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w0.gif)
鳳榛所說的就是摧眠可以讓人跟潛意識深度溝通
許多人會把催眠當成睡覺來解釋
其實催眠本身並非睡眠狀態
基本上它和睡眠是截然不同的狀態表現
催眠是有意識的不是毫無知覺
在摧眠的過程中當事者的意識是清楚的
任何人都有可以進入摧眠狀態的素質
這種處於深度摧眠狀態並且進入潛意識的情況
有些像是在半夢半醒之間
可是意識本身是相當的清楚
催眠有各種不同的深度
有的人的確會因為進入太深的摧眠狀況而入睡
所以摧眠是可以發洩壓力
以及找尋當下問題的癥結點的方法
前世的記憶與經驗往往會影響當下的我們
在摧眠界有人稱之為"細胞記憶"
這個細胞記錄了累世累劫的記憶
就如同佛教中所提到"八識田"
這些都記錄在潛意識中
所以我們的當下的生活
不過是潛意識的忠實反映罷了
在看到前世的當天晚上
我自行在家進入潛意識
也對自己的心靈做深度溝通
當時我明白自己這一世的功課
以及自己投胎入凡世的任務
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與處世的觀念
有全然不同的體會
這個課程讓我找到自我
也找到我一直探索的人生課題的答案
![](/Image/w0.gif)
之前, 我也不小心接觸到深層溝通, 這是一種在清醒的狀況下去回溯體驗生命經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去看自己走不出來的點和問題, 我覺得收獲很多.
不只是佛教裡所說的阿賴耶識, 科學裡講的松果體, 講得都是人腦裡有個記憶體, 記憶我們這一世及其它世所經歷的一切.
而我們的很多情緒和行為反應都是受到這些記憶所影響.
有學心理學的朋友告訴我, 我們的所有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都是過去所經歷事件的反射, 這些事件的形成通常是自己的童年時期,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問題, 沒有得到適當的解決, 就會一直延續到成年, 甚至是老年; 有的問題點甚至是在自己的過去世所造成的. 因此像深層溝通及chacha姐的心靈課程都是在幫助自己找到問題.
人之所以會有很多情緒, 很多時候是因為環境造成的起心動念, 所以我相信當一個人修得愈好, 他的情緒起伏會愈少.
想想看, 為甚麼同樣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反應, 很多時候是因為那個事件點觸動了你過去一個不好的經驗, 人往往就用過去那個當下的情緒處理, 只要有相似的事發生, 就會令人怒不可抑.
我覺得如果可以的話, 人要常常靜下來和自己對話, 去探索並誠實的面對自己, 很多的問題應該都能得到解答.
我在進行深層溝通時, 也看到了自己的過去世, 我的感想是, 我們這輩子的人事物, 包括自己的興趣, 個性等, 其實都受到很多前世的影響, 正因為我們前世有些問題沒有學會, 所以這輩子還要再來學習, 同理, 如果這輩子沒有好好做功課, 甚至更墮落, 那我們這世所做的一切, 都會影響自己的來世.
這些是我自己的心得, 與大家共享,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