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討論區 / 醫療保健 / Re:如何補充鈣---山藥

討論區/醫療保健 文章

主題: Re:如何補充鈣---山藥
作者: asir
文 章 編 號: 第 117274 篇
發 表 日 期: 2004/07/30 10:21:36
閱 讀 次 數: 892
此篇文章 回應: 117082 (一夢)
回應此篇的文章: 117294
推文人氣: (0)








>【 在 菜鳥 的大作中提到: 】

>試試看"海龍頭",含鈣質&膠質,應該對你會有幫助

>我都到迪化街買乾貨,煮前需先泡水約4小時,

>用薑、九層塔調味,很好吃喔~~~

>

>

>>【 在 polowu 的大作中提到: 】

>>Dear WJU,

>> Polo又想到一樣常吃的食物---山藥,不但富含鈣質,且不會像吃芝麻一多就上火,又容易變化菜色,試試看ㄟ.

>>

>>

>>>【 在 WJU 的大作中提到: 】

>>>敝人經常骨頭ㄗㄗ叫,吃了幾天鈣片就好了

>>>每天牛奶一杯也沒啥太大作用

>>>不知該如何攝取,好讓鈣多多



香蕉.奇異果.草莓...水果堅果類都富含天然鈣

運動更是不能少



為什麼牛奶對人有害無益? - 周兆祥博士



牛奶是上天設計給小牛飲的,你和我都不是小牛,

喝進肚裡一定有難。大自然不會搞錯的。





許多人誤信廣告宣傳,以為牛奶及奶類產品是健康食品,

不知道其實飲牛奶非常危險。



人是哺乳動物,所有哺乳動物都在出生之後喝母乳,

到離開嬰兒期不再喝任何奶。

到了一個階段(人是三四歲左右),身體上兩種酵素(高血壓蛋白原‘酉每’

和乳糖‘酉每’)消失,沒有了它們,身體無法消化乳汁。



此外,每一種動物的乳汁成份都不同:牛奶的酪蛋白比人乳多三倍,

因為小牛要這種物質快高長大。

牠有四個胃可以吸收,人卻極難消化酪蛋白,

它留在人胃之內凝固成為又大塊又硬的酪塊。



於是,牛奶進了人胃,大部分不消化,成為有毒廢料積聚在體內。

那些酪塊有大量黏性物質,流到小腸,使人感到呆滯欲睡。



牛奶的脂肪是飽和性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對人體至為不利。

因此牛奶及奶類產品令人患心臟病、哮喘、耳炎、風濕、過敏症。



近年來牛隻的食物裡含有大量化學農藥,又被餵抗生素激素,

牛奶牛油芝士等充滿有毒甚至致癌物質。



(想知道關於喝牛奶的害處更詳盡的資料,

可參閱《Fit一世》,見上章介紹。)



為什麼牛奶是死亡雞尾酒?



今天市面上出售的牛奶,無可避免奉送大量劇毒農藥和激素、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牛奶只宜視死如歸者喝。





你仍然要喝牛奶?以下新鮮熱辣的資料或者值得看一看。



美國食物與藥物管理局年前批准了畜牧業使用牛類生長激素,

目前美國已經有三分之一的乳牛長期吃這種藥,結果是產乳量大增。



牛類生長激素是一種基因改造而成的藥,

當年食物與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時,依據的資料數據,

全是一間生產推銷該藥的廠商提供的未出版公布的實驗研究報告!

(該廠亦同時生產一種害人不淺的代糖 Aspartame。)

該報告指稱實驗室的老鼠餵了大量牛類生長激素,仍無證據顯示牠們會吸收。



可是加拿大一位政府的科學家最近仔細審查該報告的數據,

結果發現其中確有「茅招」,事實上那次實驗中的老鼠,

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將那種激素吸進了血液之內,

有些還長出了囊腫。雄鼠體內發現有殘餘。



此外,牛類生長激素亦令牛奶內一種名為“IGF-1”的生長因素含量上升,

這傢伙與胰島素相類,即使用巴氏消毒法亦無法破壞,

它直入腸臟溜進血管內,尤其是嬰兒更易受到侵害。



IGF-1非常可能將人胸部的肌肉癌化,凡是體內已有癌細胞者,

都會受它影響而更形活躍。



人類亦有可能直接由牛奶中吸入牛類生長激素,從此體內各細胞自行生產IGF-1。



即使不提起牛類生長激素,美國的牛奶亦已有百分之三十八含有超出法律規定

份量的抗生素、動物藥物、農藥等毒物。究竟喝牛奶真正喝了什麼進肚?

