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風潮音樂 的專欄 / muziu音樂生活誌no.34 音樂答客問之大自然音樂特輯(下)

風潮音樂 的專欄

muziu音樂生活誌no.34 音樂答客問之大自然音樂特輯(下)
2011/07/20
點閱率:4,281

音樂答客問之
大自然音樂特輯(下)

作者/吳金黛
文字整理/陳曉燕

背景音樂:〈夜的精靈〉/選《夜的精靈》專輯

有太多的人對於這位大自然的錄音師、音樂總監、製作人感到好奇,這麼多珍貴又動人的大自然寶藏,她究竟是如何一一搜尋、珍藏來的……

走進吳金黛的自然音樂

請閉上眼睛、打開耳朵,跟鳥兒一塊早起,追逐蛙叫蟬鳴,用聲音紀錄大自然......

行程規劃

1999年,第一次聽說了「臺灣爺蟬」這種蟬,是瀕臨絕種的臺灣特有種。出於好奇,我上網去認識這隻傳說中的爺蟬。他們的棲息地僅止於南部的原始森林。由於原始森林逐漸開發,爺蟬的棲地遭破壞,因此族群數量遞減得厲害。我那追逐聲色的心靈,被牠的美貌與傳說搞得蠢蠢欲動……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忘了打過多少通電話,才終於打聽到一個可以帶我去尋找爺蟬的人。我懷著忐忑的心,打電話給這位老伯伯,請求他指點我的迷津。「爺蟬喔?叫完了啦。今罵攏七月底了!因攏是地(牠們都是在)五月節的時陣在叫的啦,今罵沒啊啦!你明年擱再來啦……」7、8月不就是蟬叫的季節嗎?怎麼端午就叫完了呢?好吧,明年。

隔了一年,我認識了另一名生態工作者詹家龍。由於工作關係,他剛好熟悉爺蟬的棲息地。我們在端午前就開始計劃行程,說好哪天在南部碰面錄音。就在快端午前,接到家龍從南部打來的電話,「欸!快下來!爺蟬叫了!」

那一天,我從晴空萬里的臺北,向美麗的藍天道別,出發。過了苗栗後,愈往南走,天上的烏雲愈厚;到達高雄時,開始了綿綿的陰雨,當晚就變成了暴雨。我心裡擔心著,隔天的錄音還能成行嗎?果不出期然,隔天老天爺還是黑著一張臉。我們不信邪地冒著雨,開著我的小吉星,穿越坑坑疤疤、泥濘不堪的黃土路,進入林區。到了路的盡頭,我們穿著30塊錢的單薄黃色小雨衣,冒著傾盆大雨,在林子裡來回穿梭,試圖尋找爺蟬的身影。找到全身都溼透了,連個影兒也沒找著。

「爺蟬也懂得要躲雨的」,我想。

我們決定回到車內等候雨變小了再說。不過,後來大雨已經到了「萬箭狂掃」的地步。之後,聽說這雨還得下個四、五天。於是我們決定當天就開回陽光普照的臺北。

今年五月,我和家龍又在端午前夕按時南下報到。鬧了一年的旱災,不會再有去年的慘狀了吧?不過怪的是,家龍說,以往此時,在產業道路就能聽到此起彼落的爺蟬叫聲,今年怎麼都沒了?

我們進到原始林裡,走到去年被暴雨淋得狼狽不堪的地點。林子裡一片寂靜,連遠處的朱驪叫聲都聽得到,可能80米外吧?

「會不會是連續旱災,土地太乾了,蟬出不了土?」我無知的問家龍這個問題。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一個響亮的蟬叫聲劃破寂靜,在近處。我和家龍同時抬頭,看見在我們正前方的樹上約4米高處,趴著一隻體色和樹木融為一體的爺蟬,身上棕與綠的配色,美得令人忍不住讚嘆造物主的神奇。我接近朝聖般地舉起麥克風,錄下了牠的歌聲。

三年的時間,跑了3,000里路,終於追逐到江湖上傳說中的臺灣爺蟬!

