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什麼是自然愛因斯坦說:「對大自然及宇宙的神秘感是所有科學的起源。」太多太多從自然中的學習和啟發是無法量化的,然而究竟什麼是自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認為,雖然所有的東西都來自於大自然,但是其中「具有生命力」的才是自然。而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本性,即便是現代人習慣於現代化的生活,沒有接觸過自然的經驗,但只要走進自然中,基因裡對自然的親近性會被催化出來,他比喻,就像看孩子們堆沙丘,不過就是一堆沙,他卻可以不厭其煩,每次都玩個老半天,而具聲光效果的玩具可能一下子就玩膩了,最單純的東西卻是可以創造出多樣的變化。 接觸自然的時機點接觸自然的環境只要對小嬰兒來說是無害的,溫度不是極冷極熱、聲音不是極嘈雜的噪音,在不具危險的安全範圍之下,小嬰兒接觸大自然並沒有年齡的設限。 雖然小嬰兒還沒有行動能力,可能是被抱著或坐在推車裡面,只要在自然的空間裡面,因為充滿了不同溫度產生溫度覺、陽光曬在皮膚上形成的觸覺、眼睛看出去不同的色彩及對光線反應的視覺,綠草的味道嗅覺,聽到鳥兒啾啾的聽覺刺激,自然之中有太多太多的刺激,這些都會活化孩子腦部細胞對於知覺的辨識,對嬰兒各方面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因為0~3歲是孩子的感覺動作期,這個時期嬰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透過他的感覺和動作,而大自然正好提供絕佳的嬰兒動作與知覺發展的絕佳條件,能讓嬰幼兒利用感官及知覺,有第一手接觸自然的經驗,對於嬰幼兒的發展有以下的幫助。 感覺動作比方說不同質地(沙地、草地)的觸覺與高低(上、下坡)地面的平衡推進,能協助孩子發展動作的協調性與肌肉的控制,對孩子而言是最天然的遊戲學習場域。 感官刺激大自然多樣的色彩帶來的視覺刺激、超越家庭環境所能給予的清新空氣的嗅覺刺激。 情緒變化在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去探索自然的歷程中,學習和環境中動植物做友善的互動。 大自然是最好的紓壓管道「大自然提供給孩子未來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時最佳的紓壓管道,」李偉文認為,在現在的社會中,去除競爭的壓力是不可能的,即使家長對孩子說:「不要那麼在乎成績、不要有壓力。」孩子一定還是有孩子的壓力,社會的氛圍、同儕的壓力、老師的期待,這都不是家長告訴孩子:不要有壓力,孩子的壓力就能夠被去除的,他強調,我們不可能一直把孩子保護在溫室裡面,讓孩子在體制外被保護著然後送出國。 因此,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處理壓力,是父母該教導孩子的功課,而大自然正提供孩子一輩子最佳紓解壓力的管道。 每個人可以有很多種紓壓方式,為什麼說大自然是最佳紓壓管道?李偉文解釋,打球、唱歌等個人興趣都能夠紓壓,但是接近大自然卻最不需要條件也沒有副作用的舒壓法,他說,興趣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甚至要花金錢來培養,但對多數人而言,親近自然其實是沒有條件的,不需要特別有才能或特別富有,自然就等在那裡,而親近自然也是最沒有副作用的紓壓法,他打趣地表示,找好朋友吐苦水也可以紓壓,但也可能面臨被出賣的副作用。 然而,最重要的是,親近大自然讓我們感到放鬆,有回到生命根源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量能夠在我們面對挫折時,給予撫慰與洗滌,得到生命力量的滋長。 