大家應該心中有數。



最新醫學研究結果證實:

牛奶及牛奶產品會令類風濕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惡化,

甚至可能引起此症。

這種嚴重的病患影響人的脊椎,令該部分的骨骼結連起來,

也會導致脊椎附近的肌肉及關節硬化。



西醫歷來未能肯定此症的成因,估計可能有遺傳成份。

可是近年醫學研究發現,只要採用非類固醇的抗炎藥(NSAIDs),

就可以減輕患此病的痛楚。



在該次實驗中,廿五個患者完全戒除一切牛奶食品,

包括牛奶、芝士、酸奶、雪糕等。

六星期之後,其中十三人病情大有起色,疼痛減少,硬化情況減輕,關節

及脊椎問題減少,而且無需再多吃非類固醇抗炎藥。

究竟何以有此情況,專家未能肯定,但估計是牛奶中有某些悍菌不怕高溫,

在人體內作惡。



為什麼喝牛奶會患糖尿病?



世上患糖尿病最多的幾個國家,都是喝牛奶最多的地區,芬蘭和英國正是如此。



各地的民族未有飲牛奶的風氣前絕少患糖尿,

自從習慣了喝牛奶後糖尿病激增,日本和中國都是明顯的例子。



越來越多科學研究數據證實:人類飲牛奶食用牛奶製品百病叢生,

因為按上天設計牛奶根本不是人類的食物。



近年各地社會糖尿病肆虐,

越來越多人患上這個西方醫學束手無策的「文明病」,

牛奶是其中一個禍首。最近發表的臨床醫學研究報告,解釋何以如此不幸。



英國著名醫學學報《刺探針》剛刊登了

羅馬大學與倫敦聖巴塞洛繆醫院的專家完成的研究報告,

進一步證實了所謂「牛奶假設」(Cow's milk hypothesis)的理論。



原來近年多次廣泛的調查顯示:嬰兒幾個月大之時喝牛乳,

長大之後患上糖尿病者機會比平均高出一倍半。



這次意大利和英國的醫學專家

檢查了四十七個剛患上依賴胰島素式的糖尿病人,

把他們跟卅六個健康正常人士作比較,結果發現那群病人之中,

有廿四人(剛好一半)體內有β酪蛋白(beta casein),

那群健康的人之中,只有一個體內發現有這種物質。



兩組所有人的其他抗病原水平則並無分別。



據專家的估計,牛奶內所含有的β酪蛋白進入人體之後,

會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體內某些抗原進一步產生作用,

造成敏感的反應。

這次實驗的發現,令西方醫學界更肯定牛奶如何導致糖尿病。

英國《最初保健研究》學報也刊登了一篇論文,指證牛奶導致多發性硬化症。



該文是最初保健研究中心所撰寫,報告該中心多年研究結果,

證實兒童幼年時喝牛奶,長大後患上多發性硬化症機會大增。



該文引述美國另一次研究的結果,

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若每日進食飽和性脂肪酸減至十五克以下,

該病不會復發。



從一群有機會染上糖尿病的老鼠身上做的研究,

若從膳食中減少飲用牛奶,引發糖尿病的機會即告減低。

後來由人體身上進行的研究,得到的結果亦是相同。

總之,牛奶絕對不宜小牛以外的任何生物食用,

大自然的設計非常奇妙,違反天理必遭天譴。



飲牛奶為甚麼易生乳癌?



