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無辜不在房子被拆,而在於沒有智慧,又因沒有智慧,導致折福很大,這才是最大的無辜。福慧其實是離不開的,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也就是說福修很大,卻沒修智慧而愚癡,愚癡感生畜道,但因福很大,就生為國王的寵物大象,國王很多珠寶纓絡,不時拿出來遊街炫耀,把珠寶纓絡掛在大像身上,享受這樣的榮耀。另一個是持戒修慧卻不佈施修福,得證羅漢,因未修福,到處拖缽化緣,而得不到供養,是謂羅漢托空缽。
「都更」顧名思義是都市建物、設施景觀等已不合時代潮流,必須重新規劃汰舊換新,以符合時代潮流及國際形象水準,這是一件利益國家及社會大眾的事情,也是一件增福增慧及利益後代子孫的大事情。許多人為求此福慧而不可得,怎會有人反把將到手的福慧往外推呢?又把一大堆不相干人等席捲入,這不是以盲倒盲同入火坑嗎?共同種下慳吝不肯施惠之因,將來怎會得善果呢?
前述都更是一件利益國家及社會大眾的事,以其能莊嚴都容,提昇都市形象,讓該區多數人有舒適悅目環境可住或進入該區的人感受清新悅目舒適,給後代子孫留下好的典範,這些都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能發心配合,協助四方奔走促成,就是有智慧之人,因為他肯定沒有自我的成見,只想如何利益到大眾,這樣的心是無我、是定淨的、是無相的佈施,是種善因,因此會有福慧。
智慧何來?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有慧肯定有定,楞嚴經云:「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要知道有戒才會有定,有定才會有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是以戒為基礎,戒律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為無上菩提本,常養一切諸善根。真慧必有定,定慧等持,方可見性。一切處無心,是最吉祥之地。故六祖大師云:「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於相離相,於空離空,一切無著,是故此處最吉祥!經上說:「若能無念,則為向佛智也。
再說該地段土地增值也是過去無數全臺灣人共同打拼來的,肯定不是王家成員可以創造出來的,好比平常一個便當賣你60元,你覺得貴。但小弟告訴你,你肯定給的少而取的多。道理很簡單,不然你從買地買榖種稻產米及種菜做起,你的成本及所花的時間勞力肯定不止60元,今天之所以賣你60元,是因為全民協力幫你分攤掉了,所以你以60元買到是給的少而取的多,其他東西亦復如是,這告訴我們人不能離群索居,每個人每天所享的福是多數人共同供養我們的,受人之恩理當泉湧以報唯恐不及,焉有到手可共同造福的機會卻往外而推呢?這樣的人有智慧嗎?
一件能利益國家社會大眾的事是大利如大海水,個人小利如一滴水,只要歡喜把這一滴水倒入大海水中,自己就能受大海水之益,反之手持這一滴水能幹什麼呢?心能轉念即同如來,不轉只有執持這一滴水,捨棄諸眾善因緣,甚至與眾善因緣為敵,這樣值得嗎?福慧若執此可以修得,那個個必成佛有餘。
福無二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這對王家來說適得其反,禍無二至今朝至,福不單行昨夜行。前福已去禍復再來,只因未能及時把握機緣而坐失良機,今日之抗爭只突顯自己福慧之闕如,又誤導大眾同入火坑,實不值得。
古人有所謂氣勢不必倚盡,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厚道與己。富貴不必享盡,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福澤與己。凡事不可做盡,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餘德與己。為人處事,常留三分地與人設想。凡人有勢不可倚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此三者乃天地循環,周而復始。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虧,日有所損!損人益己切宜戒之。現在之福積自祖宗,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之子孫,不可不培。由此段古聖先賢的教誨即知:修福修慧都要及時,尤其自己的小利千萬不要去跟大眾利益相抗衡,即時抗爭贏了也是輸,因為自己因素損及大眾莊嚴形象及利益,長遠結罪都是輸家,不必懷疑,又因自己心胸狹小,再大的福要給你都進步來,無慧焉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