豐富的感受性是學習的起源在孩子7、8歲之前是培養他對世界產生豐富感受性最重要的時間,李偉文提醒家長放輕鬆,不用緊張自己的知識不夠,或者不曉得如何帶孩子去探索大自然,能夠做到不要抹煞孩子對自然發出的驚嘆與好奇心,或者一直灌輸自然生物名詞的解釋,就是很棒的陪伴者。讓孩子在自然裡去發展所有的感受性,特別是能夠去感受生命與環境,孩子培養了豐富的感受性,學什麼東西都很容易。 「要能提供給孩子沃土,至於他會發展出什麼東西,並不需要特別去在乎,孩童就能夠自然長得很好。」李偉文引用全球環保運動先驅瑞秋卡森的名言感性地表示,這裡所指的「沃土」,就是孩子對自然對生命的感受性,父母如果能夠提供這份沃土的養分,隨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碰到的因緣,就會去發展自己喜歡的事物。如果缺乏了沃土,再多的種子(拼命灌輸孩子知識、找名師、選好學校)也無法開發孩子的能力。如果能從自然中去培養孩子豐富的感受性,當沃土裡有種子撒下,自然就能開花結果。 嬰幼兒情緒穩定發展 從接觸自然開始10歲前的銘印階段,孩子在此時期碰到任何事物會把它烙印下來,成為孩子的學習關鍵期,而情緒發展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個性的形塑期,它代表著孩子對於外面世界回應的看法,李偉文舉例,同樣遇到考試考不好的挫折,有的孩子就選擇結束生命,有的孩子則在第二天就忘掉,這就是個性上的差別。 「生命中的牽掛和關懷,都根源於你對家鄉的感覺,」李偉文表示,在孩子10歲之前,引領孩子體驗自然,就是讓他和自然有生命的連結,建立對家鄉的依賴與歸屬感,這能夠幫助孩子有良好的情緒發展,人類從對自然的感受,對家鄉的感覺建立歸屬感,認同自己是在這地方的人,無論之後搬到哪兒去,都有一種依戀在。 他強調,如果沒有讓孩子去和土地親近、和周遭環境接觸,孩子沒有歸屬感,過於自由自在,好像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牽絆,到了生命的最後,他將不知道走這一趟生命的意義,而困在情緒的牢籠裡,而這份對家鄉依戀與歸屬感,只存在於和土地及生命的接觸中,在都市的高樓裡是不容易被啟發的。 陪伴、傾聽、分享而不教導「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自然」必須由家長引領孩子入門,因為現今社會已經沒有自然而然接觸自然的條件,沒有敲門磚,接近自然的美好感受會被孩子給忽略的,家長要隨機利用週邊的自然環境去引導孩子進入自然中,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陪伴他去感受是最重要的。 「家長不是要教孩子自然界有什麼東西,而是要陪在孩子身邊」,這是全球環境運動啟蒙者瑞秋˙卡森,對於「陪伴」的定義,在孩子對大自然的神秘發出了驚嘆之時,家長只要陪伴、傾聽並和孩子一起分享,並不需要去教導孩子太多的知識,李偉文表示,家長只要抱持著柔軟的身段恢復像孩子一樣即興地童心,「陪著」而不是「帶著」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站在相同的觀察點一起玩,而非指導式的教導,等孩子大一點、有了年紀相仿的夥伴,可能才需要安排遊戲的互動,假使在5歲前陪伴做得好,甚至之後也不需要透過遊戲去引領孩子領略自然界的美好。 讓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下學習自然環境不必遠求,李偉文舉例,爸爸媽媽可以善用陽台創造小生態,另外,家裡的擺設也不要太繁複,因為自然不僅僅代表單純的植物,過多人為的東西,也無法讓人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孩子認知足夠時,不會把東西抓了就放到嘴裡吃時,甚至讓他可以養養小昆蟲。 