以前大家以為牛奶是營養飲品,促進健康,

其實牛奶只宜小牛飲,任何動物長大後飲任何奶都危害健康,

何況今時今日生產的牛奶……。



婦女喝牛奶特別容易生乳癌。這是美國科學家最新的發現。



一群醫學專家做了深入的研究,

剛於《好醫藥》學報發表所得資料及結論,

該份刊物是美國華盛頓「負責任醫藥醫生委員會」出版的學報。



這次主持研究的是普林斯大學營養學家傑西卡•奧特沃特,

她發現今時今日市面上供應的牛奶,

滿布兩種污染物,一是雌激素,一是叫做IGF-I的一種"月太",

用來令牛隻快高長大。

這兩種化學物質都會令婦女生乳癌。

她說:「大家都知道過多的雌激素會促使乳癌細胞大量繁殖,

醫生向來都避免開含有雌激素的藥物給癌症病人服用,

原因就在這裡。

乳牛懷孕時體內雌激素水平很高,乳汁含有很多。」



負責任醫藥醫生委員會主席尼爾•巴納德撰文指出,

牛乳每公升含有30微克IGF-I,

這種物質在牛乳經巴氏消毒法處理時不會被破壞,

它也是會促使乳癌細胞大量繁殖。









轉寄



參考原文:為了遠離慢性病,請儘早斷奶







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



_ 此篇文章與傳統對牛奶觀念差異極大,



就如姜淑惠醫師在後記中所言,『雖千萬人吾往矣!



明知這冒犯許多乳製業者,奶粉販售者....』



依然堅持自己一貫的主張「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





消化生理之剖析-重建對牛奶攝取的正確認識 姜淑惠醫師



  在臨床行醫生涯裡,因所學之故,經常容易遇見幼兒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扁洮腺腫大、皮膚發疹、成年人關節炎、腰背酸痛、免疫系統失調等病例,每當病家本身或父母親屬,詳細尋問致病原因,或想改善平日飲食時,我通常會建議他們-「暫時停止攝取牛奶或乳類製品」,多數的人最初都是投以驚訝疑惑的眼神,或有駁斥道:「牛奶乃極端完整的食物,歐美人士長得高大壯碩,就是從小攝取牛奶代替茶水飲用。你這位醫師到底有沒有搞錯?」或也有些病患,姑且相信並且付諸實踐,結果成效斐然,孩子或自己本身的痼疾得以痊癒,進而體悟「知難行易」的道理。其實牛奶本身營養分相當完整,可以提供小牛在嬰幼兒期的利用;猶如人類的母奶,所提供的養分亦有一定期限,超過嬰兒期再攝取就不適宜。其中蘊涵深遠的道理,牛奶乃至乳類製品到底適合不適合孩童,青少年,成人及老人呢?以下將逐步分析說明。不要忽略消化生理學上的通則;沒有健全且完整的消化作用,自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營養。



1. 從牛奶及人奶成份比較談起:



  蛋白質:牛奶總蛋白質含量高,為人奶的三倍。牛奶的蛋白質,主要以酪蛋白(Casein)為主,人奶以白蛋白為主。人奶味道較甜,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較牛奶高。在礦物質方面,牛奶缺乏碘、鐵、磷、鎂,人奶含量豐富。人奶含有二種物質成份,此乃牛奶所缺乏者,一者卵磷質 (Lecithin),屬於磷脂質,一者Taurine,屬於一種胺基酸,這二種物質參與嬰兒腦部發育,哺乳人奶攸關嬰兒智能發展,又豈是牛奶可以取代?人奶中另有二種胺基酸,其含量為眾奶之上,其成分為Cystine及Tryptophan,他們提供嬰兒極佳的營養分。



  從人奶與牛奶成份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事實,人奶牛奶都是提供給小牛或嬰幼兒飲用。仔細觀察小牛與小嬰兒成長的差異,可以發現牛奶原是發育中小牛的食物,小牛出生後飲用牛奶,促使其骨骼及身體重量的急速發育,每個月增加一倍,(出生後前三個月均如此),但腦部發育少且慢;相對地,人類小嬰兒卻需要六個月時間,體重才會增加為出生時的一倍大。嬰兒的發育,身體成長成熟度緩慢,但腦部卻以最快速發育,超越所有的動物。小牛肢體骨骼的快速成長,故需要大量蛋白質;相對地,嬰兒腦部成長勝過肢幹,故需要卵磷質及Taurine等特別物質的輔助。



