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在現今的生活型態中,想要能離開家人朋友以及周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刻意尋找一個獨處的時間空間及心情,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才必須「刻意」練習。 能夠獨處,甚至喜歡獨處的人,在退休後會比較快樂,如英國小說家波伊斯說的:「我們越老便會越孤單,這表示,喜歡孤單的人,入老後快樂會增加。一個老人如果能在陽光下自得其樂,那他將可與一片在陽光下自得其樂的大理石發生無言的應合。」 獨處也較能面對真實的自我,還能夠有與自然融為一體,達成天人合一的感受。 自古以來,幾乎不管什麼宗教或靈修團體,都把獨處當作是尋求來自上天啟示必要的手段,透過獨處,人類才能與超越的靈界交流,當然,不管我們是不是相信有這麼一個最高的主宰存在,在大自然裡獨處,有機會體會到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的經驗,那種人與眼前景色似乎已經不再有界線的神祕體驗,如同祈禱,幾乎不可能發生在身旁有人吱吱喳喳講話時。 獨處似乎能讓我們所有感官更加敏銳,自然作家梭羅說得很有道理:「似乎有條法則規定你沒辦法同時與人和自然產生深刻連結。讓你親近其中一者的特質,會讓你與另一者疏離。當心智清晰察覺到自然之美,便會立刻自人類社會中抽離。 而且更棒的是,獨處可以讓我們練習喪失已久的沉思習慣。獨處時的沉思讓自己的思緒可以自在漫遊,其實是不容易的,一則是違反動物天性。在自然界中,動物時時刻刻處在緊張中,為了存活下去,必須躲避敵人,為了覓食,也必須不斷尋找可以吃的生物,因此注意力必須分散,無法安心地處在沉思狀態。但是人的演化,因為工具,因為分工合作,我們超越了動物的本能,我們可以沉思,讓思緒漫遊在過去與未來,讓我們可以不再只存在於當下的時空,換句話說,我們不再需要像野生動物般時刻警覺周遭的風吹草動。 但是這種沉思讓思緒漫遊的禮物,隨著無所不在的行動上網與叮咚不斷提醒我們有訊息進來的干擾,我們又恢復成注意力不斷分散的所謂「多工作業」模式。 充斥在我們身邊的喧囂,創造不出什麼新鮮事,只是不斷加速再加速、複製已嫌數量太多的現有事物。哲學家尼采說:「由於缺少從容寧靜,我們的文明走向一個新的野蠻狀態。這種叫做心神不寧的過度忙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所以人類要修正現有的生活,同時強化沉思冥想的機會。」 也有學者分析為什麼現代人會忙個不停?認為是因為我們喪失了信仰,內心深處其實不相信有來世或永恆生命的存在,因此人類的生命就顯得非常短暫脆弱;同時加上時代變化太快,我們已經不相信有什麼事物能夠持續不變。 因此在這種不確定之下,缺存「存在感」而引發焦礁不安的神經質,使得人們已過度的活動,甚至已進入病態的,有些歇斯底里的以盲動與積聚來回應這個極為短暫而易逝的生命。 理解這樣的背景,那麼才能體會哲學家們所說的:「人從來沒有比看似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來的活躍,也從來不會比一個人獨處時,更不孤單。」或者「人需要獨自一人進行生命沉思的活動。沉思的生活,才能使人類處在應有的存在狀態。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