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惠君
今日天氣晴朗,車子走在國道2號上 ,我要到怡香作產地拜訪.他們位於民間鄉松柏嶺的附近.惠君在路口等者.指揮我進入她家的小路,進入客廳有三位人客,元在正在泡茶,元在介紹這三位是產銷班的班員,他們正在”鬥茶”.(拿者自己的茶葉來踢館的意思,互相較勁。但也會研究作法,其中一人提到這個活動源自宋朝)。閒聊一會兒,元在載我前去茶園走走。
園區裡有好多蜜蜂
來到茶園,剛好看到一隻老鷹在空中盤旋,元在說有一次還目擊到老鷹與眼鏡蛇的大戰,園區裡有好多蜜蜂,他介紹給我看在飛的這個是食芽蠅,平時吃花蜜,牠的幼蟲是專門吃芽蟲的。元在說:「園區裡自然有一個生態食物鏈來防止害蟲。病害的防治就盡量自然保持良好的通風。」我覺得跟人是一樣的,生活在通風良好的環境,呼吸新鮮乾淨的空氣,身體自然健康。目前他幾乎採用放任式的方法讓茶自然生長,除了除草之外就沒再任何資材進去,我問起收成,他說採用目前的方式大約是慣型的1/3。「那養分的部分呢?像我腳底下踩的是?」他說:「那是花生果(花生粉),像冬季的話,可保濕,打到土裡去也可以增進有機質,當肥料用,另外也鋪上一些茶殼。」園區的草都長得很好,生意盎然,土壤的結團狀況也很好,元在也有指出使用農藥的土壤就會長青苔,土地硬硬的。元在說:「茶樹的年齡有25年以上,老茶樹泡出來的茶水真的不一樣」
鋪上茶殼的土
茶園土壤的結團狀況也很好
走在茶園裡感覺有生氣與能量,元在說目前班裡共有兩公頃左右的面積。茶曾外銷日本、香港及西德。元在提到有個班員說作有機很簡單,看謝元在怎麼作跟著作就好,結果兩季沒有收成。元在說「當初開始改作有機,三年轉型,六年才生態平衡,他會建議農友兩分兩分的作,從減農藥到無農藥,一步一步來。因為植物要適應環境,食物鏈也要出來,最後也才能成功。」惠君說「當初有機的知識及經驗大家都很缺乏,像製作糖醋液,剛開始都失敗,失敗的都發臭,沾在手上三天都味道還在,而一直嘗試,那段時間很辛苦。哪像現在投入的農友,幸福多了,我們會將配方及經驗與他們分享。」
隔離帶
元在介紹他們的隔離帶,至少都有兩行的茶樹讓它長高形成隔離,再補強一些樹。香港有機稻田的旁邊都會種這種草一些花草提供蜜源給天敵,因為它們很多幼蟲是食肉性的。「這是布袋蟲,這種較大型的害蟲就人工拔除。」茶園的用水比較少,用地下水,就春冬用,茶的品種有翠玉、金萱及四季春等。我蹲下來摸茶葉時,剛好一隻瓢蟲停在我的手上。
好吃的麵線
中午惠君偉我們準備了麵線,用茶油去拌勻,澆上蒜頭醬油,最後在上面灑上香菜,非常好吃,我連吃了三碗才停下來。我問起怎樣作出好茶?元在說「茶的好壞根本是茶的品質(茶的管理)及後天的製茶技術都息息相關。好的茶青來源只是成功一半,技術的關卡主要是採青時間的拿捏,萎凋程度的決定及殺青這一點。茶-不單單是茶葉還有文化還有融入精神面的,變化很多,每個人要的感覺不一樣,才有這麼久的歷史。」
元在
茶園有漂鳥計畫及園丁計畫的課程,也有辦產地拜訪的活動,我跟元在說:「麻煩下次有活動時告訴我一聲,我覺得很有趣,要參加。」老實說今天談很多,但一時半刻間消化不了,下次再來學習作其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