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台大、劍橋合作研究/多種樹可減颱風威力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網站

台大、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證實,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成效很大,因此,多種樹可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同時進一步推論,如果多種樹達到減碳效果,可讓颱風的頻率變少、威力減弱。這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重視,已刊登在本周出版的國際知名「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geoscience)。

台大地質科學系近年來與劍橋大學的喜樂頓博士(Dr. R. Hilton)合作,於二○○四年敏督利颱風期間,在台灣東部立霧溪下游,以微量元素分析儀器化驗河水中的沉積物成分,並量化在河水中有機碳的比例。

負責研究的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陳宏宇指出,有機碳主要來自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分為植生性(植被、樹木)、化石性(石頭、土壤),根據調查,立霧溪溪流中的有機碳比例,在颱風前植生性、化石性約為十%比九十%,但在颱風之後,植生性有機碳升高為四十三%,化石性則降為五十七%。

陳宏宇分析,颱風過後,立霧溪中上游的部分植被及樹木被沖刷到河流,以及雨水浸潤過植物根莖後流入河中,導致河流的植生性有機碳比例大幅攀升,因此,數據證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成效很大。他建議政府在河流中上游多種樹,並減少過度開發。

另一方面,陳宏宇指出,已有氣象學研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颱風強度越強、頻率越高,因此,他推論,如果植物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將可讓颱風強度變弱、次數減少。

此外,陳宏宇認為,颱風的頻率及強度會影響陸地上有機碳被帶至海洋中的速率,颱風期間,大量雨水會將高濃度的沉積物直接帶到深海,在台灣島四周的海洋,便會形成長期碳掩埋的機制,也可降低碳含量,減緩地球暖化的威脅,這也就是目前科學界最熱門探討的「碳封存」議題。(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本文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