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治療與預防
避免失明和和 每日點兩次眼藥水 和 三月後回診 慢性疾病處方箋。
在網路上 掛號批價拿藥
經三軍總醫院的眼科醫師檢查後,若確定已罹患青光眼時,應及早接受治療,以避免視神經進一步的損傷,治療的方法有藥物治療、雷射或手術治療等。醫師檢查後,若確定已罹患青光眼時,應及早接受治療,以避免視神經進一步的損傷,治療的方法有藥物治療、雷射或手術治療等。 治療青光眼之眼藥或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 眼睛泛紅、刺痛或視力模糊、頭痛等現象。原本就是高度近視,又是超時使用3C的媒體工作者,日前出現眼睛酸澀、視力模糊等現象,就醫詳細檢查後竟是「低眼壓青光眼」,雖透過點降眼壓藥水後症狀改善,但醫師仍提醒除調整用眼習慣外,務必定期回診追蹤點藥,才能避免視力的隱形殺手再度壟罩,造成無法逆轉的遺憾。
青光眼英文名稱為「Glaucoma」來源於希臘語「Glaukos」,意思為「淡藍、藍灰」,日語又稱為「綠內障」,是因為早期患青光眼的人,由於眼壓非常高引發角膜水腫,加上水晶體混濁,所以會透出青色光澤因而得名,但隨著醫學進步,診斷「青光眼」不再需要拖到眼睛發青才就醫。
傳統對青光眼的定義,是指眼內壓過高,壓迫到視神經的血液循環,使視神經無法得到足夠養分供給而損壞,早期訂出正常眼壓範圍為15~21毫米汞柱,但近年來由於眼壓低於21卻也罹患青光眼性視神經病變的患者陸續被發現,因此眼壓21以下即正常的觀念已被打破,任何數字的眼壓,都有可能是青光眼確認青光眼前必須作三項檢查:眼壓、視神經及視野檢查,一旦眼壓低於21卻有視神經病變與視野缺損症狀,可能就是罹患低眼壓性青光眼,唯有靠詳細眼部檢查才能找出。
這類患者一定要按時回診測量,並與之前眼壓紀錄相比,確實做好視神經及視野的相關檢查,才能確保視神經健康不會繼續惡化,病情也能受到控制。萬一視神經纖維已經流失很多,那就需要將目標眼壓設定在更低的範圍內,才能保住僅存的視神經功能。
提醒高度近視、年長者、有家族病史、本身患有糖尿病、眼部曾受傷過、以及使用類固醇等族群,都屬於青光眼高危險群。但民眾不用過度焦慮,因治療青光眼的眼藥水已有長足的進步,只要定期回診,持續且按時點降眼壓藥物,就能控制視神經進一步的傷害,並保存現有的視力。萬一必須接受手術,只要與專科醫師詳加討論配合,病況也多能得到控制,繼續用眼欣賞世界之美。
藥物治療
治療青光眼之眼藥或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
使用藥物可能會引起副作用
眼睛泛紅、刺痛或視力模糊、頭痛等現象。
影響病人的脈搏心跳和呼吸。
可能會引起頭暈、手腳發麻、食慾不振等。
因此,若有氣喘、心臟病、腎功能不良等全身性疾病,請先告知醫師,以保障您用藥的安全。而藥物務必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且未經醫師同意不得任意停藥,青光眼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如有任何疑難應請教眼科醫師,以免病情惡化,造成無法恢復的視力受損。
雷射或手術治療
如果使用藥物治療後,眼壓下降的情況不如理想,或使用藥物會產生副作用,無法再持續使用時,即須考慮雷射、手術、或冷凍治療。
雷射治療主要是利用雷射照射打通排水管,促進房水的排出。
手術治療則是再造一條新的排水管。
冷凍療法則是破壞睫狀體,以減少房水的生成。
以目前的眼科技術發展,雷射或手術治療都相當安全,很少有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青光眼的預防
40 歲以上的人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高血壓、糖尿病病人,最好定期(至少每年 1 次)到醫院量眼壓、接受眼睛健康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若有下列症狀時,請儘快到眼科檢查:
視力模糊,周邊視野縮小(眼角餘光所見不如從前開闊)。
夜間看燈光有五彩光圈圍繞。
於暗處觀看景物時,有頭痛眼脹的現象。
頭痛眼脹,伴有噁心嘔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