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首度拜訪林鴻池先生之後,收穫非常多。由於下個月是素易的週年慶,我們這次的活動主題打算結合世界地球日,讓素食與環保正式結合在一起,呈現給一般民眾。
恰巧在這段時間內,我接到一封村民寫給我的信,標題是『給素食立法委員林鴻池的一封信』,信中針對地球暖化的問題提出以素食為解決方針。我也答應他會與林委員見面討論。
再加上我也一直想知道委員與夫人在第一次拜訪時,針對素食立法以及素食基金會的問題,有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所以安排了第二次見面。
於是上週五(3/7),與委員跟夫人在板橋服務處針對法令上、基金會的籌備以及村民的建言等等議題進一步討論。
委員非常的客氣,直說在素食這個領域我們是專家,懂得比較多。其實,套句委員說的,民間許多團體都非常有心,但是資源不夠,力量不足,所以事情的推動上顯得事倍功半。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民間的有心,加上政府的有力,相輔相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對於素食的推廣上,我建議委員可以先從立法開始!
任何事情只要是眾人的事,第一個要件,就是先統一名詞。
先撇開黑心素食不看,光國內素食種類就有好幾種,每家廠商在沒有統一的規範之下,各自表述。如果本身具有素食概念的廠商也就罷了,如果遇到門外漢,就有可能發生非素食的「假素食」產品。
我個人就有幾次這樣的經驗,因為要在我們素易購上架的商品都要經過我們仔細的確認裡面的原物料、添加物,是否符合國人對素食的要求。有一次有家賣比薩的廠商來洽談,雖然在烘焙時有考慮到葷素要分開的問題,廠商也一再保證他們的產品可以安心,而且也賣了好幾年,出家師父也來買...等等。不過當我進一步確認到原物料時,發現對方竟然不知道cheese有葷素的問題。當我解釋cheese的葷素問題之後,他才知道要再跟上游廠商洽詢。後來確定他所使用的cheese並不是素的,當然這項合作案就宣告終止。不過,也因此讓廠商學習到cheese有葷素之分,也算美事一樁。
因此何謂素食?什麼樣的標準才能稱為素食?這絕對是第一個要被定義清楚的。否則光寫一個「素」每個人的標準不同,當然紛爭就容易產生。
以下對話,相信許多素食者都不陌生:
顧客:老闆這個產品是不是素的?
老闆:是呀,它上面都有標「素食可」了!
顧客:那它裡面有加蛋嗎?因為我不吃蛋。
老闆:沒有啦,這是我從國外進口來的,上面也是標素食、沒有蛋
顧客:那它成份有香辛料,那有包括蔥蒜嗎?
老闆:嗯...我查一下
(過了幾分鐘)
老闆:有耶!原廠的成份表有寫!
顧客:這樣呀,那我不買了。
老闆:為什麼?這不是素的嗎?
顧客:因為蔥蒜不是素的呀!
的確,先不論國外素食者的飲食習慣,國內比較常見的素食大約分成幾類:
- 純素:完全不含動物性成份,也不含蔥、洋蔥、蒜、韭菜類等
- 奶素:含有乳類,或乳製品以及相關衍生物,例如:起士、乳清蛋白、奶油
- 蛋素:含有無受精卵的全蛋、液蛋以及相關衍生物,例如:蛋白粉
- 蔬食素:雖然完全不含動物性成份,但是含有蔥、洋蔥、蒜、韭菜類等
至於其他酒類、蜂蜜、...等等其他產品,就比較沒有特別歸屬為哪一種素食。
所以我請委員若要推廣素食,先立法制訂一個國家標準,明文規定,什麼條件下各別分屬那種素食。往後陸續推動其他法令、制訂行政辦法、罰則等等才有共同的語言、標準可以執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