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w0.gif)
大家安安阿~
記得在前幾個星期之前,我和媽媽正在收看”大愛電視台”,上人談到「中元節」的義意與由來,其實中元節正是所謂的「感恩節」,在這個時候正是許多修行人成道之時,並不是像後人所傳的那麼樣的恐怖。
大家有興趣可以來此查詢~
http://www.tzuchi.org.tw/express/index.htm
以下是節錄上人的一段話,講述關於「中元節」的義意與由來,在此與大夥兒分享~乖妹 ^__^
《法音宣流》
◎證嚴上人講•編輯組恭錄
諸位同修:
農曆七月一日,世俗人稱作「開鬼門關」,認為從這天開始的一個月,很多小鬼會出鬼門來遊人間,因此民間便流傳許多禁忌──不娶、不嫁、不出遠門……,總之認為「諸事不宜」。很多廟宇也在此時開始「點燈」,廟門大多半夜就開了,大家在廟門口擠來擠去,為的就是要上第一炷香。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就想:大家為何不把這第一炷香,點燃在自己的內心呢?心香一炷,不用到廟裡去點,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很莊嚴的道場,我們自己的心香點燃起來,就會散發出人生的清香。
佛制結夏安居
僧眾成就三無漏學
從農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
比丘們不用外出托缽,
集中一處聽佛講法、專心進修,
在這三個月內成就許多人的道心,
佛陀也感到十分歡喜。
七月在佛教來說是「吉祥月」,也是「歡喜月」。
在佛陀時代,弟子都要出去托缽,印度的農曆四月雨季開始,一直到七月中旬,天氣又熱又下雨,因為濕氣重,容易產生蚊蟲。
佛陀為了弟子的身心健康,也避免外出踩殺蟲類及青草新芽,就在這段時間調整僧團的生活,從農曆四月十五日一直到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比丘們不用外出托缽,集中在一個地方精進共修,由在家的居士送食物來供養,這叫做「結夏安居」。
這三個月對僧團而言,正是進修的好時機,大家專心聽佛陀所說的教法,聽完之後用心去分析,然後落實在生活中──同樣是佛陀的一句話,十個人一起聽,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十個人一起檢討,便可以吸收十個人的心得,變成「一問十知,聞一知十」。
這種方式對比丘而言幫助很大,三個月累積下來,可以增長多少智慧啊!在這段期間內,比丘們身、口、意三業合一、清淨,所以「戒行」完整;因為持戒清淨,所以心穩定,不會七上八下;心能沈靜下來、加上聞法及心得分享,再用心下功夫,就能體悟佛理,增加智慧,成就「戒定慧」三無漏學。
三個月後的七月十五日這天,結夏安居圓滿日,是眾比丘的結業日,大家提出這段期間修學的成績;而佛陀在看到大家於道業上有所長,也十分歡喜,並讚歎大家精進修行的成果。所以,農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歡喜月。
佛陀時代公案
今日普度由來
民間在七月中有所謂「普度」、拜普度公,
這些民俗源自佛陀時代的兩個公案:
目犍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供養僧眾,
救拔他的母親;
菩薩化身面然大士,
讓阿難體會人生無常。
★公案一:目犍連尊者供僧救母
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四果羅漢──目犍連尊者,在結夏安居將要圓滿前的某一天,覺得今天能在佛陀座下,接受佛的教育、體會人生宇宙的真理,這分恩德全都來自於母親,現在他已經修行證果,母親卻往生了,往生後的母親,到底到哪裡去了?
這個念頭一起,忽然間,他好像靈魂脫體般,飄飄然來到一個境界。
他看到很多很多的眾生在地獄中受苦刑;看他們哀嚎、痛苦,目犍連尊者實在很不忍心;再往前走,看到一群餓鬼,他們的肚子很大、脖子很細小,根本吃不下東西……看到那樣的境界,目犍連尊者的憐憫心油然而生。
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他的母親。
母親一看到目犍連尊者,又是哀嚎又是哭叫地說:「你要救我,你快來救我!」
目犍連尊者忙問:「母親,您為什麼會變成這種形態呢?」他的母親就說:「因為我在世的時候,輕視三寶而且慳貪、嫉妒,造了種種惡業,所以死後墮入餓鬼道,承受『求不得』的苦難,現在只有你可以救我。」
目犍連尊者就將他的缽拿出來,運用神通,很快地缽中就有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
母親看到又香又Q的白米飯,趕緊用雙手接過來;但是,端到面前一張開嘴巴,火焰就從她的口中吐出來,整碗白米飯立刻變成焦炭。
目犍連尊者難過地想:我雖然是神通第一,但是,這個時候要解救母親的飢餓卻辦不到,我到底該怎麼辦呢?心念一動,目犍連尊者想:我應該去求佛陀。
出定之後,他馬上趕到佛陀說法的地方跪地請求:「佛啊!請您救救我的母親,她已落入餓鬼道中,不得飲食,飢餓難耐,懇請佛陀慈悲,消除我母親的業力。」
