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討論區 / 名人與素食 / 所有回應 名人與素食 # 228003 之文章
討論區/名人與素食 文章

上一篇:震驚世界 世上最長壽素食者在世256歲    下一篇:素食立委鄭麗君高齡產下寶寶
主題:聖嚴法師:佛教提倡吃素 基於四大理由 含原文總篇數 1
原       文
作者: 做個素食英雄吧
發表日期:2014/08/02 12:46:40
文章編號:228003   推文人氣指標: (0)

  
聖嚴法師:佛教提倡吃素 基於四大理由
2014年07月30日 
 
恆定:南無阿彌陀佛 
法師創辦  法鼓山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感恩三寶和佛學居士  對於淨化人心的所有努力
 
 
 
 
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 
 
 
編者按:關於吃素、放生、殺生,確實存在很多爭議話題。不過,無論歷史源流如何,現在漢傳佛教提倡素食,這始終是一種優良傳統。至於佛陀住世之時是否允許吃肉,佛經之中是否明確規定不得吃肉,則是另外一些話題,當然值得繼續探究。下面這篇文章,是聖嚴法師早年的一篇講稿,從幾方面講述佛教與素食的關系,其中具體提到,佛教提倡吃素,主要基於四條理由。
 
 
肉食者有十八種過患,而素食者具足無量功德。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系,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從古到今,世界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提倡素食。如古希腊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畢達哥拉斯都強烈地提倡素食,近代的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英國戲劇家蕭伯納都是基於人道主義觀點贊美素食,蕭伯納是有名的茹素者。中國古代孟子的“君子遠庖廚”的思想,《易經》的“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真人深山修煉只吃水果的功夫,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儒道之徒所繼承。
 
二千五百年前,生長在印度的釋迦牟尼根據慈悲和平的教義,由戒殺放生到主張不吃肉,此種教誡散見於佛教經典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各種經律論中。後世佛教弟子身體力行,其品格清淨高尚,其行為淑世善民,化強暴者囂悍之氣,使世界人類傾向和平,則更成為佛教的獨特的優良傳統。
 
釋迦牟尼佛為太子時,一次樹下觀農,見農夫犁土,掘出蚯蚓,鳥兒飛來啄食,引起他對眾生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的悲思。印度吠檀多派崇拜梵天,每年以大批牲畜宰殺祭祀,一直為釋迦所反對,釋迦在說法時,於大乘的《楞嚴》《華嚴》《楞伽》《涅槃》《梵網》諸經中,處處提倡禁絕肉食。具體如《楞伽經》,根據身體健康、三世因果、修養身心、慈憫眾生等各種道理,指出肉食者有十八種過患,而素食者具足無量功德。
 
一、基於健康理由
 
佛教的大德祖師,由於吃素身體都很健康,壽命也長。一部分肉食者不易理解,而在有科學頭腦的醫學家和營養家則較易理解。
 
首先,吃素的僧侶們甘於淡泊生活,無嗜穿嗜味的習慣,清心寡欲,一心向道,所謂“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喜、怒、憂、悲、恐等七情不易動乎胸中,內心平靜,這是不易致病的主要精神因素,此中還包含有佛教的
 
一套修心方法。
 
佛經中指出:素食能使四大調和,諸根通利,氣血流暢,定力增長,飲食知量,少欲知足,是成就禪定神通不可缺少的條件。
 
素食中的豆制品和水果,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吸收。其中大豆的功能極高,含有蛋白質、脂肪及糖類,並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鐵、磷、鈣等營養素。大豆的植物蛋白和脂肪,可以降低人的血清膽固醇,能降低高血壓,避免動脈硬化等心髒疾病。所以素食者所食豆類、五谷雜糧、水果等,對於身體所需的營養完全能夠補充,還可以更好地增進健康。
 
二、基於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之心透過般若智慧產生。學佛者由於了悟因緣生法的真理,而產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心腸,從而戒絕殺戮,五戒中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由不殺生而吃素,是戒殺的積極行為。
 
《大乘入楞伽經》中,佛告弟子大慧菩薩說:“一切肉有無量緣,菩薩於中當生悲憫、不應啖食,我今為汝說其少分。大慧,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於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同於己身,念肉皆從有命中來,雲何而食?……”
 
這段文意:一是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都是自己的六親眷屬、朋友等,只由於隔世不識,進行啖食,是可蠢可悲的。二是說他身即我身,自他平等,應該體念他之苦樂即我之苦樂,不能因嗜口腹、貪美味,而置動物的被殺的痛苦於不顧,這是最殘忍的。
 
佛教大德和前賢們有許多戒殺放生詩,充分體現了慈悲精神,茲選錄三首: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血眾淋漓味足珍,一般怨苦恨難伸;路人試各捫心問,誰敢將刀割自身?
 
三、基於因果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的基本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善受福,作惡遭殃”,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得何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基此理由,可知造殺就得殺報,食他的肉就應該還他的肉,所謂“吃半斤還八兩”。各別
 
造因,各別受報;大眾造因,大眾受報。世界各地年年不斷的戰爭,許多人死於刀兵,慧眼觀之,原因在此。
 
《楞嚴經》說:“以人食羊,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說明三世因果循環的道理。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過去諸佛是已成佛,眾生是未成佛,因此對於眾生不應輕慢,更不應殘殺,殘殺是違犯理性的。殘殺者違背慈悲平等之理,必自食其果。
 
四、基於修行理由
 
修行是佛教徒的修養功夫,由此修養功夫為因,達到完成佛果的目的。
 
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學:戒是約束行為,防非止惡,眾善奉行;定是專注一境,息諸虛妄分別;慧是明因識果,通達真理。此中首要的是戒,守戒的作用是絕對禁止擾惱眾生,破壞他人利益(包括生命財產),保持內心純善清淨,為修定、慧打下基礎。此戒定慧,是三乘共通的修法。
 
欲達佛乘,必須進一步修大乘菩薩行,菩薩行包括四無量心、四攝、六度。其精神主要是大悲大願、不舍眾生,更不能損害眾生。因此不管大乘小乘,戒殺是主要的。由憐憫眾生,愛護眾生生命,進而不食眾生肉,這是必然的實際行動。大乘諸經論中,多處談到殺生和吃肉都是斷掉慈悲種子。慈悲是學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斷,即不能發菩提心,也不能證得佛果,可見戒殺和素食在佛教教義中的重要性。



  發表文章   回覆原文  引用原文   精華區  
回 應 文 章
共 0 筆 第 1 頁/共 1 頁   << 上一頁下一頁 >>

上一篇:震驚世界 世上最長壽素食者在世256歲    下一篇:素食立委鄭麗君高齡產下寶寶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