  台灣社會經濟發達,乳類製品充斥市場,現代的小孩子發育極好,高大的軀幹,呈現早熟的徵兆。常見如十二歲的外表,卻僅有八歲的智能內涵,此及乳類製品,如牛奶等高蛋白質的賞賜,但相對地腦部發育,智力啟發卻大不如矣!



  從消化的觀點來考量,牛奶中含有二種成份,一種乳糖 (Lactose),另一種酪蛋白(Casein),這二種成份,均得仰賴特定酵素的分解。如乳糖經由Lactase(乳糖黴),酪蛋白經由Rennin,分解成較單純之成份。人類僅在嬰兒期(稚齒尚未長齊之前),其胃內含有這種足以消化酪蛋白的酵素Rennin,孩童約三到四歲時,乳齒已長完備,這二種酵素就會從消化道中消失,終其一生不再分泌。



  此時應當提醒父母,停止使用乳類製品,開始餵食固體食物。如果仍舊繼續使用牛奶,將會埋藏許多痛苦的病兆。牛奶所含的蛋白質中,大多數是酪蛋白(Casein),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緻密、極困難消化分解的凝乳(curds)。『酪蛋白』適合含有四個胃結構的牛,利用不斷反芻消化分解,方能完全消化。母奶蛋白質成分單位相當小,屬於性質柔軟的凝乳,即使消化系統尚在發育中的新生兒,均很容易就能消化。



  牛奶與人奶,其酪蛋白的含量,牛奶為百分之三百,這種堅厚粗糙的東西,誠如粘合木器膠質。哈維醫師指出牛奶中酪蛋白因子乃是造成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因為牛奶中所含酪蛋白及脂肪,會與所有食物進行極不適當的組合。



  牛奶進入胃後,會自然形成凝乳,凝乳會形成一種把胃中殘存食物包圍起來的作用,這種隔離現象,造成孤立狀態,會阻礙其他食物之消化,直到凝乳被消化為止。



  從牛奶與人奶成分分析中,顯示新生兒至六個月間,最好以人奶哺乳,如此在腦部發育及營養狀況才能健全。六個月以上至幼齒長成期間,可以牛奶替代。三歲以上,或幼齒長齊則應放棄牛奶的攝取,而以天然穀物及豆類、蔬果等 取代之。



2. 攝取牛奶與疾病之關係:



   牛奶及乳類製品,含有至少二十五種以上不同成分類型的蛋白質(異類蛋白質),此乃造成人類過敏反應的重大原因,乃至自體免疫疾病,均有關聯性。



  牛奶及乳製品為食物過敏的元凶。過敏反應幾乎不曾見於餵食母奶的嬰幼兒。倘若母親仍是乳製品的大量消耗者,過敏反應會透過奶水的餵食,造成嬰兒腹痛等疾病。



  消化性潰瘍者,假使攝取乳製品,常會惡化潰瘍。其原因乃是乳類製品含有高濃度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必需靠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主要是鹽酸)及消化酵素方能分解消化。因此民眾錯誤的認知以為「胃潰瘍應多喝牛奶,以令胃壁形成一層膜,可以抵抗發炎且可幫助潰瘍的癒合。」乍聽似有道理,仔細推理則是一派胡言。



  神經醫學上有一種疾病,至今仍舊令人感到沮喪難治者-多性硬化症,其發生率與孩提時代攝取過多乳製品有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吃人奶者極少見有罹患此病者。



  成年人糜爛潰瘍性大腸炎,兒童經常發作的急性扁桃腺炎,慢性鼻竇炎,淋巴腺發炎腫大,慢性中耳炎‥‥這些頑固且反覆發作惱人的疾病,不論何種年齡層,只要單純地從飲食中剔除牛奶以及相關的乳類製品,短則或一個月,長則或三個月,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改善與效果。譬如兒童腫大的扁桃腺,不須藉助扁桃腺摘除手術,或長期抗生素治療,假以時日就會明顯的縮小而回復正常大小,永絕再患。