佛陀無奈地搖搖頭說:「目犍連,你知道業如須彌山,自己造業要自己承受,任何人都無法為他人拔除業力。」目犍連尊者聽了很難過,說:「我的身體來自母親,有了這個身體,才能遇見佛陀,並在佛的座下求得妙法,得到身心解脫。我怎麼忍心自己證得果位,卻讓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佛陀能否指點我一個方向,以消除母親的苦難?」
佛陀告訴他:「你看!現在有這麼多的僧眾,經過三個月的修行,戒、定、慧具足,他們的功德、福力無量,你可以去供養他們,請求他們以最虔誠、悲憫的心,為你的母親祝福,救拔她。」
於是目犍連尊者將俗家的資財集中,在七月十五日安居圓滿、僧眾「自恣」(註)這天,不管對年老或年少的出家人,都以最謙卑的心、恭敬的態度,端水讓大家洗手之後,再將盛滿豐富食物的缽器,一一呈給每位比丘。
比丘們應供之後,眾口一心、凝神一志,用最虔誠的心來為他的母親祝願。
當晚目犍連尊者打坐時,一位很莊嚴的天人來到他的座前叩頭禮拜,感謝目犍連的救拔。目犍連認不出這位天人是誰,她就說:「我是你的母親,承蒙你的孝心,加上有德僧眾們的祝福,讓我終於脫離了餓鬼的境界!同時,鬼道眾生也得到這分福德解脫了,所以我以最虔誠的心來感恩你。」天人說完之後飄飄然往天宮飛去,後面跟著一群天人,同樣往天上飄去。
這段公案就是「目犍連救母」,他利用七月十五日這天,僧眾身、口、意三業清淨,戒、定、慧三無漏學圓滿之時,供養僧眾以此廣功德來救拔他的母親。
★公案二:菩薩點化阿難尊者
另一個公案是關於阿難陀尊者與青面獠牙人。
阿難陀尊者在結夏安居打坐的時候,看到一個青面獠牙的人逼近他的身邊。阿難很惶恐地問:「你到底是什麼人?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面容?」
青面獠牙的人回答他:「現在你說我很難看,不出三天後,你也會跟我一樣!不要以為你永遠都是這麼莊嚴。」
阿難聽到這話,全身發冷,汗毛直豎。他很害怕、很煩惱,於是求救於佛陀。
佛陀說:「阿難!人生無常,做人不能驕傲。大家都說你容貌端正,具有三十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象,十分莊嚴,但是年輕時莊嚴,卻也有年老、醜陋的時候。你看到的境界是無常的境界,無常每一天、每個時刻都在你的周圍、你的面前,隨時都會降臨。」
「這樣說來,我真的不出三天就會跟他一樣嗎?」阿難更加惶恐。
佛陀說:「是啊!生命無常。」
「但是我還年輕啊!」
佛陀說:「唉!無常的降臨,並無老少的分別。」
「佛陀啊!我雖然有福能出家,又能每天跟隨在佛陀身邊,但是我還沒有真正徹悟,一旦無常到來,我便會失卻這個人身。到底怎樣才能成就道業呢?佛陀是不是能解救我?」
「只有一個方法:集合眾僧的德與福,福德具足,僧眾合一來為你祝福。」,阿難遂以最虔誠的心來供養佛、法、僧三寶。
之後,他又在一次定中看到那個青面獠牙者,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化作惡相來點化阿難。
現在一般人普度的時候所拜的「普度公」,在佛教中稱作「面然大士」,「面然」的意思就是臉長得很難看。其實他是菩薩的化身,故意示現惡形讓阿難體悟人生無常──哪怕是很年輕、很莊嚴的人,終究逃不過無常的境界。
註:安居之終日(即圓滿日,七月十五日),僧眾反省安居中之行為,舉出各自所犯的過失,相互懺悔而得清淨,稱為自恣。
拔除民間迷信
唯賴淨化人心
真正的「五鬼」就是
「財、色、名、食、睡」。
財迷心竅、不擇手段,
甚至不愛惜人格,犯下罪行,
最後的「果報」只好自己承受了。
上面這兩個故事流傳下來,就變成民間的「普度」。
也有人在農曆七月便忙著到廟裡「消災、超度、點燈」,甚至「改運、拜斗」等等。其實,學佛要有正信,由上面兩個公案,大家應該知道,佛陀時代結夏安居九十天後,僧眾們戒、定、慧具足,身、口、意三業清淨,集合這樣的力量,可以成就功德;這也是佛陀時代供僧的因緣,並非一般人所說:「農曆七月鬼門開,趕快拜拜鬼不來。」
其實,人都是「捨此投彼」,往生之後也有往善道,甚至超越三界的聖者,人死不一定都成為鬼。
死,其實不可怕,最怕的是「活鬼」。
有人去算命,相命師說:「你最近會五鬼纏身。」這個人就很害怕,趕緊去祭拜。其實真正的「五鬼」是「財、色、名、食、睡」──為了賺錢,財迷心竅、不擇手段,甚至不愛惜人格,犯下貪贓枉法、殺人搶劫的罪行;最後的「果報」只好自己承受了。
我常說要「淨化人心」,每個人的心若能淨化,人人就是菩薩;假使不能淨化自心,心懷鬼胎,互相猜疑或結怨成仇,這就是人間的地獄,也就是人間的活鬼。所以,不可不慎啊!(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講於靜思精舍)
>【 在 阿華甜 的大作中提到: 】
>希望大家都能真正體會到中元普渡的意義.
>
>
>
>>【 在 小提琴獨行俠+鋼琴新好男孩+醫學超級帥哥 的大作中提到: 】
>>剛開始吃素的時候,
>>我們家也跟許多傳統吃素一樣有些也擺設一些素雞、素鴨、素魚,
>>以及炒一些青菜,擺一些水果去祭拜.......
>>因為宗教的緣故,也去掉了紙錢.......
>>
>>後來,漸漸的懂得一些道理以後,
>>我家就不在中元節(或是于蘭盆)擺設祭品,
>>也沒有跟許多民眾一樣做普渡......
>>
>>說真的,擺設祭品以後還是祭自己的"五臟廟",
>>我想,這種節日最重要的就是"孝道的宏揚"、以及"慎終追遠",
>>以及當懷感恩的心比較要緊.....
>>所以,小俠的家就停止這類的活動已經持續了大約6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