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編按:農委會已於8月1日正式升格為農業部,獨立於畜牧體系的「動物保護司」隨之成立,由於組織改造也是個檢視並重整現有規範的好機會,關懷生命協會也推出一系列文章《動保司大家談》,訪談民間團體、地方執法人員對現行中央及地方動保政策推行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動保司的期待、推動議題優先順序等,彙整並傳達各方聲音。 關懷生命協會:「動保司應以動物利益為優先考量,尤其在寵物管理科上,不是說不樂見發展產業鏈,或是要阻撓人民工作、選擇買賣的自由,可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你要發展寵物產業,這個產業的火車頭是活體買賣時,就要思考怎樣的政策走向是符合動物保護精神,才能真的為動物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關懷生命協會成立於1992年,秉持「眾生平等」的信念,長年提倡動物權,為動物爭取福利,並參與立法、教育、動物救援等行動。2011年起,關懷生命協會與許多動團展開「催生動保司」相關倡議,經歷十年漫長的組織改造過程,農委會終於在今年升格為農業部,正式成立動保司。 成立專責動物的組織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動保司是否符合關懷生命協會與眾多民間團體當初的期待,以及可能會有哪些困境需要面對,倡議組主任周瑾珊對此指出,目前動保司需要通盤檢討寵物管理的政策方向及資源分配,尤其現在遊蕩犬議題當前,更凸顯此議題的重要性。 發展與管理產業,需以動物利益為優先 「在只有動物保護科的年代,動團期待成立動保司,是希望有更多人力來處理繁殖業、飼主責任等源頭管理的問題,可是動保司現在被賦予『全方位照顧寵物』的輔導產業任務,原本工作就已經人力不足,現在又增加了產業管理、消費者糾紛處理的業務,原本行政量能不足的問題真的能被解決嗎?」周瑾珊首先提出。 源頭管理一直是很棘手的議題,以繁殖場為例,儘管民間團體不斷倡議,種公、種母依然沒有總量上限,許多繁殖場亦有缺乏動物福利、動物虐待等問題,如遇不肖業者遺棄種公、種母,更會造成流浪動物問題,增加公立收容所負擔。產業之外,民間私人繁殖、棄養的狀況至今仍層出不窮,儘管目前法規明定寵物應絕育並注射晶片,但囿於行政單位管理人力不足,始終無法真正落實。 過去,源頭管理的重責大任長期落在動物保護科頭上,直到2021年8月的154隻走私貓被撲殺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政府才於隔年倉促成立寵物管理科。 儘管成立原因和源頭管理較相關,但在成立之初,時任農委會主委的陳吉仲就指出,寵管科有一大任務,是要從生到死照顧毛小孩的食衣住行育樂,強調「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這造成寵物管理科業務相當龐大,要發展產業,又要進行源頭管理,此外,不只犬貓,非犬貓類動物也要管,但實際業務執行及資源分配卻完全不清楚。 周瑾珊指出,現行狀況下,寵物產業無論如何都會包含活體買賣,動保司要如何以動物福祉為優先,而不是只滿足人類的需求——不管是飼養者的陪伴需求,還是業者的商業需求,將需要被持續關注。 「我們也樂見政府進入產業鏈,尤其過去犬貓美容常有品質管理問題,可能會出現洗死狗的慘劇,另外也有寵物住宿業者讓狗跑掉,甚至對狗施虐,或是繁殖業者賣出有問題的幼犬,這些都涉及動物的動物福利及人類的消費者權益,能從產業管理上做一個好的規範,當然是好事。」周瑾珊說。 但周瑾珊也提到,在寵物管理科啟動典禮的新聞報導上,曾看見農業部部長陳吉仲表示:「台灣有250萬隻毛小孩,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推估到2040年,全台將有1200萬隻毛小孩,可以創造超過現在500億的動物市場產值。」然而在此同時,也有16萬隻的遊蕩犬需要有良好照顧的歸宿,要怎麼拿捏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是動保司無可避免的議題。 多樣寵物管理、繁殖與輸入需通盤檢討 周瑾珊對寵物管理科的期待,也不只是在犬貓,還包含了其他的寵物,除了常見的鼠、兔、鳥,還包含爬蟲類等長期處在管理灰色地帶的異域寵物(exotic pets,當作寵物飼養和觀賞的野生動物,大多源於野外、人工繁殖,並來自國外),「因為人力不足,所以一直以來寵物管理上《動保法》只管犬貓,《野保法》只管保育類,其他的物種只要『不出事』,就不會有人管理,可是一出事,可能就已經是要花人民公帑來善後的大事。」 