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蔬食抗暖化聯盟 的專欄 談德國食物觀察組織《德國農畜業的氣候衝擊》報告 文/塞其兌 Ahimculture Eco-design Workshop 有機:是氣候救星嗎? 2006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發表《畜牧業的長遠陰影》引起了高度關注, 該報告指出不論就全球或地區的角度而言, 畜牧業對環境與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都屬前二大或三大的人為影響因子。食物與飲食對於氣候的影響, 遂逐漸成為各方關切的焦點。這也是這兩三年來歐盟農畜業團體與環保團體爭論的焦點之一。 在德國, 慣行農畜業的說客認為慣行農畜業有較高產量與生產效能, 每公斤穀物或肉品所製造的溫室氣體比較少, 所以有助於保護氣候, 但德國綠黨則著重「生態上的額外好處」, 主張有機農畜業才是最好的, 因為有機農夫不使用造成大量溫室效應的化學殺蟲劑或無機肥料,所以當然最有利於環境。大部分消費者也認為吃有機食物有益氣候保護。 2007 年德國聯邦政府對於綠黨關於慣行農畜業與有機農畜業釋放溫室效應氣體之差異的質詢給予的回答是這樣的: 「慣行農畜業與有機農畜業所釋放溫室效應氣體尚未有徹底廣泛且被認可的比較研究。」雖然依德國聯邦政府的統計, 其農畜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33 百萬噸二氣化碳當量, 幾乎等於道路交通部門的排放量, 佔德國人為總排放量13%; 但是德國聯邦政府卻認為未將農畜部門納入氣候變遷政策有其正當性, 因為「農畜業產生溫室氣體係屬自然過程」。 「但這是真的嗎? 」德國「食物觀察組織」(Foodwatch) 對於有機與慣行擁護者的個別看法, 以及德國聯邦政府說法有此疑問。為了填補這個知識的漏洞, 食物觀察組織遂委託生態經濟研究所(IÖW) 進行研究, 以比較德國慣行與有機農畜業對於溫室效應的個別貢獻量, 以冬小麥、豬肉、禽肉、牛肉、以及乳品等德國人的主要食物為對象, 追蹤個別產品生產過程的生命週期( 僅就未加工前的食物生產過程做比較, 不含後端加工), 有系統地比較不同農法以及不同作物或畜牧產品的氣候衝擊,亦即比較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 此研究案《德國農畜業的氣候衝擊》深入調查了德國慣行與有機農畜業對於溫室效應的個別貢獻量, 以及不同飲食習慣的氣候衝擊。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系統化比較有機與慣行農畜產品之氣候變遷衝擊的研究。依據這份報告, 有機農畜對於氣候的助益並不顯著, 而過度食用肉品與乳品,以及濕地乾化利用才是影響氣候的關鍵。 食物觀察組織係一獨立的食品消費監督團體, 不接受政府補助, 也不接受企業捐助, 由其15,000 個會員支持, 其報告客觀而中立, 極有助於釐清不同農業團體、環保團體、以及動保素食團體間的氣候爭論, 包括何種農法或何種食物比較友善氣候與環境等。此研究於2008 年8 月完成, 食物觀察組織並依據此份研究, 於2009 年3月發表一份以「有機: 是氣候救星嗎? 」(Organic: A Climate Saviour?)1為題的《德國慣行與有機農耕溫室效應之食物觀察報告》, 引起各方關注。其報告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從食物觀察組織的立場所做的報告, 第二部分係由生態經濟研究所執筆的研究摘要。
此研究所揭示之每人每年飲食的氣候影響, 以冬小麥、牛肉、豬肉、禽肉、以及牛乳之生產為計量模型,1公斤乳酪等於10 升牛乳當量。消費量係根據歐盟2002 年統計的德國人均值, 不同飲食習慣對於氣候造成的負擔係由小麥、牛肉、豬肉、禽肉、以及牛乳的平均消費量計算得來, 至於無肉或無乳飲食則根據相等量卡路里加權, 以較多的小麥消費量計算之, 即氣候負擔的計算係根據平均消費量而非某些消費群體( 如雜食者、素食者) 的實際菜籃中的食貨。 有機農法 慣行農法 冬小麥 1.5公里 3.4公里 牛乳 6.6公里 7.1公里 豬肉 17.4公里 25.8公里 乳牛肉 33.0公里 50.8公里 乳酪* 66公里 71公里 公牛肉 113 公里 71公里 *註:1公斤乳酪等於10公升牛乳當量。 若以其中排放量最低的有機農法冬小麥為基準, 其餘產品分別是有機農法冬小麥排放量的2.26 倍( 慣行農法冬小麥) 、4.4 倍( 有機牛乳) 、4.7 倍( 慣行牛乳) 、11.6 倍( 有機豬肉) 、17.2 倍( 慣行豬肉) 、44 倍( 有機乳酪) 、47 倍( 慣行乳酪) 、47 倍( 慣行農法公牛肉) 、75 倍( 有機農場公牛肉) 。其中牛肉與乳酪的高碳排效應尤其顯著, 而有機公牛肉的排放量甚至遠高於慣行農法公牛肉。其中因乳牛的經濟價值主要在於牛乳, 乳牛肉只是牛乳的副產品,故其碳排大多計入牛乳,故乳牛肉的碳排低於公牛肉。 Kilometers traveled by a BMW 118d at 119g CO2 per km ©foodwatch/Dirk Heider
最近有一項研究, 從比利時與挪威的各式建築蒐集了大量的老舊剝落塗漆樣本進行檢驗, 發現這些老舊塗漆可能是當前都市環境中最重要的多氯聯苯來源, 其多氯聯苯含量可高達3.39 g/kg; 其中尤以1950-1970 年代建造的建築之塗漆最需小心。此外, 該研究針對某單一建築所蒐集的23 個樣本中, 發現多氯聯苯含量變化大, 可高達3個次方。再者, 他們從一座之前塗過含多氯聯苯油漆的大型橋樑中取得16 個水泥樣本, 將之分為內外層, 發現即使在橋樑修繕後的樣本, 多氯聯苯的含量仍很高。他們發現許多木造與水泥建築的油漆都含有多氯聯苯, 而可能透過自然的風化、建築的修繕更新、以及揮發而跑到環境中, 污染都市中的空氣、土壤等, 然後進入食物鏈, 危害人體健康。某些國家政府便因為港口底泥的多氯聯苯含量很高, 而發布海鮮的食用警告。 資料來源:Morten Jartun , Rolf Tore Ottesen, Eiliv Steinnes, Tore Volden .“Painted surfaces – Important source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contamination to the urban and marin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註1 德文與英文版報告PDF,可到http://www.foodwatch.de/english/index_ger.html 下載。
環境小視窗--塗漆表面是多氯聯苯的重要來源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