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希望媒體能多報導素食防癌的好處,末學有親友是無肉不歡者,
最後都是癌症往生的,至少超過四位。
~~~~~~~~~~~~~~~~~~~~~~~~~~~~
大肉不忌口 律師直腸癌上身
東森新聞 – 2014年2月6日 上午8:38
過年期間,返鄉團圓,不少人都餐餐吃美食,一位律師就因為長期大魚大肉,結果罹患「直腸癌」,後來配合基因檢測和手術,才成功撿回一命。
鐵板上香煎牛排香噴噴,讓人食指大動,吃完大牛排,還不夠再把燒燙燙的麻辣火鍋立刻舀一碗又吞下肚,過年過節大魚大肉又麻又辣,真的萬萬使不得,因為這位律師過去都如此放縱,沒想到身子骨就吃出問題。
天天三餐都吃大餐,結果這位才年僅43歲的律師就得天天看醫師,原來有天突然發現出現血便,本來還以為只是單純腸胃不舒服,沒想到一檢查才驚覺已經罹患直腸癌。北醫副院長邱仲說:「其實大腸癌不會突然發生,它都是積年累月,所以假設你有一些不正常現象,譬如大便有點血絲或大便次數有改變,這些是一種警訊。」透過基因檢測、配合手術治療,賴先生幸運保住一命,飲食改成蔬菜水果,固定慢跑騎腳踏車,今年過節更是忌口,他可不想為了享受美食而失去健康。
~~~~~~~~~~~~~~~~~~~~~~~~~~~~
大腸直腸癌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醫教部主任兼一般外科主任 曾茂雄
癌症一直是國人最大的夢魘,已連續廿五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生署公佈2006年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仍為榜首,平均每十三分五十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依死亡率排序,前三名分別為肺癌
、肝癌、大腸直腸癌,而且每年還以1%的比例持續增加中。
A先生,六十歲,便血六個月,同時體重由七十三公斤減至六十三公斤,當作是痔瘡。來本院求診開刀時發現已轉移成左側大腸癌,因周邊嚴重擴散,經手術切除後,大腸無法重接,只能作人工肛門。(大腸癌第四期)
B先生,五十九歲,腹漲已半年,最近幾個月更嚴重拉肚子,在診所治療無任何檢查,雖有吃藥但仍然導致大腸阻塞,經急診診斷即開刀處理。(大腸癌第四期)
C生先,七十八歲,肛門滲透流質的糞便已一年,這八個月來更感覺肛門及周邊有東西,但一直當作是痔瘡,直到狀況越來越嚴重,同時體重驟減十公斤,甚至到外縣市看痔瘡門診,才被發現肛門長瘤。來本院求診後,做
了肛門直腸檢查及切片,診斷是已經嚴重擴散的惡性直腸癌。(直腸癌第四期)
D太太,七十歲,大便變細小好幾個月,最近兩個星期,更是沒有放屁、沒解大便。來掛急診時,大腸已近完全阻塞,經急診開刀發現是阻塞性大腸癌。雖然大腸癌全切除了,但大腸無法接合,只能在腸壁上做人工肛門來
排便。(大腸癌第三期)
大腸直腸癌的主要症狀大致如以上案例所述,例如:血便、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腹漲、腹痛等,特別是有家庭病史的,不限年齡,有這些現象都應該盡早來院確實檢查。雖然大腸直腸癌大多發生在五
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但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平衡,偏重於肉食,缺少了蔬菜水果,罹癌的族群漸漸有年輕化的傾向,三十至四十歲的病人也越來越多了,且不少是晚期的症狀。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若能調整正確的飲食習
慣,注意營養均衡,則可以降低癌症的罹患機率。
大腸直腸癌若能及早發現,早期如第一期五年的存活率達九成,第二期則減少至50∼70%,第三期降至三成以下,第四期更少於1%。根據統計顯示,大腸癌的病患求診時只有三分之一是早期,顯示大多數的人把大腸直腸
癌的症狀當成是痔瘡等看待,並未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註:癌症存活率一般以五年來計算,五年沒有復發,大概幾近痊癒。)
大腸的長度約一點五公尺,位於人體腹腔的周邊及骨盆腔的後方,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大腸的基本功能是吸收水分、大便貯藏及排便。食物在胃及小腸消化吸收後便移向大腸,大腸會把其中的水分及有用的電解質再吸
收,而其留下的廢物則形成糞便。糞便經由大腸的蠕動移至直腸,而環繞於直腸末端的括約肌可以控制糞便的排出。依據醫療研究得知,肉食者、少攝取纖維食物(蔬菜水果)者、嗜酒者、老菸槍及缺乏運動者皆是罹患大腸
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四項祕訣幫助您成為「抗癌專家」
其實任何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關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主要有下列四項:
一、正確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少菸、少酒、少檳榔。
二、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肉食、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三、定期的健康檢查:依年齡定期做防癌檢查。
四、危機意識的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曾茂雄 醫師
台東基督教醫院 - 外科
【學經歷】
◎ 台東基督教醫院醫教部主任兼一般外科主任
◎ 美國紐約羅皆斯得醫學中心住院醫師(R1、R2)
◎ 加拿大麻基爾大學醫學中心住院醫師(R3)、總醫師
◎ 美國紐約Roswell Park癌症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 羅東聖母醫院腫瘤外科主任
◎ 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治療專長】
一般外科、腫瘤外科、癌症診斷及治療(開刀、化學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