  W.Walker醫師是美國一位世界知名的內分泌專家,他以其六十多年長期行醫的豐富經驗中體認到,許多疾病尤其甲狀腺腫大之形成,或其他甲狀腺功能失調等棘手疾病,除了碘代謝以及賀爾蒙因素之外,直接導因於牛奶中所含酪蛋白者,經常為人們所忽略。



  這種現象在牛奶及乳製品大量採用巴斯德消毒法之後,更為顯著。Walker醫師在三十到四十年代,提出這種想法及呼籲,誠為高瞻遠矚。由前面闡述吾人已瞭解酪蛋白是一種堅厚如繩索﹐粘膩如膠水的粘液組織,其會附著在粘膜壁上而形成身體的阻塞,造成組織器官的病變。人體組織中並沒有這種機轉的設計,足以消化崩解酪蛋白,因此對人體而言,他們是無法被利用且會阻塞全身各種系統的粘液。不論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人或病人,取用乳類製品,均會有不良副作用。孩提時代,呼吸道及消化道在免疫系統上屬於較為脆弱的組織,並且首當其衝,當粘液分泌物過多時,這二處所形成的障礙也相對增加。因此不論大小醫院,小兒門診所見,通常儘是這些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嘔吐或感冒,氣管炎,氣喘,鼻塞等。總之,不論什麼年齡層,粘液阻塞通常選擇在每個人較脆弱的組織,此乃定則。



  中國醫學談論病機時,在黃帝內經記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由此可見,中外古今自然界所共同遵循的軌則,同出一轍也。 因為牛奶與人奶在成份組成上之差異,加以人與牛消化器官功能上的差別,酪蛋白的腐化,釀成許多健康的問題。在我們品嚐牛奶,乳酪,奶油等香醇迷人的乳類製品時亦當省思「病從口入」的諦理事實,讀者諸君自能領悟健康之道,建立於手口之間的抉擇。



3. 攝取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



  「多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多吃魚骨頭,小魚干可以補充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每天喝三大杯牛奶,健康營餐不缺了」,「XXX高蛋白高鈣奶粉,病中的補品,平日的食品」打開報章雜誌,電視廣播,眼所見,耳所聞,廣告中不斷教導大眾,多喝牛奶攝取足量鈣質,可以杜絕骨骼疏鬆,強化骨骼;營養專家,醫護人員教導,政府衛生教育宣導,再再強調補充蛋白質,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多攝取乳類製品,年青人可以強化骨骼,老年人可以揮別骨骼疏軟。這種耳熟能詳的廣告辭,早已為『蛋白質、鈣質及牛奶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的恐慌者』奉為圭皋,並且天天力行實踐。何以如此賣力實踐,骨科門診及病房中,仍舊有許多不慎扭傷或滑倒,就造成骨折的病人呢?坦白說,每當後學對醫學研究報告讀得越多越仔細越深入後,越感到誇大不實,虛偽廣告對眾生的殘害。以訛傳訛,錯誤觀念,所謂專家一言九鼎的信條,也只是扭曲事實,自大腐化的認識,殊不知營養醫學的革命,早已默默地在有良知的改革者大力推動中,如在美國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方面權威之一的麥都果醫師AJohnMcDougall),曾做過一個全世界各地區人民攝取鈣質與骨質疏鬆症的大型研究計劃-歷經多年的研究調查,提出幾個事實,以資參考。 乳類製品販售的基本理由乃在鈣質之提供。



  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民,他們的飲食中並沒有乳製品之存在,也未面臨骨質疏鬆的侵害。人類鈣質缺乏,導因於人類飲食中攝取鈣質不足者,極為有限。攝取蛋白質越多,骨質中流失的鈣質也越多。血液中鈣的濃度,不能代表骨骼鈣質流失的程度。保持體內鈣質正性平衡,維持骨骼硬朗,根本政策-改變飲食內容,減少每天攝取蛋白質的量,卻不是增加鈣質之攝取。



