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所最近做了全球素食消費現況及趨勢的專題報告,也提出「彈性素食者」的概念,認為彈性素食者的存在,有機會成為素食的新勢力!
什麼是「彈性素食者」呢?彈性素食者是以flexible 和vegetarian 兩個英文字組成的新詞:flexitarian。是指「大部分時間吃素但偶爾也吃葷的消費者」,最早是由喜好瑜珈的素食者所提,他們主張適度且有彈性的食用動物性飲食會較純素食對健康、瘦身及塑形等更加有益,因而推崇彈性素食的飲食方式。
這個「彈性素食者」新族群有三項特點:
一、 以植物性食品為基礎,再依各人狀況食用動物性的食物(平均每周一次,最多不超過三次)。
二、 所食用的動物性食物以魚類產品為主,避免肉類產品。
三、 他們著重健康烹煮方式,同時注意食材均衡及營養均衡。
相對於這個新族群,食品所的報告中,將純素或奶蛋素等素食者則名為「規範性素食者」,兩者不論是消費特性或對素食產品需求,都有很大的差異。報告中依他們所重視事項不同,將彈性素食消費者分為「環保型」、「健康型」及「時尚型」三大類。
第一類是重視「環保」的彈性素食者,目前活動力最強。
環保素食者對肉品替代品的需求高,是「仿肉產品」(meat-less)的主要客群,食品所預估未來若全球推動每周一日素食的活動持續,彈性素食者的人口將大幅提升,且有可能因素食產品種類多元、口味豐富美味及供應點普及等,而逐漸提升食用頻率。
第二類為重視「健康」的彈性素食者,對純素要求不高。
健康素食者對成分的純素食要求及嚴苛度並不明顯,反而對產品是否具有「高纖維、低膽固醇與低添加物」等健康概念,或能否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增加食用的吸引力等較為關注。
第三類重視「時尚」的彈性素食者,其消費族群特質的反差較大。
時尚素食者的另類或個人化特質較為明顯,因此,素食產品要針對此族群行銷時,食品所建議以「代言人行銷」最具效益,他們對產品有跟隨時尚潮流的要求,所以,新奇又酷炫的素食產品較能吸引他們。
這些彈性素食者們,對素食產品的細微成分及製程全素食的要求與挑剔度其實是較低的,可以接受一般食品廠商加入生產行列,因此,在這波需求的帶動下,預計國際廠商投入仿肉食品的家數將增加,巿面上符合需求的產品增加之後,更多的消費群會加入彈性素食的行列。且不只是台灣,世界各國都將蔚為風潮,台灣素食產業極具發展基礎與競爭能量,有許多專業素食廠商及素肉廠商,每年產值達新台幣30億元以上,在東南亞及大陸巿場也已經有了品牌知名度。
由於國際素食市場需求成長極被看好,據Key Note Publications與Mintel等機構的研究數據估計,2015年歐美素肉產品產值將達132億美元,未來在拓展國際巿場上,食品所給業者的建議是,「要更集中資源、聚焦發展」,其中針對歐美巿場可以開發「素食半成品」為主軸,而亞洲巿場則可主打「素食的調理食品、休閒食品或保健食品」。仿肉製品部分要更密切觀察國際素肉產品技術研發及產品開發的動態,包括正研發的組織培養肉(cultured meat)等,持續關注可能的影響性,才能持續掌握台灣在素肉半成品上的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ITIS智網 食品產業評析 彈性素食者有機會成為素食新勢力 作者/陳麗婷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