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上網罵人之前 要先念點書
特別是食譜~
當年李鴻章與洋大使用餐
人家請他吃冰淇淋 他誤以為冒煙的冰淇淋是燙的
所以用力呼呼呼地吹 被人家笑得半死
李公鴻章為了報復 隔幾天請對方喝碗上浮油不冒煙的雞湯
對方不疑有他 一大口咕嚕下去差點燙去半條命
蘇東坡當年自覺修養不凡
寫個短箋給他的好友佛印大師
說自己: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佛印大師收到之後
回了個「放屁」
蘇東坡非常生氣去找佛印大師理論一番
佛印大師給他的回應是「八風吹不動 一屁打過江」
看倌們自己領略吧
我的揶揄到此結束
我從沒說過自己修養好
所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我不破口大罵 是因為我覺得沒必要
不代表我不會不高興
顓兒姐姐 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在 顓兒 的大作中提到: 】
>這位男士﹐本來我不好意思說﹐不過﹐事關中國文化之誤解﹐而您又如此好學上進﹐我還是決定把它講出來﹐以免誤導讀者﹕
>
>李公雜碎﹐是道中國名菜。它的名稱﹐原本大概也不過是“燴燕窩”﹐也就是燕窩加上一些雜七雜八有的沒的一起燴煮而成的一道菜。至於“李公雜碎”一名的由來呢﹐是當年李鴻章在出使美國期間﹐於中國餐館宴客款待那些洋鬼子時所特別吩咐打點的菜款。洋鬼子吃了歡喜﹐問起菜名﹐中國人想了半天﹐不知如何回答﹐而由於此菜原料繁雜﹐又無一定準則﹐當即回道“雜碎”。“雜碎”﹐不是拿來罵洋鬼子的話﹐是安徽省方言﹐也就是“雜燴”之意(按﹕李鴻章是安徽人)。因此﹐“李鴻章雜碎”就此成為安徽名菜﹐後稱“李公雜碎”。
>
>原則上﹐在當時的歐美﹐真正上品的中國菜原料得之不易﹐中國餐館能提供的菜色亦多屬雜燴形(雜碎形) ﹐也就是把手中現有的原料全部入菜﹐反正洋鬼子們也吃不出道地。“李公雜碎”充其量也不過是道即興發明的菜。而這道菜的背景﹐很傳神地反應出中國菜的一大特色﹕料汁相容﹐肉蔬相混﹐務做到集所有原料於大成﹐以達出神入化之境界。此大有別於西洋料理中肉蔬汁分離的普遍原則(此僅須參考藍帶食譜即可略知一二)。所謂飲食文化﹐文化飲食﹔飲食脫不了文化﹐文化離不開飲食﹐故以此喻中西邏輯思想之異(一重融合﹐一重分離) 。
>
>這般解釋﹐應算清楚﹕用“雜碎”(雜燴)罵這位男士的﹐目前為止恐怕只有您自己﹔我小妹和我把您雜燴了做什麼﹐我們又不吃葷。呵呵﹐至於所提及的豬﹐有兩頭﹕一頭是我小妹﹐是為烤乳豬﹔一頭正是本人﹐是為烤老豬。爐子是您府上的﹐不過您還得多費些炭火錢-我妹和我很難熟的。
>
>祝您有個愉快的星期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