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盛產稻米,衍生大量稻草,堆肥或燃燒都消化不了,又會污染空氣,農民傷透腦筋。農糧署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稻草新用途,成功運用稻草的纖維製作成用途廣泛的板材,正找尋廠商進行商業量產,化腐朽為神奇。
農糧署說,台灣每年約有一百四十六萬公噸稻草,但現在大多切碎充當稻田的有機肥料。為讓稻草再利用,農糧署委託工研院進行「以稻草取代原木纖維」研發計畫,利用稻草超過百分之五十纖維質的特色,研製再生纖維建材。
這項計畫已有具體成果,農糧署表示,將稻草切碎後進行前處理,再以熱壓技術,適當控制溫度與壓力,以一體成型的方式,直接將稻草壓鑄成各式板材。
這種板材可製作成蔬果包裝箱、光碟盒、生鮮托盤、課桌椅、隔間板、棧板或天花板與室內門的鑲板等商品,甚至還能用以製造環保棺木,市場應用面極為廣泛。
另外,製作這種板材使用的的膠合劑,也是利用陳年稻米,運用特殊方式製成,其強度除不遜於化學膠合劑外,又與大自然完全相容,使用時對人體健康完全無害,廢棄後也可完全分解,是一種百分之百的綠色材料。
農糧署認為,這項技術不僅可解決處理稻草的環保問題,又能廣泛應用,發展潛力看好,規畫大力推廣,並研擬尋求廠商投入商業化生產,產品量產後,將計畫申請「生態」、「再生」、「健康」三項綠建材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