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台灣的羽毛製品不是很發達﹐所以做法也就沒那麼講究。西方國家因為比較冷﹐他們的花樣還真多﹐尤其是挑剔的法國人﹐他們什麼東西都有分等級﹐而且分得細的很。我的法國朋友﹐就是ONE VOICE那個﹐他說基本上有用活毛和死毛做的。然後死毛裡有很多等級﹐那個活毛裡拉拉雜雜又是一堆等級。當然﹐平民百姓用死毛的就可以﹐席哈克他老哥用的話大概就是那種活毛的(從活體上拔的) 。
同樣的﹐鵝肝醬也有分等級。剛來法國那一年﹐還沒吃素﹐嘗了不同等級的鵝肝醬﹐的確有差。後來知道鵝肝醬的做法後﹐嘔心到吐﹐從此再也不碰那玩意兒。算算也吃了兩年。
蠶絲也有分等級﹐大體上中國絲易脫線﹐印度絲較牢。
很多事都有分等級﹐甚至人類的社會中也是等級重重﹕有人是總統﹐有人是清道夫﹔有人大富大貴﹐有人一貧如洗…
不過我真的覺得在台灣沒必要用羽毛製品。我在這裡零度都不用也活過來了。
>【 在 suy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很久以前曾在羽毛衣店打工,記得我也問過老闆羽毛取得的問題
>以為他的羽毛衣王國裡有農場還有屠宰場
>結果他說,他只是去屠窄場收購不要的羽毛(包括從別的國家進口),他自己沒有經過殺的程序,他們都長期合作,反正宰殺後羽毛是廢物,人家樂的出售。
>他大批收購回來之後就要清洗消毒再分類羽毛的等級,所以有時候一批貨裡有雪白的毛,另一批貨卻是咖啡色的毛,都因為羽毛來源是不同的地方,有的是白色有的是混雜色的水禽。(因為遇過客人抱怨怎麼有褐色的毛,以為不乾淨而不買)
>當然啦,要羽毛的確是有殺生的過程,但不是直接拔毛,那其實太沒效率量又太少,我老闆說他只是廢物利用,並不是因為要拿毛而去殺生,那成本太高了,一隻鵝或鴨能取到的絨毛很少,要收集成大衣或棉被要很多很多,若是因為要毛才殺生,那成本之貴也不能普及大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