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暑假是帶孩子旅行的好時節,尤其近年來露營活動正夯,許多家長都會利用假日呼朋引伴,幾個家庭一起出遊,住在山林裡,白天走走步道、玩玩溪水,是很好的親子甜蜜時光,而且花費也不多。 但是進行野外活動當然要了解自然生態,尤其對於有危險的生物更要小心。破壞美好的假期不說,受傷甚至危及生命危險就划不來了! 通常我們以為野外最危險的是毒蛇,但其實這些年來被毒蛇咬死的消息非常罕見,倒是任何大小活動裡不時就傳出有人被蜂螫;而每年因蜂螫過敏而喪失寶貴生命的人數至少都有好多位甚至十來位。其中虎頭蜂更是會主動攻擊人,堪稱是台灣最致命的野生物。 蜜蜂通常不會隨意叮人,因為蜂的螫針是產卵管變的,有倒勾,所以螫了人之後牠們也會死掉,所以不是為了保護蜂巢,牠們也不會隨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但是虎頭蜂不一樣,牠們的螯針是可以反覆叮刺的,不只毒液非常致命,還會主動攻擊人,非常危險。 台灣有七種虎頭蜂,會在都市住家降近築巢的多是腹部前半段鮮黃色的黃腰虎頭蜂,是虎頭蜂中最溫馴的一種,也從來沒有螫死人的記錄;最危險的是在山林野外築巢的黑腹虎頭蜂,真的是又凶又毒,牠的毒液有會讓心肌與呼吸麻痺的神經毒,也有會引起我們過敏性休克的蛋白酶,不少人被一隻叮到就休克死掉了! 在野外看到虎頭蜂接近身邊,要先冷靜地觀察牠只是路過,還是在我們頭上盤旋警告;不要揮舞衣物去軀逐,可是如果是看到有兩隻以上在頭上盤旋,一定要立刻拔腿就跑。因為在蜂巢十來公尺範圍是牠們的警戒區域,並會派遣偵察蜂巡戈,若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牠的警告,偵察蜂就會從毒針噴出警戒性的費洛蒙,在蜂巢外守衛的蜂接到訊息,立刻會趕到現場助陣,當然也會分泌同樣的費洛蒙通知其他同伴。因此若是我們留在原地,攻擊的蜂群會愈來愈多,而且牠們一旦開始攻擊,就不會停止,所以迅速的脫離現場是最好的辦法。 夏天的虎頭蜂還好,通常忙著築巢,覓食、照顧幼蜂,為蜂巢搧風降溫,忙得不可開交,所以通常不太理人。只要不是太接近蜂巢妨礙牠們進出,牠們也不會離巢來攻擊人。反倒是秋高氣爽,適合登山走步道露營的時候,是牠們最凶的時候。 很多人被虎頭蜂攻擊就是因為不知道在秋天牠們脾氣最差,以為這條路經常在走,也常常看到虎頭蜂飛來飛去都沒事,就忽略了牠們的警告,所以就被攻擊了。平常牠們警戒範圍是蜂巢附近幾公尺,到了秋天範圍有時候會擴大到4、50公尺呢! 虎頭蜂的生命週期以一年為循環。一開始是每年2、3月,躲在石頭或樹木縫隙過冬的虎頭蜂后從冬眠中甦醒飛出來,找到適當的地點,自己築出一個非常小的巢,產下第一批卵開始。很快卵孵出第一批工蜂來幫忙後,蜂后就可以專心產卵,其他所有照顧幼蟲,尋找食物以及築巢的工作,都有工蜂幫忙,所以蜂群數目就能夠迅速增加,蜂巢也不斷擴建,大家各司其職,非常的忙碌。 到了秋天時,蜂群達到最大數量,蜂后也產下最後一批卵,這些卵將全部成為后蜂(有能力產卵的母蜂),冬天到了,在其他所有成蜂都死亡後,這些后蜂會找一個隱蔽的地點越冬。因此進入秋天之後,這個族群的虎頭蜂是不是能夠順利撫育出最後一批雌蜂,攸關整個種族的存續。若當此時蜂巢受破壞或蜂后產卵被干擾,牠們沒有時間與機會重新產下一代時,整個族群就會絕種。這也難怪虎頭蜂到了秋天壓力就特別大、情緒特別緊張,保護蜂巢更不能出一點差錯。我們稍一接近,牠們當然就要警告了! 野外常見有危險的除了虎頭蜂之外,還有些有毒的毛毛蟲。台灣的毛毛蟲種類非常多,但是只有三類有毒毛,也就是刺蛾、毒蛾及枯葉蛾三類;毒蛾的數量比較多,皮膚接觸到牠的毒毛,會又癢又痛,進而發炎紅腫。
若是不小心被這三種毒毛毛蟲碰觸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氨水,也就是阿摩尼亞或者尿液中和毒液的強酸性。 野外除了這些蜂及毛毛蟲之外,還有長得比較高的咬人狗及較矮的咬人貓,這些植物葉片的細毛碰到了皮膚,也是會紅腫癢痛而過敏,要小心辨識與避開不要接觸到。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