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素食界正經歷一場重大的轉變。立法院今日召開的公聽會上,立委陳椒華與民間團體一同呼籲政府檢討現有的素食分類標示辦法,以符合國際潮流,並引進Vegan(全植物性飲食)分類。此舉不僅是迎合日益增長的全球Vegan趨勢,也是為了滿足越來越多台灣民眾追求低碳、永續生活方式的需求。
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執行長白卿芬指出,台灣政府為響應2050淨零碳排,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核定12項關鍵戰略,其中「淨零綠生活」6大面向,更提到零浪費的低碳飲食目標,可見與全植物性飲食與低碳生活轉型息息相關。現行的素食分類辦法自2009年實施、2013年修正至今,已過15年。超過十年歷史,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隨著全球Vegan人口的急速增長,我們迫切需要重新定義台灣的素食標準,讓它更符合國際標準,也更貼近當代人的生活方式。
張祐銓,週一無肉日平台總召,進一步說明了Vegan的概念。Vegan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排除了所有動物性成分,包括肉類、魚類、禽蛋、奶製品以及蜂蜜等。然而,目前台灣的素食標示並未涵蓋這種完全不含動物成分的選擇,這對於許多Vegan人士來說造成了困擾。
曹勝雄,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則強調了Vegan飲食旅遊市場的重要性。他指出,現代旅客在旅遊中將近三分之一的費用花在了飲食上。隨著氣候變遷問題引起世界關注,越來越多人選擇奉行維根主義,這為維根旅遊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政府應該正視這一市場,並引領台灣的素食產業邁向國際化,為國人與外國遊客提供更好的素食選擇。
目前依食藥署規定,台灣共計有「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共5項素食類別。白卿芬表示,台灣的植物五辛素獨步全球,卻無法從字面上看出該種類素食其實含有奶蛋,恐造成混淆。
陳椒華立委表示,現代的素食已經不再僅僅是宗教信仰的問題,更是一種地球友善的生活方式。然而,現行的素食標示辦法已經過時,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
陳椒華也指出政府應輔導與幫助台灣已經發展很好的素食產業能進一步升級,往國際化餐飲邁進,也應與國際素食標示接軌,讓外國人來到台灣也可以享用台灣的美味素食,讓整體素食產業可以提供國人與觀光客更好的服務與選擇。
在這個全球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的時代,重新定義台灣的素食標準,引進Vegan分類,不僅僅是一種時代的需要,也是一種對地球的負責任態度。我們期待政府能夠儘早行動,為台灣的素食界開創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