  從世界各地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亞洲及非洲社會,在工業大事發展前,牛奶乃非常罕見的食品,當時他們都具有堅強的骨骼及堅固的牙齒,所謂富裕社會的文明病,極少發生在他們身上。如非洲斑圖(Bantu)的婦女,他的健康狀況乃很好例證,在她們的日用飲食裡,從來沒有見過牛奶,他們鈣質的來源取自蔬菜,每日提供二五○到四○○毫克鈣質,他們鈣質吸收量不及西方社會婦女的一半。



  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十個子女,每個孩子都是親自哺乳十個月。即使如此的鈣質流出及相對性地低量的鈣質攝取,骨質疏鬆症(多數骨頭表現薄又脆弱的婦女,幾乎不曾見到過。相當有趣的是,假使斑圖婦女移民或遷徙到其他西方國家,並且改變他們的飲食狀況,改以文明飲食(所謂高蛋白質,高糖分,高油脂,高鹽,營養豐富飲食)為主時,骨質疏鬆症及牙齒的毛病,就變成稀鬆平常啦!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是一個很理想的指標,代表任何一種文化背景社會中,其骨骼中鈣質存留的狀況,間接反映飲食營養文化。



  在醫學界及公共衛生學家們,對全世界做廣泛研究後,顯示骨質疏鬆症最常見之國家為美國,英國,瑞典,芬蘭,他們也正是乳類製品消耗最多量的國家。相對地,骨質疏鬆症極少見於乳製品消耗量最低的國家,如亞洲及非洲。



  在美國受到骨質疏鬆症侵害者,大約有一億五千萬~二億人口,然而美國人民的乳製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平均每位男子,女子,小孩,其一年的總平均消耗量約為三百磅。



  由此顯示飲食中鈣質足夠與否,並非骨質疏鬆症之誘因,其真正原因在那?骨質疏鬆症與蛋白質消耗量多寡有直接關聯性。換言之,倘若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流失就愈厲害,骨質就愈脆弱疏鬆。愛斯基摩人給我們很精彩的範例,說明蛋白質效應與骨質中鈣的存留之間的關係。愛斯基摩人因為地理環境使然,他們的飲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質-每天二五○到四○○公克,取自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二○○○毫克,取自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二十歲不到,就可見到彎腰駝背且比比皆是。相對地,非洲斑圖人民,每天蛋白質僅四十七公克,鈣質僅四○○毫克,未聞有骨質疏鬆症。由此再次說明牛奶及其他乳類製品(包括乳酪、奶油、冰淇淋、肉類等)飲食中含有高量 (高濃度)的蛋白質,乃是造成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元凶。



  素食者倘若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軟化,只是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對骨骼有保護作用,其中理由乃是牛奶,乳類製品,肉類,蛋,魚類,除了蛋白質外A還有其他會促成骨質疏鬆症的因素-就是酸性物質比例太高(請參考健康之道(三) 及),為了保持血液酸鹼平衡,維持弱鹼性,骨質必然要游離(所謂抽取)更多的鈣質,以達成此目標。在此特別提醒素食者及素食者父母,以目前台灣蛋白質平均攝取量,均屬過剩之慮,絕無缺乏之憂,千萬不要擔憂自己或孩子沒有足夠蛋白質,為了安撫這種偏差心理,進而加倍給自己或孩子補充大量牛奶,優酪乳,奶酪及蛋。請記得,得自乳製品額外的蛋白質,勢必造成鈣質及其他礦物質,流失體外之傾內,造成身體負性鈣平衡。



  除了大量蛋白質攝取,會造成骨質沖刷外流外,缺乏運動,停經,喝汽水,可樂(碳酸,磷質含量太高),吃加工精製垃圾食物,過量的鹽及其他酸性食物,均為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長期的腰酸背痛,疲倦,骨頭酸軟無力,牙齒鬆動,齒齦退縮,容易扭傷,閃腰,骨折‥‥代表骨質中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此刻應當重新檢討我們的飲食,減少蛋白質,魚肉類,乳類製品攝取,以便重建真正的健康。



