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愛鳥不一定要養鳥(上)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愛鳥不一定要養鳥(上)
2023/11/14
點閱率:354

作者: 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編輯)


▲一家寵物店門口擺放著各種動物。(拍攝:蔡育琳)

除了狗貓,民眾飼養的寵物種類越來越多,卻未必了解如何照顧,因此有動保團體最近推出飼養指南。站在動物福利的角度,提升飼主認知確實重要,不過還有一個重點在於減量,因為歷史已經多次重演,每當有一波寵物飼養風潮,最後總是難以善後,對動物、社會、環境都造成負面影響。

寵物鳥有飛行能力,逸出的機率偏高,但在外不易生存也難以找回,即使終生都平安養在室內,對其自然天性仍是一種壓抑。相信大部分養鳥的人都很愛鳥,其實愛鳥不一定要養鳥,除了以領養取代購買,我們也可放下想要擁有的心態,減少繁殖、買賣、走私等造成的傷害。

關於寵物鳥市場


▲不少民眾飼養綠繡眼,並有相關協會及鳴唱比賽。(拍攝:蔡育琳)

台灣的鳥類市場可分3部分:寵物鳥、放生鳥、賽鴿,各有其問題和爭議,本文將針對寵物鳥探討。根據2011年公視報導:「早期台灣農村社會貧窮,養鳥並不流行,直到國民政府遷台,把籠養鳥的風潮也帶進來,當時流行的是歌聲美妙的野鳥,後來由於野保法設立,使得野鳥市場萎縮,鸚鵡成為市場新寵。」

台灣鳥類救援協會執行長吳峮毅說明,過去常有人捕捉野外的黃鶯、畫眉、綠繡眼等,賣給鳥店再販售出去,這種鳥被稱為觀賞鳥。牠們是野生動物,不易馴化或與人互動,可能終其一生都被關籠,對其動物福利、自然天性都是一種虐待。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布,加上開放進口寵物鳥,捕捉野鳥風氣消退,但並非完全消失,近年來還是有人在盜獵野鳥

目前台灣的寵物鳥以鸚鵡為主,根據農委會資料,從1991至2001年間,「台灣經濟繁榮,國人對於新興寵物需求大增,進口大量鸚鵡作為寵物鳥。」而在2000至2011年間,「台灣從20個國家進口約200個物種,超過18萬隻的鸚鵡。」

全球鸚鵡有300多種,只有4種並非保育類,其餘皆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我國《野保法》規定,對於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得持有、飼養、繁殖等,但該法以管理野外族群為主,對於人工飼養繁殖的野生動物,須經主管機關指定公告才適用該法。目前農委會公告的「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有72種鸚形目,「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陸域野生動物種類」有45種鸚形目,其餘鸚鵡的人工飼養繁殖皆不受《野保法》規範。

台灣不只從國外進口鸚鵡,也成為鸚鵡出口國,根據2020年一篇報告:「近年來,國內飼養繁殖之牡丹、小鸚等鸚鵡鳥種,已躍為亞洲地區重要觀賞鳥飼養與繁殖國家,年出口值高達千萬至數億元間。」為了經濟發展,林務局建置「華盛頓公約附錄鸚鵡之管理及資料庫」,輔導數十家繁殖業者,落實繁殖紀錄與來源認證,以擴大國際貿易市場。

買賣鳥類的弊端


▲巴丹鸚鵡「阿呆」曾被繁殖業者過度餵食催情藥,遭受許多不當對待,讓牠變得警戒敏感、拔毛自殘。台灣鳥類救援協會救援之後,由理事張芳玉照護了3、4年,才讓牠逐漸親人也開始長毛。(照片提供:張芳玉)

鸚鵡雖可合法進口卻難以追蹤後續,根據2020年林孟蒨的論文:「我國繁殖業者輸入CITES附錄之野生鸚鵡雖多有相關證明文件,然而小型及個人繁殖場林立,該類繁殖場出產之鸚鵡流入市場後,追蹤、管理不易,許多飼主根本難以得知寵物鸚鵡之來源。」經由第三國的轉口貿易,甚至可能變成「洗鳥」鍊的一環,將捕捉的野生鳥「洗」成人工繁殖鳥。

有利可圖就難免有走私,農委會網站提到:「盜獵走私更是使鸚鵡野外族群量下降的一大因素,野生鸚鵡通常一年只產一窩,生殖率很低。由於許多大中型鸚鵡的售價昂貴,且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量之下,南美洲等地常有獵人盜獵雛鳥,販運至已開發國家出售牟利,加速了鸚鵡瀕臨絕滅。」

鳥類走私已從活體鳥進化到鳥蛋根據2018年報導,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野生物遺傳鑑定實驗室」,11年來共鑑定912件案件,次數最多的是藍頂亞馬遜鸚鵡鳥蛋,共有119件。此外,在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可以看到多種保育類鸚鵡,收容原因包括:非法飼養、走私、人為棄養。

為何會有盜獵走私?自然是有市場需求,但這不只造成鳥類傷亡、瀕臨絕種,也可能破壞生態平衡,並加重社會整體負擔,相關費用都由納稅人買單。

買鳥的價格 vs. 生命的價值


▲左:吳峮毅在鳥店發現生病的鸚鵡,買下來帶回家照顧,取名為「大一點」,而後康復長大。右:「圓圓」因前任飼主飼養不當,翅膀被剪到流血,腳趾受傷骨折,得到救援後,換羽一年才恢復健康。(照片提供:吳峮毅)

新北市新泰國小教師張君瑜從小愛鳥,在兩個鳥類團體參與志工活動,也在學校宣導鳥類知識、動保觀念。20多年前,她在美國的寵物店看到,一隻普通常見的中小型鸚鵡要價99元美金(台幣3000多元),同樣的品種在台灣只要400、500元。這樣的價格差異會造成什麼影響?來得快,去得也快。

張君瑜有一位學生很喜歡鳥,要求家長買鳥,只要幾百元,家長就同意了,但是當鳥生病了,家長不願帶去醫院,因為可能要幾千元。就她的觀察,如果飼主花幾萬元買了鳥,比較有可能帶鳥就醫,近年來設立鳥類門診的動物醫院變多了,也是因為有這些願意花錢的飼主。

吳峮毅表示,其實台灣不需進口寵物鳥,也不該捕捉野生鳥。依照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的評估,全國目前至少有40萬隻鸚鵡,要提升飼主觀念,先以飼養知識指南來減少傷害。若要從根源改變,應該減少一半繁殖業者,並提升販售價格,例如400元的玄鳳鸚鵡提高到1400元,避免飼主隨意丟棄,業者也會比較認真對待。

就吳峮毅所知,業者會將同品種不同血統的鳥交配,甚至近親交配,違反生物倫理,新花色的鳥可能吸引客人購買,但是有缺陷或病弱的鳥就會被拋棄。十多年前她開始養鳥,就是在鳥店看到兩隻生病的幼鳥,店主態度隨意地說:「就看牠們能不能活。」她因為不忍心而買下鳥,醫療費用超過購買價格許多,幸而都活到十多歲,然而這種「不作為」的情況到處都有,協會的志工再努力也救不完。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

民國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魚」因緣,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組織,有計劃地作長期性的教育宣導,把「愛護生靈,珍惜物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於是熱心響應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