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揭密:為何部分植物能模擬肉類風味?



一本新書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模擬肉類的風味與口感,鼓勵更多人轉向以植物為主的永續飲食。

這本書名為《Plant-Forward Cuisine: Basic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植物前導料理:基本概念與實務應用),強調「鮮味」(Umami)在風味中的關鍵角色——這是五大基本味覺之一。此外,書中還介紹了日本研究人員提出的「Koku」概念,這是一種形容食物風味濃郁、層次豐富且持續性的詞彙。

根據作者的研究,這兩種特性可能在推動人們選擇植物性飲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書中指出,游離型麩胺酸(free glutamate)與核苷酸(nucleotides)是鮮味的關鍵分子,這些物質常見於動物性食品,但在植物中較為罕見。然而,仍有一些植物例外,例如經日曬成熟的番茄、香菇及特定海藻。

書中進一步解釋,「Koku」的味覺體驗來自於二胜肽(dipeptides)與三胜肽(tripeptides)這類小分子蛋白質。二胜肽通常存在於高鮮味食物中,如高達起司(Gouda)、帕馬森起司(Parmesan)、發酵黃豆製品及酵母萃取物等。至於三胜肽,則能刺激舌頭表面的鈣離子通道,其中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可產生「Koku」感受,這些成分可見於大蒜、牛肉、雞肉、魚露、蝦醬、醬油、干貝與啤酒等食品。

「Koku 是一種難以精確定義的日文表達,形容一種特殊的味覺概念,結合了層次豐富、口感飽滿與持久性的特徵,」作者表示,「這種特性能夠提升鮮味、甜味與鹹味的感受,並同時降低苦味。」

該書提供了關於植物、香菇、海藻與菌類的科學描述,涵蓋其物理特性與營養成分,旨在協助開發更具吸引力的植物性風味與口感,讓更多人願意接受植物前導飲食。

過去的研究已發現多種彌補植物性食品與肉類風味差異的方法,包括使用酵母萃取物、來自海藻的血紅素(Heme),以及發酵洋蔥等。此外,分析工具也能幫助重現肉類風味。

該書合著者之一、胃物理學(Gastrophysics)教授奧勒·G·穆里森(Ole G. Mouritsen)表示:「為了確保全球人口未來能獲得充足的食物,減輕環境負擔,並促進更健康、可持續的飲食模式,轉向以植物為主要食材的飲食至關重要。」

村民留言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純文字,不接受html符號)目前字數:0
    臉書留言
    【素易徵稿】
    素易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suiis.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