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在人的一生當中,四.五十歲往往是最忙碌的一段時光,有人稱為「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親年屆七十來歲,開始有些病痛需要我們照顧,往下孩子十來歲,也還需要我們陪伴,偏偏這時候在工作上,正是卡在不上不下,需要全力打拼的階段,可是就在這麼危急存亡之秋,往往也是我們探尋生命意義,確立生涯規劃定位的關鍵時刻。 因此,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於是,有人出家、有人拋下高薪去當義工、有人轉行、有人離婚……。 也有人把四十歲當作「出走」的年代,因為這時候我們進入職場十多年了,已經瞭解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的天賦與熱情,同時也知道自己的能耐,再加上四十歲時體力還好,經驗人脈樣樣俱足,此刻離開還來得及開創生命第二春,於是就此出走。 我也是在自己四十歲那一年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幸運的是,我的職業是可以自己調配時間的,所以雖然當志工的時間比上班的時間還長,以致收入減少,但是還能維持生活所需,甚至在當義工過程,家人與孩子也都一起參與,反而促成家人更親密的互動,也不會錯失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的忙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可曾靜下來思考,我們這一趟生命之旅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應該不只是為了賺點錢,保住一份工作,然後就過完一生吧?我們或許不必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但最終總逃不了自己得面對的這個終極問題:「我這一生,到底活得有沒有價值?」 柏拉圖曾經這麼說:「那些人生基本需求都已周全,卻還繼續工作的人,往往錯失了更重要的追求。」 柏拉圖提醒我們,人生有許多不同層次的追求,但是假如我們把全部心力用在追逐物慾享受時,難免就會忽略了精神以及心靈的追求了。 很多人常把「等我賺夠了錢…」「等我退休……」「等孩子長大…..」這些藉口掛在嘴上。有不少朋友工作了幾十年,卻沒有好好休過假,等到退休了,卻發現已經玩不動了;以前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如今有時間享受了,卻沒有體力了。 也有很多朋友常跟我保證:「我退休之後一定加入你們的行列,一起做義工!」我卻覺得,做公益最好趁著還在工作時,因為隨著自己的業務,一定會跟許多機構、許多客戶有往來,你能擴散出去的影響力也一定必退休還大。講白一點,工作時有人脈,也多少掌握一些資源,趁此機會為社會公益盡點心力,貢獻當然大得多了。 我也發現,若能一邊賺錢謀生,一邊從事公益,工作情緒和生活態度會比較好,甚至兩個領域可以調和互補,不管在創意、活力,甚至實質的工作績效上,有形無形的助益會多很多。 我們常常把人生比喻做旅程。 年輕時,整裝待發,弓上弦,劍出鞘,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想像,正如旅行在規劃階段其實是最令人興奮的。 中年時,正在路途中,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變化,生活中所有負擔全集中在此時,雖然說,承擔,是生命裡最美的東西,但是,忙碌往往也是靈性之大敵! 老年時,已達個人生命之旅的終點,正宜一壺濁酒,笑談古今。 因此,年輕有夢想,老年有回憶,中年別無選擇只有實踐! 四十歲,有很多的疲累與辛苦,但是這樣的承擔讓生命更豐富,是的,四十,正精彩。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