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能吃什麼?應該吃什麼?在身體或環境的限制下,他們能採購到的東西是什麼?能抵達的通路是什麼?誰,其實比你更容易照顧到你家的長者?也比你更有服務老人飲食的專業?在食品所一系列的中高齡族群餐飲服務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外的現況,值得食品廠商、通路業者、和消費者參考。
方便性與影響力 首推便利商店
首先最具潛力的,是「便利商店」,在日本已經有這樣的服務,台灣滿街都是的便利商店,如果成為服務老人飲食的聚點,那這個服務網路就很驚人了!比較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日本的Family Mart所推出的老人送餐服務。
如果家裡有行動不便的長者,你只要向附近的Family Mart便利商店選購「送餐到家」的餐飲服務,他們不但把餐點送到府,還會同時協助檢查老人的健康狀況,並透過網路向老人的親友回報。
當然,要送餐給老人,就要有合適老人飲食的餐點,因此,日本Family Mart也率先以中老年族群為目標,在多家門市販售小包裝新鮮食品,因為有密集的服務據點,十分符合老年人就近購買之便。
專業度與信賴感 仍屬醫療機構
不過,以餐飲內容的專業度而言,可能讓消費者最放心的,還是醫療機構所提供的飲食服務。目前台灣市場上較具代表性的例子是馬偕醫院所開發的「代餐包」。
這個產品最初是提供給慢性病、減肥、高血脂症等的病人食用,2007年起則針對銀髮族民眾也設計了一系列的代餐包,透過便利商店、藥妝店、馬偕醫院各院區等通路販賣。
除實體通路外,該代餐包也在網路上銷售,由馬偕醫院營養課的部落格,經由宅配送貨的話,其實服務的範圍等於全台。同時,馬偕醫院營養課還會針對大量購買的消費者提供健康諮詢的服務。
區域性與價格考量 政府的社區服務
政府方面,則是以「老人社區食堂」來提供餐食服務,針對不方便烹調或低收入的老年人居住地區設置社區食堂,餐點以價廉物美、方便衛生為主,同時也希望增加老年人外出交流的機會。這是台灣的作法,通常由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向政府申請「社區關懷照顧據點」,就能執行這樣的方案,但餐飲內容專業度上並沒有特別要求。
國外較新的案例,則是挪威公辦社區的護理之家,在社區中建置「老人中央廚房」,照顧護理之家及社區老人的餐點。老人中央廚房內有先進的軟硬體設備,確保老人的用餐品質,如大量急速冷凍設備、根據需求快速調整解凍數量、研發方便組合的多樣化餐點等。由於屬公辦的護理之家管理,專業上的可信賴度相對較高。
資源整合者 民間社福團體
台灣較特別的是有一大區塊是由民間的「社福團體」在做老人照護的事,餐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包含陽光廚房、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門諾基金會、濟興健康廚房等,服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獨居及行動不便的老人營養健康的餐食。部分機構提供的餐點由營養師針對長者營養需求設計,在食材、衛生、營養、烹調方式等都經過仔細規劃。
且近年來這類型的機構都努力朝服務整合與創新營運模式的方向發展,例如陽光廚房運用本身完整的「食譜資料庫」作菜色整合與控管,在老人送餐服務的同時整合健檢、旅遊等相關服務;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則結合連鎖便當店、甘霖基金會及弘光科技大學等異業,共同開發兼顧健康與美味的餐點。
民間團體的行動力向來比政府單位高,專業度的自我要求也高,能夠整合各方資源的彈性又大,服務的網路據點遍佈全省,所以地方經營的深度也令人懾服。
情感面與地方文化 小型業者的價值所在
目前民間餐飲業者投入則還較少,只有少數餐飲連鎖業者與社福團體合作開發適合長者食用的餐點,不妨參考一下國外的作法,較具代表性的餐飲業案例為日本的「淺蟲食堂」。
該食堂的設立目的是希望提供對當地老人的照護與關懷,定食的價錢和菜色以大眾化為原則,讓一般老人都可以負擔,食堂的菜色是保有阿媽味道及地方家庭料理特色,大部分的食材都選用當地生產,因此吸引許多固定到店用餐的長者。
雖然在專業度上不及政府、社福團體、醫療機構所能做的,甚至方便性也不見得比便利商店高,但在心理層面的認同感、歸屬感等,則絕對不是「料理包」、「營養代餐包」所能比擬的。
融入地區情感與傳統文化的飲食,對老年人用餐時的愉悅感受,想必有所提升。只要多用一點心,小小的民間業者也有提供別具意義的服務的機會!銀髮族餐飲市場不只有商機,也飽含社會價值,小食堂也能以「企業社會責任」自詡之,期待台灣有這樣溫馨的餐館出現!
資料來源:ITIS 台灣中高齡族群餐飲服務現況與發展建議 出版日期: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