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以為生命的開始像一席活水
你把他放入怎樣的器皿..他就變怎樣
你將哪裡開孔..他便往哪裡流..
你若只是困住他
一時之間或許會為你所困
但當他蓄積到某種程度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延緩報償的定義我並不清楚
但是看村民所分享的文章
我覺得他的重點並不是在教會孩子等待
反而是透過讓孩子參與決定的過程中
學習規劃的能力和某種程度的成熟
常常孩子們哭鬧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能讓他們有一些決定的自主權
除了減少哭鬧的狀況外
也可以在他們做決定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
教育或許是門藝術
須視手上的材料而為之...case by case
同樣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每個孩子
延緩報償的方法..我想亦是如此
比如他可能不適用於及時行樂型的小孩
比如他可能僅適用於國小以下的小孩...等等
該怎麼做好..我想沒有絕對的答案
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創意
感恩!
學長的分享,後學受益了!
然而在主旨標題所說:....延緩報償....????
這下子,後學傻住了......
孩子要什麼樣的東西或用品玩具.....能稱得上是一種報償嗎????
後學心理想得可雜了......
報償,應該算是一種回饋或是有所對待對應的行為反應吧!
假設:我們付出時間與能力為企業主工作...達到一個月或是一周或是一日....則可領到所謂的報償....也就是薪資。
假設:我們對孩子也是如此....用東西禮品或是玩具來作為一種回饋或是....報償....那麼.....
會衍生什麼樣的態樣呢?
我們會因為工作績效提升,年資...等等,向企業主要求提高報償,要求福利等等......
那孩子該如何提升提高他以為的報償呢?????
想想
後學不認定買一個玩具,或是一包糖果,值得用商業術語去講述親子關係的學習。
第一:『延緩報償』之報償....
孩子,是一個個體,有自身的需要,除了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學習上的肯定,人際上的和諧.....
也會因為心理上階段性的不間斷在成長中所發展出獨特的性格..
這些,不能用有價的報償來解讀其表現的優或劣的。
第二:『延緩報償』之延緩....
延緩.....是使孩子無法明白,立刻...是什麼的主因,
很多人以為....跟孩子說:『明天在....』『下一次吧!』『還有機會的...』『等你....我們再考慮要不要....』『現在看很想要...買了也會玩膩,你再多看看想一想,到底要買那個再說吧!』『家裡已經太多了.....等....再買』................
當孩子是不是需要買一樣東西,也許是父母給予的一種生活習慣,
出門,一定是購物,
進入便利店,一定要帶東西才會離開,
.......
......
後學記得...年少時,年幼時,因為和大人去市場,看到好吃的水果...
二話不說拿了就咬......
於是.....,
大人只好付錢了事,
當場後學也挨了罵......
稍大一點時,看到麵包店剛出爐的麵包....味道之.....香的,
吞著口水,要不到錢去買....(也不敢再拿了就吃)
只好學著忍耐.......
聞著香味....吞著口水.......
為著不知是貪婪還是什麼理由的....努力的忍耐著.....
當然,日子一天天過,香味也是天天飄來,
總覺得,對於麵包的渴望,好像是只要有得聞,就很滿足了...
直到,有一天......
大人想吃了.....買了很多很多......
剛出爐的麵包....天啊!說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
後學一輩子忘不了,吃到的第一口,竟然感動到流淚.....
不忍一下子吃光,細細品嚐一個麵包的好滋味,真滋味....
童稚的天真想法....宛如是一場慶祝大會一樣....
沒有人會去想,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能再吃一次...
因為一群蘿蔔頭,已經好生滿足了.........
家裡也許沒有別人那麼富有,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
每常到書局,看看一些開封展示的童書...
書展時,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結群結黨的大夥一同去看免費的課外讀物.....
沒有人告訴我們....家裡沒錢,或是...(任何理由)
我們就是知道,想要什麼得自己去找方法,
學校的圖書館也好,市立圖書館也罷,教室的閱讀角也行,
同學間的轉借....反正,書籍及小玩具,就在同學間的轉來轉去中...加深了情誼.......
這些是附加而來的,
重點是,
自己內心產生的耐心與主動學習,這種能力是很不容易學到的...
只能在生活中,累積它的程度,之後展現它的成果....
與孩子的約定,一定要遵守,
給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快速回覆,
孩子的一日不是成人的24小時,
他們想的少,閒得多,
等待......
長時間的等待......
他們只學會了......等待...........
以為等待...............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真的嗎?)
以為累積了足夠的金額...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限時限量款呢!)
成人後
以為好工作會等得到,
好吃的也是,
好對象也是,
好像一句:戲棚下,站久的人得....
應該不適用孩子,
不過,學長舉的例子也很不錯,
主要是能達到與孩子『約法三章』的學習效果,
孩子的心,都是多變的,
我們很明白,能持續堅持對一個東西有長久的喜好,
那是擁有著特殊能力的孩子才可能表現出來,
對於一般孩子,常常會喜新厭舊,趕新潮,追流行的...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