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雖然是牙科醫師,但李偉文的生命裡,不是只有看診而已,他的副業遠比本業知名且精采。他熱愛大自然,是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喜歡看電影、小說,更出過數本暢銷書。 認為自己一生都玩不夠的李偉文,也用同樣的熱忱教育一對雙胞胎女兒。現在女兒已經高二,一個念北一女中、一個念中山女中,除了成績優異,課外活動、競賽也相當精采,但是,李偉文卻說,「從國小高年級開始,我就沒看過她們的成績。」 建立規範 關鍵是前後一致 很多人好奇,帶著孩子一起玩的李偉文,難道從來不擔心她們的課業?李偉文認為,孩子從小就需要被限制,因為生活上有所限制,她們才有安全感,「他們如果知道做了什麼事,會怎麼樣,就自然產生安全感,才有安定的精神,心靈才有空間。」 在李偉文家,孩子九點就要睡覺,早上六點起床,只喝白開水,不吃垃圾食品,出門一定自己帶水壺,衣服則是二手衣,這樣的規律生活,從小執行至今。李偉文認為,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就應該培養好的生活常規,懂得待人接物的禮貌,「一開始,小孩一定會挑戰你的底線,但是家長必須溫柔而堅定。」 其實李偉文要強調的是「一致」,不能因為今天的情緒,而影響你給孩子的安定。例如,不要因為今天心情不好,就叫孩子早睡,而在心情好或假日時則不要求。在制定規範之前,李偉文建議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經過彼此同意的約定,父母必須堅持要求孩子做到。 學習紀律 記錄能產生成就 到了國小、國中,就要培養學習紀律。李偉文從自身的好習慣,進而影響一對寶貝女兒。他記得曾經讀過一篇心理學研究報告,指出習慣做良好的「記錄」,比做再多的「計畫」,更能有效的培養紀律。這份研究正好印證了李偉文平日的生活習慣,他從小時候就開始為自己做紀綠,分為「編年史」及「紀傳體」兩種記錄方式。 李偉文借用史記的編撰方式,所謂紀傳體是指,電影、小說的讀後心得,出去旅遊的遊記等,各自都有一個本子,分門別類的記錄下來;而編年史則是以時間順序,記錄自己每個時段做了什麼事情。 「我們鼓勵孩子做未來的規畫,但是計畫本身有價值判斷,做不到時會感到挫折;記錄不會,下一刻自然會為自己做比較好的選擇。」李偉文說。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滿腔熱血的時候,做出遠大的計畫,漸漸產生挫折感;而記錄反而是漸漸累積成就感,自然產生學習興趣。 女兒們國小時候的寒暑假作業,李偉文就鼓勵她們自己另外做一本,記錄暑假生活的點滴,看電影、小說也都記錄下來,成為最好的學習成就。應用在學科上,李偉文從孩子升上國小五年級之後,就不簽聯絡簿、成績單,讓孩子自主管理,「老師曾經打電話來,跟我說孩子的考卷簽名怪怪的,我說:這是我讓他們自己簽的!」 雖然不重視成績,但是「錯的一定要搞懂」,因此每個學科,都有一本錯誤訂正本,只要弄懂了,李偉文夫妻會比孩子考第一名還要開心地鼓勵她們,「因為學會了比什麼都重要。」 從小參加童軍團的李偉文,在女兒小的時候,便經常帶她們到野外遊玩,也培養出興趣相同的家庭好朋友,「這樣的好處很多,你不必擔心孩子的交友,而且她在群體中會建立自信。」 及早開始 更能事半功倍 李偉文觀察現在很多的家庭,父母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認為要「當孩子的朋友」,但他認為,在嬰幼兒、兒童時期,應該是建立紀律的時候,反而應該「說服」孩子接受你的安排,建立彼此信賴感,等到小學、國中才能適度放手。 很多家長卻把這個順序顛倒,小的時候放任小孩自由發展,等到國中孩子學習獨立時,家長因為不放心,所以管得很緊,「一個不小心發生摩擦,很容易造成大傷害。」李偉文很感嘆,小時候花越多時間在孩子身上,長大反而會省很多力氣。 現在,兩個女兒沒有手機、很少上網,反而是做爸爸的勸她們上上臉書,與同學交流,甚至要買一支智慧型手機讓她們用,「卻被她們花了二十分鐘說服我不要買。」李偉文臉上滿溢著笑容,可以看出他做父親的驕傲。 教養孩子沒有標準答案,李偉文認為,如果你覺得重要,就要花時間找到方法了解自己的孩子;現在資源很多,只要父母親願意,一定可以和他一樣,教養出令人稱羨的孩子。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