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十六宜』!
01.髮宜常梳:
以雙手十指、由前向後腦梳(掌尖朝後、掌心朝下、向後腦推梳)。
以刺激頭皮神經,提振精神。
02.面宜多擦:
以雙掌互相擦熱後,再推擦臉頰,以促進臉部血氣循環,保養五官,使容光煥發。
03.目宜常運:
以雙掌跟或雙拇指背互相擦熱後,按住雙眼(微用力),然後眼球自轉,向十圈、向右十圈。
再擦熱重複一次。
效果:活動眼部,促進眼球及眼眶之血氣循環,增進視力,消除眼睛疲勞。
04.耳宜常彈:
(1)雙手全摀住雙耳,雙手十指尖朝後,兩手中指接觸。
(2)讓兩食指置於中指上方。
(3)食指用力從中指向下彈頸後方之穴道(風池穴),此時會出現~咚~一聲,又稱『鳴天鼓』。
效果:提神、醒腦,以增進聽力,消除耳鳴與頭昏眩。
05.齒宜數叩:
平常多讓牙齒互相上下敲擊。門牙互敲36次後,再敲後牙36次。
效果:堅壯牙齦、保護牙齒,不生齒疾。
06.舌宜舔愕:
平常養成舌頂上愕習慣:(上愕位置及前門牙之後方)。
效果:增進口液分泌、消除口乾、消除雙下巴、安神醒腦。
07.津宜漱嚥:
配合舌頂上愕,讓滿口津液,再以津液漱口十次後吞嚥,平常有空多練習。
效果:消除口臭、幫助消化,讓皮膚更有光澤,降火氣、消除口乾。
08.濁宜常哈:
起床時或口氣不好時,可先『以鼻吸滿氣』後,再『張口吐氣』方式將空氣慢慢吐出約3-5秒。
每次20-30回。
效果:消除口臭,去除體內濁氣。
09.腹宜常摩:
以雙手按於肚臍週圍,再略施力揉按旋轉36-100次候再反方向旋轉相同圈數。
效果:幫助消化、除腹脹,增進胃腸與下元之功能。
10.谷道宜常提:
平時多練夾肛運動(收縮臀部,如忍便狀)。
效果:頻尿、失禁、痔瘡必練功。
11.肢節宜常搖:
站立或坐臥之間,搖擺震動、甩動、伸展全身關節。
效果:活絡筋骨、暢通血氣、靈活手腳。
12.足心宜常擦:
早晚睡覺前後,以雙手拇指推揉足掌之「湧泉穴」(在足掌心~人~字掌紋中心點)。
效果:增腎氣、去風濕、健步履。
13.皮膚宜常乾:
保持皮膚乾燥。
效果:不著涼,不患皮膚病。
14.背宜常暖:
平時或起床時保護背心暖和,可防外感,風寒。
15.胸宜常護:
胸中有心肺,護胸即護心、肺,可維護呼吸及循環的順暢。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16.大小便宜禁口勿言:
效果:防精氣神之走漏。
--明代『尊生八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