4. 人類應當儘早放棄乳類製品之理由:



  商業性現代化便利又方便的牛奶及乳類製品,對我們人體有極大危害,除了前面敘述的理由外,有更多的研究顯示我們應當儘早丟棄牛奶、乳酪、奶油等乳類製品,今列舉四點理由說明之。



巴斯德消毒法的害處。

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

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

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



1.巴斯德加熱消毒法的害處:



  細菌學家巴斯德創立消毒殺菌的方法,使得一向牛奶或羊奶由生奶變成熟奶,雖然有利於保存及減少傷寒菌感染等,但是加熱後的牛奶或乳酪等、改變酵素性質,酵素及蛋白質、脂肪的結構成分,加熱後會形成不穩定物質,且牛奶加熱至170℉ (約攝氏62℃)會破壞牛奶中活性酵素系統,諸如 Cystine,Tryptophan,Lactase等。其他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數摧毀殆盡。又加熱後蛋白質會凝固(凝乳)形成堅硬的酪蛋白,且有益腸道的乳酸菌也遭到破壞,最後牛奶變成非常困難消化,易致過敏,對人類有害無益的東西。



  用巴斯德消毒法,消毒牛奶是衛生單位為了強調安全、清潔的產品所設計。但是並不能提供人們有助益健康的產品,更何況巴斯德消毒法並不能完全排除毛髮,灰,花粉,黴菌,昆蟲,肥料等環境的污染。總之,巴斯德消毒法僅僅提供劣質,即使原本唯一仰賴吸食牛奶的動物-小牛,假設餵食消毒過的牛奶後,在其成熟成壯牛前就會死亡,人類應當覺察這些事實,任何人只要即時覺悟而拒絕再喝牛奶製品,都不算是太遲。



  雖然經過發酵的乳製品,如乳酪、酸乳酪、酸乳等,通常較比牛奶對於人類消化道,前者較為優勝,但是事實上對人類真正理想飲食而言,仍舊差距甚遠,因為他們都算是偏酸性食物,理應避免。假使真的要攝取,則可使用少量生的,無添加鹽分的乳製品。



2. 毒性物質殘存的考量:



  現代畜牧業與過去完全不同,限宥於空間,管理,經濟效益,已不採野外自由放牧而是限地集中管理。為了避免密集式畜而造成傳染病意外,故於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及殺蟲劑,為了促進肉質肥美,乳汁增產,故自主的添加生長促進劑及賀爾蒙,如此無法確知的化學品,添加劑亦會流入牛奶中,殘存的毒性物質,隨著人類攝食又進入人體。畜養方式的改變,飼料取代牧章,牛群的生態環境及生理現象也會改變。



  在有一次參觀牧場的經驗中,發現牛眷裡牛隻所排出的糞便稀鬆,不成型,猶如腹瀉般,缺乏小時候在鄉間所見所聞,那陣陣泛著草香,晒乾後可以整團撿回家當燃。纖維質的減少,牛奶中脂肪成分的改變,脂肪含量增加(因為牛群飽食終日,缺乏活動),尤其飽和性脂肪比例偏高,相對地未飽和脂肪反而大量減少,例如EPA(EicosapentaenoicAcid)。換言之,破壞性脂肪遠比建設性脂肪為多,造成心臟血管疾病及生殖系統癌病變的增加。



3.均質化乳製品的傷害:



  所謂牛奶均質化(Homogenization)是打斷牛奶中的脂肪球,破壞後令其解散的一種製作法。雖然在乳製工業中,此乃一種新的製作過程,但是質化乳會破壞人類的動脈管壁,對於發展均質化乳,實為致命一擊。



