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同學有小孩子的,都把孩子帶來田裡,方便照顧,方便學習,也許,也方便有些啟發。
上次,只有一個女孩兒玩得開,戴上斗笠笑開了嘴;這次有兩個小男生玩開來,都戴上斗笠,都脫去鞋子,都拿起鋤頭、小挖土器、澆水桶…。
我好羨慕他們幾個,在童年時光裡,有這樣的記憶。因為,我沒有。我的祖父母有田、有務農,但離我的生活很遙遠,回鄉下過年那幾天,頂多跟著所有家人散步走到田邊,看看我們家的稻田在哪裡。
農作物跟我的關係,直接就是盤中飧了,那田裡的一切,不可能給我們涉獵。小時候的任務,就是乖乖上學、用功讀書,最好每次考試都100分、每學期都拿第一名,參加作文比賽、書法比賽、朗讀比賽,甚至是,整齊清潔比賽。
這種,玩得滿身髒泥的事,是那些貪玩的、調皮搗蛋的孩子,或功課不好、沒人管教的孩子,才做的。至於協助田裡的活ㄦ,則是上一輩、鄉下農家、或家境不好不得已要去工作的孩子,才做的。大人總如此語重心長、外加一點威脅利誘地告訴你:好好讀書、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那個年代,在思維與作法上,都很簡單,除了學校功課和才藝補習外,你不需要其他,除了考上好學校外,你不會有好未來。
而今,時代不同了,想的和做的都多元了,大老闆也會來種田,年輕父母也想要自己種菜吃,功課已經很優異的小孩的父母,會擔心學校給的知識太多,給孩子的生活體驗太少,對環境的接觸太少,對生命的關懷太少。
所以,大家樂於把孩子帶來田裡,樂得看孩子在田裡跑跳玩耍,或與家長同樣當學員,平等、同步學習,各有自己的責任區塊,各有自己的田裡活ㄦ得幹!
當田裡有了這些孩子,整個感覺都不一樣了!我要說的不只是氣氛活潑、對話多了、笑聲此起彼落…大家看見的畫面而已,我要說的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多了。
原本,我是從食物的角度出發,去學種菜;也有想到從紀錄者與傳播者的角度,去強化使命;再者,期待自己也當顆種子,有朝一日回農村老家發芽去…。
但當看到田裡有了孩子,責任感加重了,我們的態度、孩子在看,我們的問答、孩子在聽,我們的動作、孩子在學。這不止事關孩子的童年記憶,這片田可能改變他未來對待食物的態度、對待土地的態度!雖然嚴肅了,但我仍非常希望有更多孩子來田裡,給他「做」的機會,也給大人「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