行為經濟學助攻 輕推一把,讓人愛上植物性飲食


Image by Drazen Zigic on Freepik

一項由非營利組織 Faunalytics 進行的新研究,深入探討純素飲食如何透過社交網絡擴散的過程。

為了了解同儕如何影響行為改變,研究團隊參考了戒菸行為的文獻資料,因為吸菸是一種每天會多次觸發的複雜行為。結果顯示,伴侶之間的影響最為顯著:如果另一半戒菸,個人戒菸的可能性將提高 1.3 到 11.8 倍。

朋友、同事和手足等社交關係雖然影響力較低,但仍然重要。因為長期行為改變需要「複雜傳染」,即透過強連結的反覆接觸。不過,影響力依然不可忽視 —— 一群吸菸者,隨著時間推移可能轉變為一群非吸菸者。

研究結果顯示,純素者僅靠與親近的人維持關係,就可能無形中影響對方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然而,純素飲食與戒菸之間仍存在明顯差異。例如,拒菸已成為社會常態,但純素飲食目前仍屬小眾,因此缺乏外在的社會壓力來推動人們轉變。研究團隊表示,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純素飲食如何在人際網絡中擴散。

如何激發行為轉變

多項研究試圖探索如何有效影響人們減少肉類攝取,並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取量。結果顯示,大多數人不喜歡被強制改變,但較容易受到「溫和引導」的影響。行為經濟學便是一種策略,結合心理學與經濟理論,透過輕微的推動,讓人們傾向於做出特定選擇。

不過,部分研究指出,僅靠推動可能不足以大幅降低肉類消費。例如,將健康或符合倫理的食物擺放在顯眼位置,雖能吸引目光,但未必立即改變選擇。但 2024 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若鼓勵人們主動反思這些推動措施,更有可能帶來行為上的轉變。

另一項同年進行的研究發現,在大學餐廳舉辦「無肉月」活動,即使活動結束後,學生的肉類攝取量仍持續下降,顯示短期的行動也可能帶來長期影響。

Faunalytics 研究主要作者 Andrea Polanco 博士表示:「我對社交網絡在擴散純素理念方面的重要性感到驚訝,這項發現提醒我們,倡導者應將目標從個人擴展到社群,讓整個群體一起成長,才能有效推動飲食文化的變革。」

村民留言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純文字,不接受html符號)目前字數:0
    臉書留言
    【素易徵稿】
    素易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suiis.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