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想顛覆主流,你得先偽裝
2014/08/28
恆定:這篇很像對素食整體的市場前景分析, Beyond Meat是個很好的概念
【前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艾莉莎.夸特(Alissa Quart)透過貼身採訪,記錄一群不願隨主流價值觀漂流的「造反者」如何成功發聲,從邊緣變成主流。
想顛覆主流,你得先偽裝
現在,李已經五十三歲。他的事業主力是一種用穀物和蘋果作出來的素肉腸,目標是要讓素肉成為美國消費者餐桌上的主菜。一九九六年,在他的屠宰場驚魂記過了數年後,他就決定要自己動手做素肉。從那之後,李在自己的廚房一次又一次研發新產品,一路摸索調整至今。
後來,他用自己的五千美金,加上哥哥的五千美金,以及從家人、朋友和員工身上募得的資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田野饗宴(Field Roast)。田野饗宴只做「素肉」(fake meat)的製造與販賣,產品包括:素肉腸、素肉餅、素火腿等等。
李是個和善親切的西雅圖人。我們見面的那天,他穿著羊絨外套與特別搭配的領巾,他有一頭濃密的白髮。他告訴我,公司在二○○九年的年收入達到三百三十萬美金(約九千九百萬台幣),並以每年五○%的幅度成長中。雖然李的公司規模和其他大型食品業者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但田野饗宴的例子仍說明,就算是像維護動物權益這種小眾的信念,仍有可能在邊緣人物的努力之下,被大眾普遍地實踐。至少,現在有一部分的家庭,每天都貫徹著這樣的選擇。
李就這樣用他小小的獨特方式,為動物權益的推廣貢獻一己之力。對他來說,生在這個時代的動物權益人士,比在過去更有趣、花費更少、選擇更多,也可以說,這個概念已經被重新包裝成這樣的形象了。動物權益(animal rights)這個詞,已經越來越常取代具有正面、強調保育的動物保護(animal protection),於是更適合用來向大眾推廣一種聽起來更溫和、不那麼激憤的運動,也就是用吃素肉來取代吃真肉的罪惡感。
對於想要跨入主流的邊緣人來說,運用某些詞彙來讓不平凡的事物聽來平凡一些,是一種很典型的做法。或者,日籍美國法律學者吉野賢治(Kenji Yoshino)會說,這就是一種「偽裝」(cover)。李與其他同伴都試著想重新定義肉(meat)這個字,讓它不再只是代表「動物的軀體」,而是「任何一種固體食物」。李說,他之所以將公司命名為田野饗宴,就是想傳達一種「大地之軀」的意念。
還有一個更新潮、更知識性的概念,叫作動物實用主義(animal pragmatism),它又更軟化了動物權益運動孤高且具爭議的部分。現在,提到動物權益不見得會讓人聯想到朝著貂皮大衣丟漆彈的抗議人士,或虔誠到令人反感的嬉皮士(他們老是憂心忡忡地說蜂蜜是剝削蜜蜂得來的產物)。動物實用主義是一系列好玩的食譜書,而且用的是像《純素經濟學》(Veganomics)這種書名。
李的員工當然不會是拿著V型刀片的劊子手。田野饗宴的「素宰場」(也就是蔬食的處理場所),看起來就像是九○年代的酒吧一樣,天花板有裸露在外的木樑柱,牆壁則是磚頭砌成的,裡面擺著一台台霍巴特牌(Hobart)攪拌缸與白瑟巴(Bizerba)香腸切片機。李帶著我參觀工廠,他小心翼翼地在溼滑的紅色地板上移動著腳步,亂蓬蓬的白髮則用髮網包了起來。
有些員工正將麵糰從攪拌機移到烤箱,有些正在攪拌加了麵包屑的素肉排糊,裡面加了榛果等成分。李讓我嚐了一口:它吃起來一點也不像我在超市買的素肉那樣又乾又柴。李說,田野饗宴的產品有一種討人喜歡的「口感」,這是專門用來形容食物進到消費者嘴裡的質地感受。他的「肉品」夠辣夠鹹,不僅多汁,而且令人驚喜的是,還有油脂豐富的滋潤感。當然,這些產品也都在健全食品超市(Whole Foods)裡販賣。
李把田野饗宴所生產的穀物肉腸歸類為「純素穀物肉」(vegan grain meat)。像這樣的商品,既能瞄準純素市場,也適用於混素人口(flexitarian),也就是偶爾吃肉,但大部分時間吃肉類替代品的消費者。全美的素食與混素消費市場都正在不斷擴張,而李並不是唯一投身其中的創業家。
根據二○○八年《素食時代》(Vegetarian Times)雜誌的調查,在美國有三.二%的成年人,也就是約有七百三十萬人,以素食為主要飲食內容。雖然只有一百萬人是不碰任何葷食(包括奶、蛋與蜂蜜)的純素食者,但約有一○%的美國成年人,都是以混素方式用餐。
根據伊諾娃市場洞悉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食物與飲料研究小組的調查,在十八到二十九歲的美國飲食人口中,有超過四四%的人,每週至少會吃一次無肉的素餐。這個曾經代表著動物權益狂熱分子的飲食運動,現在成為中產階級(或那些知識豐富的新觀念採納者)偶爾吃素與一種有機生活風格的展現。
二○一一年,素肉漢堡甚至推擠了肉類漢堡的市場,導致肉類漢堡銷量下滑。素食品現在也不限於只在推廣素食理念的場所販賣,例如田野饗宴的產品就可以在好市多(costco)找到。越來越多像田野饗宴一樣的企業,都在努力讓非素食者試試他們的發明。
二○一二年,就有一種叫超越肉(Beyond Meat)的產品出現在市面上,號稱自己比其他同類產品更接近真肉的口感。這個由矽谷風險投資公司(Silicon Valley Venture Capital Firm)贊助的品牌,一直致力於讓商家在真正的肉類販售區陳列它的「肉品」,例如擺在牛肉旁邊。
它的創辦人在《Slate 線上雜誌》中提到:「我們的目標是希望看到類別被重新定義,其實肉品的販售區域可以不要叫做『肉類區』,而是以『蛋白質區』來取代,無論那蛋白質是從牛肉、雞肉,或從大豆、豌豆、藜麥……等其他植物來源取得的。」但是,超越肉的產品售價和真正的肉也不相上下。
就像田野饗宴一樣,超越肉也是一個動物權益初級班的例子。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動物權益初級班成員正在影響主流文化,他們所用的話術甚至被以肉起家的大型企業拿來當作宣傳工具。
例如二○一二年,漢堡王就宣布在未來五年之內,將「轉型」使用非籠飼(cage-free)的雞蛋和豬肉。同年,甚至連麥當勞都大動作宣誓,未來的漢堡將會是用人道肉品製成的漢堡。
(本文轉載自艾莉莎.夸特新書《造反:別以為你們人多,我 1%的主張能占領99%的聲音》,中文版由大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