而同樣地接觸,大人的心態將影響小孩對自然的觀感,要和自然做朋友,而非自然是我們認知、研究或欺壓的對象,如果自然是我們的朋友,讓孩子看到你在生活中的應對來學習,知道自然界的生物不是被操控或打發時間的對象,才能協助他的潛在人格養成,例如,抓昆蟲塞給孩子玩和把昆蟲放在孩子前面,讓孩子請昆蟲跳上來,之後再放回昆蟲的家的感覺完全不同。 親近自然爸媽該上的六堂課在觀察自然的同時,家長可以有以下的準備。 1.慎選適合幼兒能力、興趣的活動:先為孩子過濾出適齡、適性的活動,不要貪求接觸自然的多樣化,以直接接觸自然的一手經驗為主。 2.多利用幼兒的好奇心來隨機教學。 3.充分運用大自然環境並與時令配合:隨著自然四季的變化去安排自然的活動是最適合的。 4.善用社區自然資源:住家範圍內的公園、山水應該好好利用。 5.隨時檢視自己對自然的態度:父母本身若是破壞自然或是看到昆蟲就尖叫,小孩子看到就會馬上學起來了。 6.安全與探索的平衡:辨認有毒植物、危險地點(水域)、動作、環境(尖銳物、溫度驟變)等危險因子,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幼兒四季出遊健康注意要點在不同的季節帶孩子接觸大自然,都是讓他體驗節氣與時令變化的好時機。 2、3個月的嬰兒就會對鮮豔的顏色特別敏感,春季繽紛的色彩,從視覺上來看,對孩子是最佳的視覺刺激,加上溫度適宜,是特別適合家長帶寶寶出遊的好時節。 陪孩子打造他的秘密花園「自然其實離我們很近」,台灣多山多溪流,在任何城市要接近自然都是很容易的,只是我們永遠不曉得跨過街道的那一頭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 李偉文表示,他在雙胞胎女兒約3、4歲時,就開始陪著孩子打造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他說,打造的方法很簡單,從尋找秘密花園開始,帶著他去尋找住家附近有自然生命力的地方,不必求遠,首先帶著一張住家附近的地圖,設定在幾百公尺內,穿越一條條的巷弄去尋找綠色植物,大人們一定會訝異住家附近綠意的豐富,可能是住家附近的一個小公園、一條小溪流、小綠丘、甚至是一開始覺得微不足道的地方。 確定地點後,常常帶著孩子進行長期的定點觀察,真的沒有那個時間和心力,在自家種幾個不同的植物,擺個植物小水盆,形成小小的生態區,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祕密花園。 在這個秘密花園中,孩子高興的時候帶他去、難過的時候帶他去,讓這個地方成為孩子傾訴的對象,以後無論孩子累了、高興、失戀了他都會去,讓這個地方和他的生命、個人遭遇與情緒連結起來。 要讓自然場景變成孩子自身生命的體驗,前提是要在這個地方反覆出現,不斷地去感受,而非認識這個地方有幾棵樹,知道這棵樹叫什麼名字之後,又換到一個新的地方去。 而在孩子的秘密花園中,他可以在不同的狀態下觀察,帶著自己的放大鏡,甚至拾起筆來畫出他的秘密花園,感受樹漸漸長大、草慢慢長了,冬天和夏天會有什麼蟲過來,即便是公園一個小小角落,常常蹲下去看有什麼昆蟲來、一年四季有什麼變化,讓他感受到「生命」就是最好的體驗。 適能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中,家長要記得留心孩子的體力耐力,並提供一些防護措施,才讓孩子真正安心探索大自然。 1、2歲的寶寶剛在學走,且體力也不是很好,帶孩子進入自然,嬰兒手推車、防曬乳、防蚊液、蚊蟲、咬傷藥膏、水及衣物絕對不能少,一方面避免昆蟲陽光過度侵害寶寶細嫩的皮膚,推車與備水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做適度的休息,若是玩樂流汗了、摔倒了也有衣物能夠保暖換穿。 嬰幼兒並不會意識到自己體力已經透支了,提醒家長,發現孩子有: 1.走路容易跌倒, 2.注意力不集中, 3.吵鬧不休的情況時, 就應該適度讓他休息,適度地抱他一下或者讓孩子坐到推車上休息。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