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曆春節,是家家戶戶團聚、敬天祭祖的日子。每個人都想為新的一年討個吉利。素食者農曆新年該吃那些「吉祥食物」才能應景又討吉利呢?這些有特殊意涵的傳統過年食物或許平常不太吃得到,來看看它們有什麼特殊意義吧!
年糕中文的發音與「年高」相同,不論是甜、鹹各種口味的年糕,都,有年年高昇的意思,是過年傳統習俗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傳統習俗在除夕夜的團圓飯中,一定要準備一條魚,且不能全部吃完,要剩下才能夠象徵「年年有餘(魚)」。
鳳梨與閩來語的「旺來」同音,帶有興旺、好運連連的意思,因此過年必須要吃鳳梨,象徵「好運旺旺來」。現代人為了保存時間久,以及採買便利,也會改用鳳梨酥替代鳳梨,拜完也方便餽贈親友一起旺!
每年冬季為白蘿蔔盛產的季節,閩南話稱其為「菜頭」,象徵著「好彩頭」(吉兆)之意。有時也會吃蘿蔔糕(又稱菜頭糕),取好彩頭與步步高升雙重之意。
5.橘子
也會以「金桔」替代,「橘」與「吉」字發音相近,象徵大吉大利;此外橘子、金桔外皮多為金黃色,帶有財運喜慶的意味。
6.蘋果
取「蘋」的音象徵平平安安、祥和之意。
7.長年菜
「長年菜」南北部其實大不同,北部大多以芥菜(刈菜)為主,本來很苦但越煮越甘,象徵苦盡甘來。南部長年菜則為使用帶根菠菜,煮食方式以川燙為主,吃時不能咬斷,象徵「長命百歲」。
發糕取其諧音「發」,意味發大財;此外,發糕在蒸的過程會產生裂縫,裂縫愈開,象徵來年的財富越多。
豆干與閩來語的「大官」的發音類似,象徵可以做大官「官運亨通」,「升官」之意。
象徵著闔家團圓幸福,萬事如意。新年吃「湯圓」除了是團圓外,更是在新的一年可以圓一切美麗的夢想。
餃子型狀就像元寶一樣,過年吃水餃也是年節必吃的吉祥物,代表財源滾滾、 招財進寶之意。
因為糖是甜的象徵,甜是美好的,過年就代表了新的一年來臨了,新一年的開始人們都希望像糖一樣美好,所以久而久之過年的時候人們就習慣吃糖了。過年期間親朋好友前來登門拜年時,主人家除了準備豐盛的佳餚招待外, 還會端出各式各樣的糖果、餅乾、瓜子等零食,稱為「端寶」又稱「食甜」,意寓「吃甜甜好過年」,「吃甜甜大賺錢」的意思。我們來看看台灣過年的一些傳統零食:
- 生仁糖:
生仁是花生仁,裹上糖霜而成的花生糖,一顆顆酷似爆米花,又叫天公豆,有裹著紅色糖衣和白色糖衣兩種顏色,象徵著喜氣吉祥,是福建原鄉地區一道流傳已久的節慶零食。
在以前的觀念中,花生代表長壽,由花生製作而成的生仁,就隱含著祈求長命百歲的心願;加上花生需要剝去外殼才能食用,因此也象徵「脫胎換骨」。生「仁」音同生「人」,隱含有人丁興旺的意義。
而「天公豆」之名,是因為將這象徵喜氣吉祥的生仁豆視為年初九拜天公必備的傳統祭品,所以得名。
- 寸棗:
又稱棗枝,雖然有個棗字,但是裡面完全沒有棗的成份。以麵粉油炸而成,咬勁紮實且酥脆。「吃寸棗,年年好」是老一輩的人吃寸棗時所說的吉祥話。裹上糖粉也代表「吃甜甜、好過年」,賦有祈求順利的意涵在裡面。也因為外型看起來就像「金條」一樣,在年節慶典中十分的討喜。
- 麻荖:
麻荖也是農曆正月初九拜天公的必備供品之一。麻荖是用糯米粉跟芋頭粉,搓揉、發酵後,經過油炸後膨脹成蜂窩狀,再裹上麥芽糖加白糖的糖衣,就完成囉。傳統口味有兩種,一種外面是花生粉的叫做「米荖」,芝麻的則是「麻荖」。
- 棗仁核桃糕:
核桃糕是一種較為養身的零食,吃起來帶有微酸的果香及豐厚的堅果味,有一句過年吉祥話是:食棗年年好。在很多爸媽的回憶中這可是非常難得的糖果,只有過年才吃的到。
- 牛軋糖:
相傳 明代在浙江省有一文人叫商輅夢見文昌君託夢,創製牛軋糖後,同一年去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連中第一名,就是我們所謂的三元,商輅為明代89名狀元中唯一三元及第的人。商輅為了感念文昌神的保佑,就製作大量的牛軋糖赴文昌殿祭拜答謝文昌神,祭拜後就把牛軋糖分給大家品嘗,因為香醇有勁而廣為流傳。延伸過年吃牛軋糖有祈求長智慧、增聰明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