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骯髒吃骯髒肥,是有道理的

李偉文 的專欄

骯髒吃骯髒肥,是有道理的
2014/12/12
點閱率:3,682

假日到南部演講回到家,在門口碰到剛送走同學的雙胞胎女兒AB寶,原來她們高中同學想趁著大伙上大學分道揚鑣前夕,到家裡來玩。

我問她們這次聚會有什麼好玩的事。

A寶說:「下午我們帶同學到社區旁的溪邊玩,想不到她們真沒膽,一些小甲蟲爬到身上,都會花容失色,驚叫半天。」

B寶幫忙解釋:「都市人很少看到蟲子,害怕是當然的吧!不過有同學參加遊學團到國外旅行,團隊中有人得到急性盲腸炎,讓大家緊張了一陣子。若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病,那還真是麻煩,幸好之前我們到西伯利亞搭火車自助旅行的時候,沒有得到急性盲腸炎。」

A寶有點困惑:「盲腸沒有用,又會帶來問題,是不是乾脆把它割掉,免得旅行時發炎就糟了?」

提到這個問題,我就有興趣了:「誰說盲腸沒有用?沒有用又會帶來嚴重問題的器官會一直存在我們身體裡嗎?演化的力量不是應該會淘汰掉這些致命的風險嗎?」

聽到我這麼一問,AB寶嚇了一跳。

A寶很快回答:「盲腸沒有用,不是常識嗎?」

B寶想了想:「我們在學校讀書時老師這麼說,課本也這麼寫,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我點點頭:「的確,到目前為止,醫學上大部分專家都還是認為盲腸沒有用,不過最近這些年開始有些科學家有不同意見,也做了一些研究,來探討謎一樣的盲腸。」

我一邊說著,一邊從書架上找出一本書「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同時繼續說:「盲腸的正式名稱是闌尾,是在消化道底部,大約中指長的一個懸吊的小肉塊。裡面有一大堆細菌,抗體跟免疫組織。當盲腸破裂時,密度極高的細菌在無菌的腹腔內四處流竄,形成的感染,對身體健康是非常嚴重的威脅,若不即時醫治,死亡率很高。」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常識:「你們應該知道吧?從嘴巴食道然後一直到小腸大腸肛門,這整個封閉性的消化系統是容許細菌存在的,甚至消化道中人體內估計有一千種以上的微生物存在,而且絕大部分品種離開腸道就無法生長繁衍,所以很難在實驗室環境中研究,因此對這些細菌的功能我們還是很陌生。人體內除了腸道之外,其他血管、組織,大致是無菌的,假如有了外來細菌感染,會造成很大傷害。」

A寶有點急:「爸爸,你還沒說,盲腸到底有什麼功用?」

我笑笑說:「別急別急,這是個很有趣的議題,我們可以一起來思考一下。三百多年前,人類就開始盲腸切除手術,挽救了許多生命,而且盲腸切除之後的患者,絕大部分也沒有任何後遺症,照樣活蹦亂跳過生活,所以認為盲腸沒有功能其實是非常合乎邏輯的推測,甚至大家會認為盲腸也許就像是男生的乳頭,沒有任何實用上的功能一樣,是生物演化過程留下的古蹟。」

A寶繼續她的問題:「所以既然沒用,又會帶來嚴重問題,那麼是先割掉不是很合理嗎?就像你幫病人拔智齒一樣。」

我哈哈大笑:「長歪的智齒的確是時代變遷中逐漸產生的新問題。不過,我們還是先回到盲腸,你們想想看,有研究統計,盲腸炎在整個人類的族群的發病率是十六分之一,也就是一個人在活著的一輩子當中有十六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炎,而當急性盲腸炎沒有治療,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死亡。你們想想看,在人類演化史上,三十二分之一的死亡率,算是相當高的,你們學過演化,了解自然淘汰的力量,應該會使得有致命傾向或使得個體衰弱的遺傳特徵,很難在基因庫中保存遺留下來,換句話說,盲腸假如這麼危險,又沒有用,演化是不會浪費這麼多資源在它身上,它應該早就從人體中消失。所以有學者說,盲腸不是退化的遺跡,而是相當發達且構造精密的構造,只是至今還沒有很多的研究來證明的它的功能。」

AB寶聽到這裡嚇了一跳,覺得太另類了。

我繼續說:「在落後地區的居民,常常會吃壞肚子,也就是吃下乾淨或有毒素的食物,感染了消化道的疾病,這時人體最大的防衛機制就是上吐下瀉,把腸道這裡的所有東西立刻完全清空。可是我們剛剛不是提到,健康又正常的人類消化道裡共生著一千多種細菌嗎?當我們消化道進行大掃除時這些共生的細菌也一起被清掉了。因此有人主張,懸吊小腸邊邊的盲腸就是個庇護站,提供腸道原生菌種的安全避難之處,當消化道把不好的細菌、寄生蟲、毒素完全清掉之後,再重返家園。」

B寶思考著:「聽起來有道理,但是有科學證據支持嗎?」

我點點頭:「的確最近開始有人對人體腸道的免疫系統做研究,好像這幾年的諾貝爾獎與剛成立的唐獎,得獎的研究就是這一類有關免疫疾病的治療。就像盲腸裡的生物一樣,有研究指出,免疫系統需要暴露在有寄生蟲,有微生物的環境中,才能發展與運作。」

A寶有點聽不懂:「免疫療法跟盲腸有關係嗎?」

我回答:「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周圍的蟲蟲,微生物、細菌,是可怕的,有害的,想把牠們完全消滅,我們到處殺菌,消毒,可是事實上,人類一直與許多微生物互助共生,一起演化成長,就像腸道裡數不盡的細菌一樣。有些專家還懷疑許多新興的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以及過敏症等等,也許是來自於人類的免疫系統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沒有「感染到」一些寄生蟲或微生物,所導致的免疫功能異常。」

A寶有點不相信:「這太神奇了吧?」

B寶想想:「這是不是台灣俚語說的,骯髒吃,骯髒肥,也就是小時候在泥地骯髒環境長大的,反而會又高又壯又健康,從小在非常乾淨環境下長大的,反而體弱多病。」

我哈哈大笑:「這或許是老祖先的經驗與智慧吧!」

這時媽媽一直喊著我們要開飯了。

我跟AB寶說:「對人體或生命現象,我們還有很多不瞭解的地方,你們有興趣,我下次再找些資料跟妳們討論。」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