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園區為奔牛節而設的「牛棚」,放著各式各樣提供給藝術家創作的牛模型,大多數已創作完成,前幾天才臨時加入的洪天宇,靜靜地在裡面「趕工」。
由於所剩時間不多,洪天宇只能選擇以壓克力顏料、純手繪進行創作,很自然地就延伸了他的「大悲宴」系列風格,被屠宰去皮的牛,骨骼、血管、內臟、花花的皮下脂肪淌著血液,牛的肚子裡躺著一個正吸吮著奶瓶的嬰兒,有點怵目驚心。
洪天宇說,他曾經去屠宰場看宰殺乳牛,乳牛的產乳量到一個限度就會被屠宰,牠的牛乳餵養了人,但人最終報答牠的方式就是把牠殺了、甚至吃了,怎麼想都覺得怪,而這件作品沒有任何搖旗吶喊的譴責,就是單純呈現這個讓他感覺有點怪的現實。在洪天宇的創作思維裡,生命是一場大悲宴,藝術家對牛的詮釋,終結在一種尊敬與哀悼裡,從這種角度來理解他筆下的牛與人的關係,竟有一絲溫暖。
問他為何倉促接下此案?原來是兩天前他才知道有這案子,但因日後作品供義賣,主辦單位只提供藝術家工本費三萬元,所以最初洪天宇的經紀人直接把案子推了,沒想到洪天宇聽說之後就決定「要畫」,理由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對牛有一份特別情感,「想畫」的動機勝過一切。這對一個剛在藝博會賣掉千萬作品的藝術家來說,投資報酬率似乎不成比例,洪天宇倒很釋懷,「有時藝術家創作不就是求一份浪漫。」
關於藝術家的浪漫動機,洪天宇說,看看這牛棚內的各個已完工的裝置藝術牛,「每個藝術家花的成本與時間都比我多,在這裡看到一種藝術創作者真誠與熱忱的精神,這比金錢還讓人感動。」[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