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k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這幾天又一直在冒痘和火氣大嘴唇破了個大洞~~
>這都是我很少很少會出現的狀況!
>本來又想買擦痘痘的保養品…(呵!沒辦法愛漂亮)
>想想會不會又是和之前過敏一樣?遲遲不敢下手
>可是因為吃素我都有另外補充維他命啊!
>這會是所謂的好轉反應嗎?
>有人在剛吃素的初期有出現和我一樣的情形嗎?
吃素後體質會變好, 抵抗力也會變強,
這在流行性感冒來襲時最明顯了,
公司裡面一堆人感冒, 可茹素的我卻常常沒跟上流行...
當然啦, 既生為人豈有不生病的!?
所以仍然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
孝經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茹素如果吃得均衡, 是不必再吃任何維他命的,
最好每天都能吃到水果, 維他命也算是加工的食品,
藥品補品等西藥製品能不吃就別吃,
在下已茹素多年, 身體非常健康,
如果能夠配合運動或是氣功, 青春永駐也非難事.
葷食人體內的毒素較多,
所以驟轉吃素可能會出現急速排毒的現象,
體內變清淨了, 毒素邪氣被逼往體表竄逃...
然而邪不勝正, 浩然正氣終會充塞宇內,
屆時容光煥發、如獲重生.....
火氣大就少吃油炸食物, 下面是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提供您做參考:
http://www.theqi.com/cmed/clips/booklet.html
口舌
口舌之病,舌苦是膽熱,舌甘是脾熱,酸為濕熱,濇為風熱,辛
為燥熱,鹹為脾濕,淡為胃虛,麻是血虛,生苔是脾熱閉。出血
是心火鬱,僵強屬風痰濕熱,短縮屬風熱,舌出數寸,傷寒、產
後、中毒、或大驚數種,口糜是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臭是胃火食
鬱,喉痛是肺火痰滯。
治口中腫痛,以生茄子鍛灰,(須置陰沉地隔夜,去其火氣) 為
末,與蜜拌和,塗痛處,則立時腫退痛止。如牙疳腫爛,用之亦
驗。用乾茄蒂亦可。
治口舌生瘡,用吳茱萸去梗研末,好醋調敷兩足心,過夜便癒,
性能引熱下行故也。
http://health.ntcpe.edu.tw/newinfo/2003-09.html
虛火該進補?該退火?
◎廖婉絨(臺北市立中醫醫院內科醫師)
25歲的陳小姐最近臉上突然冒了好幾顆痘痘,而且口很乾,
還有一點口臭,常感到很煩躁,自認為是火氣大,聽說喝青草茶
或椰子汁可以退火,連喝了一、兩周,起初感覺很舒服,但接下
來就開始拉肚子,進到冷氣房就開始頭痛,手腳冰冷。
阿嬤說,她這種體質是「冷底」,於是煮參鬚、紅棗、黃耆
等中藥給她進補一下,沒想到才喝兩天,痘痘又開始狂冒,火氣
又上來了。陳小姐十分迷惑,到底自己的體質是燥熱,還是虛寒
?又該怎麼調理?
事實上,陳小姐的體質並不純粹燥熱,也不純粹虛寒,而是
「上熱下寒」,一旦吃溫補的藥食,很容易上火;但吃清熱降火
的藥食,又會拉肚子、手腳冰冷。這樣的體質最好還是由中醫師
針對個人體質來處方調理,一方面溫補腸胃,一方面清火氣,才
能解決問題。
中醫對體質屬性一般可略分為燥熱性體質及虛寒性體質,但
大多數人的體質很難截然劃分屬於哪一型,就像前述的陳小姐,
就屬於寒熱錯雜的體質,而非單純的「火氣大」。
虛實霹靂火 調理大不同
火氣有「實火」、「虛火」之分,燥熱型體質所表現出來的
火多為「實火」,實火可用寒涼藥物來滅,如「心火」用黃連解
毒湯,「肝火」用龍膽瀉肝湯等。
至於虛火的產生,是由於脾胃的陽氣(即消化系統的功能)
不足,造成脾胃運化的功能減弱,食物養分無法妥適吸收和輸布
,反而形成體內濕氣(水分)蘊積,造成倦怠乏力、脹氣、腹瀉
、白帶分泌物多、手腳冰冷及水腫等「下寒」的症狀。
濕氣鬱積久了會化熱,熱性上炎,就形成了虛火(上熱)。
虛火若用苦寒清熱之物去滅,反而更傷脾胃陽氣,造成體內溼熱
更盛,虛火更旺,所謂「寒格於下,拒熱於上」。這也就是為何
虛火的人猛灌青草茶,剛開始喝會很舒服,但不久便覺得勞累不
堪,甚至拉肚子、腹痛、手腳冰冷。
因此,調理虛火要從根本著手,以溫陽健脾的藥物為主,如
乾薑、黨參、茯苓、白朮、甘草等藥材,若上部熱象明顯時,可
加黃芩、黃連等清熱藥;氣機不暢可加陳皮、木香等理氣藥;濕
邪很盛時,再加重生薑等藥利濕。
慢性疾病 也會引發火氣
像這位陳小姐,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理,不但青春痘已消退,
拉肚子及手腳冰冷的情況也一併改善,原本厚膩的舌苔變薄,表
示她脾胃運化的功能漸趨於正常,體內濕氣減少,虛火便無從而
生了。
火氣大是身體代謝功能旺盛的表現,也是自主神經、內分泌
旺盛的一種表現。天氣的變化,心情的調適不當,自律神經失調
,一些精神官能症,甚至高血壓、糖尿病、肝炎、腎炎等疾病,
也都有火氣的表現,且大部分是「虛火」。
國人對於「火氣大」的情形似乎十分熟悉,也往往DIY的降
火措施,但如果您的火氣是虛火,最好先和中醫師討論自己的症
狀及體質,才不至因藥物太苦寒,造成敗胃傷身,甚至火氣愈降
愈旺。此外,日常食物應避免過於寒涼及燥熱的食物,以清淡甘
平為主,起居作息正常,生理與生活才能不慍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