寵管科成立後,曾提出要做分級管理:特定寵物、第一類寵物、第二類寵物和其他。其中「特定寵物」,也就是犬貓,是管理最嚴格的,業者需要申請許可、商用寵物需有源頭和流向管理、政府須訂定管理指引,同時飼主也須負一定的責任,例如絕育、登記、接受教育訓練等。第一類寵物則以常見的鼠、兔等為主,和特定寵物有類似的規範,不過沒有源頭及流向管理,同時飼主也沒有被規定要為寵物進行絕育和登記。而目前管理最鬆散的是「經指定之馴化動物或非台灣原產動物」的第二類寵物,政府只預計會訂定經營管理、飼養照護指引而已。 然而這之中有很多的漏洞,尤其在第二類寵物之中,有許多可能不是那麼適合人飼養的動物。周瑾珊以蘇卡達象龜為例,牠不只體積大,一般人類居家生活空間很難容納,其壽命高達100歲,等飼主過世後,也會出現沒人接手的問題。「一隻蘇可達象龜的飼主可能到要登記到三代,才能成立所謂的飼主責任,難道政府要等著100年後,再來花納稅人的錢收這個爛攤?」周瑾珊問。 另一個令人唏噓的案例,則是近幾年因為破壞生態環境而被大量捕殺的綠鬣蜥。周瑾珊提到:「我2010年做過網路販賣動物的調查,那時候綠鬣蜥還是保育類動物,網路上卻有很多人私下販售,一隻是上萬的行情,還有業者在部落格PO出一張照片,裡面有好幾顆蛋,說不會讓你(被剖腹取卵的母綠鬣蜥)白白犧牲。」 周瑾珊認為這相當荒謬,十年前業者自行繁殖販售、賺取暴利,沒有政府單位在管,結果十年後這些生物卻被認為是外來入侵種,落入大量被撲殺的慘況,不只是動物受苦,也為社會大眾對生命的看法帶來負面影響。 她點出,這就是源頭管理的重要,生命商品化後,如果遇到市場失控,就很容易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因此,寵管科在未來,對於什麼動物可以養,或是什麼人可以養什麼動物,一定要有非常清楚及堅定的立場,對於尊重生命才能起社會教育之用。 她同時也指出,目前極度缺乏跨國輸入、邊境管理,不管未來是要正面表列什麼可以輸入,或是負面表列什麼不可以輸入,都應該要有更完整的原則。她以紐西蘭為例,為了保護農業經濟不被外來種破壞,一直有相當嚴格的輸入規範,例如明確表列活體鳥類、雪貂、天竺鼠、蛇和爬蟲類除非特殊狀況(實驗或動物園),不然不能輸入。 以犬貓輸入而言,也應該考量是否適合台灣的環境,以及是否適合飼養,例如犬種性質偏向工作犬的邊境牧羊犬,養在空間狹小的都會,就很容易出現行為問題。 避免排擠效應,檢視寵物取得容易度 在現行的寵物管理方向下,周瑾珊最擔心的,莫過於會發生「排擠」的狀況,以同物種的犬貓來說,現在到收容所收養犬貓,可能需要上四組共六小時的教育課程,可是去商店購買品種犬卻不用上課,對於飼主的飼養教育,應訂定一致標準,避免造成民眾花錢省事的心態;在不同物種之間也有同樣情形,在寵管科分類分級的管理上,特定寵物(犬、貓)管得嚴格,其他動物卻很鬆散,可能會造成民眾選擇比較好取得的動物,偏偏那些動物可能更不易飼養、更容易造成生態危機。 周瑾珊認為,應該避免資源和規範的不平衡,導致產業發展卻和其他動物議題產生矛盾,現在遊蕩犬貓及外來種的議題,就是最明顯的後果。目前的公立收容所,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共業,所有的營運成本及管理,政府需要負責,如果為了寵物產業巨大的收益,可能會偏廢原本就需要處理的問題,甚至加重問題本身。 她也提出,寵物取得的容易度該被檢視,過去綠鬣蜥可以在網路上拍賣,現在夜市也尚未全面禁止活體動物作為遊戲贈品,品種犬貓更是因為配合市場的高需求量出現走私引入,這涉及到的不只是正反面表列、輸入及繁殖總量,同時也會影響到人民如何對待動物的生命。「當你緊縮了寵物取得這件事,才有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好好對待他手上的動物。」周瑾珊指出。 「當『寵物』這個概念,擴及到更多物種時,人們會把飼養動物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喜歡就覺得可擁有,可能是情感的投射,或是當作日常生活的裝飾。但我們要考慮的是,台灣地狹人稠,又在運輸貿易的樞紐,到底我們能承載多少外來種?」周瑾珊問道。 政府需要走在人民的前面,政策更不該總是追著市場跑,周瑾珊期待動保司盡快公開透明不同科別的未來計畫,並考慮現有資源,審慎評估行政量能應該放在哪裡。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