如何找到聲音

94年夏天,我跟著民族音樂學家吳榮順老師,在阿里山鄉採集鄒族的傳統音樂。幾天在山中各部落間來來去去,發現阿里山鄉林木茂盛,連接偏遠部落的產業道路人車稀少,是個可以嘗試錄音的地方。

趁此工作之便,一天晚餐後,傍晚時分,我向當時另一名製作人,也是在地的鄒族青年──浦忠勇老師,打聽生態錄音之事:「這裡附近哪兒能錄到大自然的聲音呢?」現在回想,這種問法真是籠統得令人為難。浦老師也不是生態人。他抓了抓頭,想了很久,「嗯……這樣好了!跟我走,看看『那個』聲音行不行。」

我上了他的車。車子在黑暗的山區繞行了許久後,停車熄火。下了車,便進入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幕裡。我們用超市120塊錢的小手電筒打光,架好錄音器材。微弱的燈光實在看不出我到底身處何地。我看了看浦老師:「這裡有什麼聲音?」

「噓!等一下。」他食指捂著嘴唇,示意我安靜等待。

我的眼睛在逐漸適應黑暗時,才感覺月光的存在。雖然微弱,但看得出這是個小小的山谷。果然,不多久後,一隻青蛙開唱了!接著,第二隻叫了!第三隻、第四隻……一群青蛙就這麼理直氣壯地,左右對唱開來。中氣十足,響亮清澈。蛙聲透過麥克風傳到耳機裡,無須任何人工處理,在小小的封閉山谷裡,染了自然完美的殘響。

試錄了一段後,我問:「這是什麼青蛙?」

「嘿嘿!不知道。」

「聲音那麼大聲,這青蛙的體型大嗎?」

「嗯……我也不太清楚。」

什麼都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聲音我是忘不了的。

如何錄下聲音

有一次,和家龍一起到南投蓮華池工作,在林子裡錄下了一種蟬的叫聲。這種叫聲奇特的蟬是這樣叫的:「嘻……嘻……嘻……,莫要緊、莫要緊、莫要緊……,哇……哈哈哈哈……」接著,是一連串的狂笑聲。我給牠起的小名是「莫要緊蟬」

當晚,我們從蓮華池要開往縣道離去時,得先穿過一條不到一公里長的路。這樣的一條小路,平常大概只要不到五分鐘就走完了。那天,我們走了3個小時!原因是我們又被另一種聲音所吸引……

車經過路旁的岩石區,忽然聽到一聲像手機一樣的鈴聲!這是在戶外的夜晚常聽得到的一種蟲鳴。我們下車後,發現整片岩石縫裡都是這種「手機蟲」的叫聲,費了千辛萬苦在石縫堆裡尋找,終於發現牠的蹤影。家龍眼尖,一看就知道這「手機蟲」的本名就叫金鍾兒,也就是鈴蟲當下就驗名正身了!至於「莫要緊蟬」呢?嗯……總有一天也會給牠驗名正身的。

沒有專家陪伴錄音時,就只能將聲音收錄完後,回到工作室再理出一段段的聲音場記,然後比對聲音圖鑑,按「聲」索驥,找出這些生物的正確名稱。可惜,當時國內特有生物的圖鑑,大多是影像和文字圖鑑,聲音圖鑑出版品不多,只能在各地鳥會找到部分蛙類和鳥類的商業有聲圖鑑資料。

對於我這樣的非生態工作者,用這樣的方式靠自己摸索入門,並不容易。幸運的是,在工作的過程中,結識了一些資深的生態、環保工作者。如楊懿如、廖東坤、徐仁修、吳尊賢、何華仁等。這些前輩,在動物聲音的辨認及生態知識方面,提供了很多具體有用的線索,也讓我比較有效率地累積了一些生態聲音的基本常識;另一方面,對於學音樂的我,從聲音的角度切入,也是比較適合的。基於對音頻、音色和旋律輪廓的敏感度,這些動物的叫聲之於我,就如同樂器一樣,辨識度比圖片還要高。特別是我這等視力,在野外即使聽到了聲音,也難覓鳥蹤蟲影的情況下,聲音是個更容易入門的學習方式。

(※完整內容可參閱風潮音樂故事《吳金黛的自然音樂筆記》)

★於2011.8.15前,填寫本期雜誌讀者問卷,並在寶貴意見欄處回答本期問題,答對者即有機會獲得對內室內樂團8/28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仲夏樂之夢」音樂會門票二張,親子暑假藝饗同樂!(限量3名)




作者》 風潮音樂

muziU 結合音樂與生活,提供喜好人文藝術、用心品味生活、享受大自然、注重身心靈和諧健康的現代樂活士( Lohas ) 一個數位閱聽的服務平台。

我們有感於許多現代人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挑選合適自己口味的音樂,或者花了很多時間搜尋卻仍有對音質或音樂風格上的顧慮。muziU 期望扮演每一個會員的音樂規劃師,針對使用者不同的需求,規劃出最符合個人化情境的歌單,再透過音樂同好的互相推薦,發掘出更多獨特的音樂品味,重新為愛樂(閱)者創造聆聽需求,一起為挑剔的耳朵升級喲。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