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風潮音樂 的專欄 文/于蘇英 圖/魅麗雜誌 美麗的濕地啊 「抓這些小螃蟹做什麼呢?」我探頭探腦地問。 女大學生悻悻然地看了我一眼,正要抓蟹的手凝結在半空中。她的同伴手上提著小水桶,倆人的戰利品--10幾隻白色的小和尚蟹,正在桶中掙扎逃竄。我用力直視這群20出頭的大學生,她們尷尬地繼續逗弄泥地上的小和尚蟹,前方不遠處,一位父親正指導著小孩如何抓蟹,大人小孩都非常興高彩烈。 燦爛的夕陽金光正灑落在濕地上,水鳥群聚覓食,遠方成排的風力發電風車倒影在水面,三三兩兩的朋友、情侶和家庭,或正往濕地遠處走去,或正在淺水灘上追逐嬉戲,或正以攝影機記錄美麗的落日,氣氛和樂安祥。這是2010年4月9日的台中高美濕地。 濕地是地球之腎、抗暖化救星,當全球正熱烈討論濕地保護及復育的課題時,我們的小和尚蟹卻只能在水桶中掙扎。正在受難的,還有嘉義東石美麗的鰲鼓濕地,生態豐富的水濱邊,滿是違規闖入的釣魚人隨手丟棄的飲料罐、便當盒、保麗龍。這不過是單單一趟濕地之旅所見的點滴。 不是只有站對地方,還應該站對心態、站對立場、站對情感。 從去年底開始,為了製作自然音樂新專輯,製作人吳金黛規劃了一系列野外錄音行程,讓包括企劃、美術設計、網路數位行銷、媒體宣傳在內的工作團隊,分批走訪了台灣西南部幾個濕地。 從金黛的家鄉台南開始,新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七股濕地、嘉義東石鰲鼓濕地、台中清水高美濕地、新竹香山濕地,金黛自己還去了宜蘭無尾港濕地,團隊同時進行了錄音、錄影、攝影等工作,也現場目擊了台灣濕地的美麗與哀愁。 新專輯的製作概念,原本聚焦於台灣的自然臉譜,預計以音樂描寫台灣土地上動人的綠活故事,但一則高美濕地遭到破壞的新聞,讓製作方向轉了彎,新專輯的主人翁金黛開始關注濕地現況,創作主題也以溼地、人與土地的互動為題材,希望以音樂喚回人們對土地的關愛,更重要的是站在對的位置、以正確的觀點面對大自然。 「這一趟溼地走下來,我對西海岸整個改觀。走在台61線上,沿途看到無數溪流出海口,每個出海口幾乎就可以是一個小型溼地,一路上零零星星的紅樹林和小水鳥。……我覺得活化地方產業的思維,若能有文化創意或生態人的多元角度加入,幫助人們認知溼地或大自然的有用之處,讓人們看到大自然的另類產值 (如東海岸的藝術人進駐,或四草、七股的生態觀光產業,對當地產生的是另一種價值),如果我們的專輯能產生這樣的思想傳遞 (如同10年前我們成功帶領《聽大自然的聲音》這樣的概念傳遞)……,讓台灣的土地能更永續,那我們就是在做功德了。」 於是,幫濕地寫歌,成了一位音樂家最義無反顧的使命。幾趟濕地之旅所見所聞,成了金黛進行音樂創作時的繆思。以濕地為家的招潮蟹、和尚蟹、彈塗魚等小生命,每年秋來春去的水鳥群,西海岸美麗的落日,都化身為靈動的音符,盈滿我們的耳際。 地球大氣覆養萬物,風的流動、雨和水的循環,生生不息地滋養著大地。人,依傍著自然生活,情感與回憶都與自然息息相關。 過去10幾年的自然錄音,讓金黛的回憶充塞著對於自然、對於大地的深刻情感,於是某一年在花蓮安通溫泉的風、家鄉瀕臨生存危機的菱角田之鳥水雉、童年時外公家老榕樹下的南管吟唱、穿越山水滋養人與自然萬物的溪流、玉山上來去飄忽的雲霧、近年來風靡全民的鐵馬運動……,一一成為創作的靈感,成為她想與大家暢言的話頭。 「多年的野地工作,我看見大自然的蟲鳥花草如何發揮最大的能耐在野地存活,綻放最極致的光彩,延續生命。於是我不禁好奇,我的生命有什麼能耐,能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好奇的探索,推著我不斷往前走……。」 身為第一位揹著錄音器材在台灣跋山涉水錄製自然聲音、並將音樂與自然聲音融合成曲,進而風靡華人世界的台灣自然音樂製作人,從1999年發行第一張專輯「森林狂想曲」開始的十年間,吳金黛默默又喧鬧地架構起台灣的自然音樂臉譜。從森林到海洋,豐富了人們的休閒情趣,也讓清新的自然之聲被瞭解、被喜愛。 10年之後,新專輯「綠色方舟」載來了「疼惜土地等於疼惜自己」的綠活觀點。「人,應該站在對的地方。」兩屆金曲獎得主吳金黛及范宗沛、董運昌、謝宛臻、王心心、聶琳、林天吉等十餘位優秀音樂家,邀請您同登綠色方舟,傾聽關懷土地的真誠之聲。
※於2010.10.31前,填寫本期雜誌讀者回函,並在右下方讀者意見欄填寫回答問卷中的題目答案,即有機會獲得「泡泡玉環保紙筷」乙雙,健康綠活你的每一餐!(限量5名,隨機贈送不挑色)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