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早些年我在醫學院讀書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全都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疾病的消除。 也因為當年的定義,所以醫療資源大多放在生理跟心理適應不良的恢復,換句話說,還是針對一個一個特定疾病的治療。但到了二0一五年,世界衛生組織已轉變高齡醫學的健康重點,強調維持生活中的功能表現,換句話說,當全世界進入高齡化社會後,我們必須接受大部份的長者都必須帶病生活,以台灣來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齡長者都至少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病,所以重點已不再是一定要將所有人的所有病都治好,而是期待即使有病,還是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功能,繼續維持原本的生活與步調。 人人都有病,除了來自人口高齡化之外,醫療科技的進步,創造了很多新的疾病也是原因。有人說:「如果你覺得自己還算健康,那只是表示你做的檢查不夠多。」也有人很厭世地說:「只要不去看醫生,你就永遠健康。」 不過仔細想想,不管我們身體有什麼疾病,假如這一輩子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做到,一輩子生活也都可以自己處理不用麻煩別人照顧,那麼究竟有沒有得到什麼病,病有沒有治好,其實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主張的原因,認為老年人的健康指標應該以功能為主要考量,而不能只從各別的器官或疾病的治療來努力,否則搞不好會變成「手術很成功,人卻死了」或原本能走能吃,治療後卻要插管終身臥床的下場。 若要維持生活自理不需別人照顧,能夠自己行走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而老年人能不能行走,就得靠肌肉是不是有力量,骨骼是不是夠強壯,這也是現在全世界健身房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而健身教練也成為最夯的行業的原因。 近年有研究指出,老年人的走路速度是預測失智的機率及預期的存活歲數最有效的指標,比任何醫學檢查的數據還來得準,換句話說,平常走路速度越快的老人家,他的預期壽命就愈長,這跟我們俗語說的: 「人老腿先老,養生先養腳」的說法是一致的。 因此現在判斷一個人健不健康,不是看他得什麼病或醫院檢查的各種數值,而是看他是不是生活得很有品質很有活力,也就是避免失能跟失智,所以提前利用營養跟運動來為自己多存些老本就非常重要了。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