  Kurt Oster醫師研究最為精闢,他發現有一種酵素(Xanthin OxiDase)簡稱XO,可存於牛奶脂肪中,正常飲用非均質化乳時,XO只會存於腸道間,不會被回吸收入血液循環中。但是牛奶若經過均質化之後,這個均質化過程會減少乳化脂肪,造成XO大量釋放出來,進而造成血液再回收。因此攝取均質化牛奶,吾輩血中XO濃度平均很高。相反地,飲用非均質化牛奶或不喝牛奶者A其XO濃度均低。



  XO被視為血管壁瘢痕化的原因,血管壁失去原有的平滑性,會誘發脂肪物質沉澱,凝聚血小板或崩解的血球等,進一步造成瘢痕,粥狀化,最後形成血管硬化,管腔狹窄。Ostcr及哈佛大醫學院Esselbacher共同提出-攝取均質化牛奶是美國人罹患心臟病的最主要原因。世界上其他國家,如芬蘭,他們的乳製品也是全面採用均質化過程,故心臟病發生率亦極高。又法國極少用均質化製乳,其心臟病比率較美國、芬蘭明顯降低。



4.合成維生素D的添加:



  維生素D(irradiated ergosterol),此乃經由放射性處理過的維生素添加劑,多年來一直被使用於添加入大多數商業用乳類製品或其他食品及常見合成性的多種維他命丸中。何以要添加維生素D呢?以前畜牧業以野外放牧方式為主,牛羊們一年到頭在戶外吃草,天然的維生素D及胡蘿蔔素,可以透過陽光照射在體內自然合成。再從擠出的新鮮乳汁中製作成奶油(尤其是日照豐富的夏季,製成的奶油為一種天然的鮮明的黃色成分)。這種天然的奶油,無法長久儲存及運輸到遠地,故凡是能運送者,多半所含維生素D極少量且顏色較淡。隨著野外放牧時間減少,吃野草機會減少,曝曬日光機會縮短,維生素D合成量減低,所製成的奶油,在質及維生素D含量上,皆隨著顏色褪去而減少,最後製乳業者只得添加色色素及放射性D以補其不足。



  動物體內的維生素D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成分,他們的活化過程,需要陽光照射在皮膚上,活化催促由D1轉成D2再轉成D3,分別在肝臟,腎臟中進行,最後活性的D3,負擔執行鈣磷代謝,鈣質再吸收,骨質鈣化等等過程。



  具放射性的D2是一合成維生素,與自然形成的維生素在結構上有些不同。在食物中並無法攝取完整的且天然的維生素D,因此吾人在臨床上常見關節炎病患,其產生問題通常都是鈣質的利用有所障礙,顯示添加的合成性維生素D,不論取自牛奶或其他乳類製品,都不是根本解決之法。



  在一九三○年代,發現懷孕時,攝取維生素D添加之牛奶,其胎盤有鈣化現象,合成維生素D的危險性,逐漸為人所瞭解。數年前,在英國因為不正常鈣質代謝,導致新生兒致死,發現與放射性維生素D,被過量添加入牛奶中使用(由四百國際單位增加為一千國際單位/每品脫)有直接關聯性,因此放射性維生素D2添加品,在英國已被癈除且禁用。



  近年來乳製業者,又以合成性維生素D3,取代放射性D2為添加品,但其事實結果,對人類健康之利害影響尚未知也。



  後記:後學撰寫此文時,曾為自己不斷打氣加油,雖千萬人吾往矣!明知這冒犯許多乳製業者,奶粉販售者,醫護營養學者專家及行政衛生單位,仍舊完成了。也算為自己一向主張「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為了遠離慢性病,請儘早斷奶。」寧願採用其他含鈣的植物性天然食物,以取代牛奶及其乳製品,因為他們的弊端遠大過利益。在此總算做了一次較詳盡的說明。重建牛奶攝取觀念。



牛奶是上天設計給小牛飲的,

你和我都不是小牛,喝進肚裡一定有難。

大自然不會搞錯的。



















發表  回覆   引用  推文  相關  精華區  轉寄  板公告
找不到文章? (作者:仙度拉)
Re:有人對素食貓飼料有興趣嗎? (作者:nicolee)


猜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內容: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