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 的專欄 新研究觀察了兒童與成人在物種歧視上的差別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若要在拯救狗或人類中做選擇,相較於成人多半會選擇拯救人類,較多兒童則會選擇拯救動物。在一項「電車困境」(trolley problem)的研究中,超過 40% 的兒童將非人類動物看得比人類生命還重要,在這項實驗中,他們必須選擇讓玩具電車持續在軌道上行進輾壓過一個動物玩偶,或者讓玩具電車車廂換到另一條軌道行駛並且撞上人偶。 在拯救人類或動物生命的選項之間,更多兒童比成人傾向選擇拯救動物,這表示「物種偏見」(species bias)是透過學習而來,而非與生俱來的。 這是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從一項道德困境研究中所得到的最新發現。他們詢問了六到九歲的波蘭兒童,是否會選擇拯救狗而非人類、又或者選擇拯救黑猩猩而非人類。也許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相較於面臨同樣困境的成人,大多數兒童表示他們會拯救動物;而成人被問到該如何選擇時,大多數的回答是會拯救人類。 這項研究是基於一項針對狗、豬與人類物種偏見研究的更新,並提出相同的問題。研究人員使用經典的「無人電車」困境:當一台玩具電車軌道面對動物玩偶或人類雕像,唯一的選擇是讓玩具電車左轉駛向動物玩偶的位置 (這裡使用樂高玩偶),或駛向一群人偶 (同樣使用樂高人偶,放置在另一條軌道的盡頭),較多兒童選擇讓玩具電車駛離動物玩偶,使它最終駛向玩具人偶。 相較於成人,兒童更傾向於拯救動物 所有的兒童都更傾向拯救狗甚於拯救黑猩猩 成人的物種偏見更強相較於成人,兒童更傾向於拯救動物,研究人員想發掘更多關於「物種偏見」的觀念是從何處以及如何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當波蘭和美國兒童面臨同樣的實驗時,美國兒童比波蘭兒童更常選擇拯救動物。幾十年來,「電車困境」時常被用於道德發展的研究。 成人比兒童更常表現出物種偏見的傾向,甚至在不同動物中,也存在著對狗比對其他動物更偏愛的物種偏見。研究發現,所有的兒童都更傾向拯救狗甚於拯救黑猩猩,也許是因為人類飼養寵物使得狗比其他物種的動物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透過這項研究,能看到物種偏見是如何開始出現在兒童的成長發展過程,以及兒童為何比成人表現出較少的物種偏見行為。研究人員試圖想了解人類優越性是何時以及如何發展,特別是涉及人類生命比動物生命更有價值的評估上。 「大多數人相信人類生命比動物生命更有價值,」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例如在『道德機器』實驗裡,當要求研究參與者必須決定誰應該被自動駕駛汽車撞死,233國家地區的成人都優先考慮拯救人類,而非動物。」 這項研究引用了過去的研究紀錄,發現人們較願意殺害動物以拯救人類,而非為了拯救動物而使人類滅亡。這項最新的研究顯示了「人們,至少一定程度上,會因為是相同的物種成員,而在道德上優先考慮拯救人類勝過於動物。」 你會把零食給人類或是動物吃?研究參與者被詢問的另一個問題是關於給動物零食。較多兒童會把零食給動物吃而非人類 (這可能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他們認為動物比人類更需要吃零食)。即便成人也選擇將零食給動物,而非給人類吃。 在所有假設的情境中 (無論是電車撞倒玩具人偶的傷害性結果,或是誰該獲得零食的選擇),狗的處境都比黑猩猩有利。兒童們表示比起拯救人類,他們會更想拯救狗,雖然他們也會想拯救黑猩猩,但是這個道德困境的研究數據顯示,對猴子們有利的統計數字還是較少,若考量人類家庭飼養寵物狗的高比例,也許這不令人感到意外。 人類與動物的生命這項研究是對 2021 年一個早期研究的複製、擴展和更深入的發現,該項研究結果也有類似的趨勢,但把豬納入在實驗問題中。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所有兒童都選擇拯救動物而非人類,但接近半數選擇了動物,這個比例是高於成人選擇拯救動物的數字。成人傾向做相反的決定:他們會拯救人類。 孩童和成人所做選擇的差異,顯示了孩童的物種優越觀念較弱,卻是隨著年齡漸長、經過幾年至數十年逐漸增強。研究發現,「五歲左右的兒童通常會選擇拯救兩隻狗和六隻豬,而不是拯救一個人」。成人若面對同樣的道德困境,則會更傾向選擇拯救一個人,而非一百隻動物。 五歲左右的兒童通常會選擇拯救兩隻狗和六隻豬,而不是拯救一個人 更多兒童選擇拯救動物而非人類近半數受訪的兒童會更傾向選擇拯救動物生命,而大部分成人表示在處於壓力的狀況下,他們會拯救人類。英國愛丁堡大學其中一位進行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 Matti Willks 說:「這個發現令我們感到驚訝。」他解釋說,這代表大多數的成人視人類生命比動物生命更有價值。 研究報告的作者說:「了解兒童與成人的物種歧視本質有幾個重要的原因」,「由於成人有強烈的物種歧視…」因此研究兒童主要是為了「提供與物種歧視發展相關的認知與情感因素,以及其他判斷相關的洞察。」 「這項研究並沒有推論出兒童有較強優先考慮動物的傾向,但這也許解釋了一旦兒童們將餐桌上的肉和動物做連結,就會要求父母不要再給他們吃肉。」 該拯救誰的道德困境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道德困境,在涉及傷害動物(即是讓牠們被無人駕駛的機械電車撞到)或獎勵動物 (即是給牠們零食) 的情況下,他們必須選擇要優先考慮人類或是動物 (本例中是狗或黑猩猩)。他們發現,兒童會優先考慮人類而非動物的情況,與成人相比要少得多。他們稱之為「優先考慮人類而非動物的傾向較弱」,這是建構物種歧視的心理方式。 無論是在涉及防止傷害的假設情境,或是在涉及給予零食以「造福」動物的情境,結果都是如此。當要決定給誰零食時,孩童與成人都優先選擇給予人類而非黑猩猩。但是當動物選項變成狗時,結果則相反。他們選擇給予狗零食而非人類。 當研究人員比較波蘭成人與美國成人的實驗數據,發現相較於美國成人,波蘭成人「優先考慮人類而非動物的傾向較弱」。這項交叉研究分析似乎表明,波蘭兒童比美國兒童稍微更優先考慮人類,而不是非人類動物。 要點總結這項研究支持了一個觀點,就是兒童「相較於成人,優先考慮人類而非動物的傾向較弱。」美國兒童更在乎動物,特別是偏愛狗。 這項研究並沒有推論出兒童有較強優先考慮動物的傾向,但這也許解釋了一旦兒童們將餐桌上的肉和動物做連結,就會要求父母不要再給他們吃肉。這項研究發現兒童在物種歧視的觀念較弱,但卻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 原文作者/Lucy Danziger 編註 這個研究顯示物種偏見是後天習得的,而非與生俱來,而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發展出物種偏見,其原因可能是受到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本篇亦可搭配過去我們分享過的《小朋友說,對人和農場動物不能有差別待遇》一文搭配閱讀。 原文標題與連結:Children Value The Lives Of Animals More Than Adults Do, New Study Finds 文中提到的研究:Children Value Animals More than Adults do —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作者》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iwan Animal Equality Association(TAEA)—動物權(Animal Rights)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