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雜糧自給率 美濃春作大豆復耕 邁向永續農業 美濃農會從安全用藥做起
恆定短評:家庭主婦作伙來買台種的非基改雜糧 最好是有機無農藥的新鮮蔬果^_^
國產大豆 美濃紀事(上)
本報2014年2月19日高雄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推休耕地活化,鼓勵農民種植雜糧替代進口糧食、增加自給率,但個別農民單打獨鬥,常請不到收割機,收了也不知該賣到哪,落入困境。有感於雜糧復耕的重要性,今年,美濃區農會傾力而出,以無農藥殘留為目標
,號召農民在第一期作種大豆,又能減輕一期稻作採收期壓力,一舉數得。美濃農會邀請消費者,5月跟農會買大豆,支持國產安全、邁向農業永續的生產方式。
美濃農會春耕大豆,農民曾啟尚的大豆田。
美濃區典型客家庄,克勤克儉的習性,表現在農業生產的結果,一期稻作在高屏平原產量高居第3,秋冬裡作的作物多樣,紅豆種植面積高達1000公頃,單位生產量最高,緊追著屏東縣萬丹鄉。為了減輕一期作稻米採收壓力、
增加雜糧生產,農會號召12月採收完畢的白玉蘿蔔農民,1月接著種大豆,預計4月採收,接種二期作。
每年一期作,全美濃都動起來。
大豆春耕部隊先鋒 來自信任
面對台灣糧食自給7成靠進口的現實,農委會推活化休耕地,獎勵一期復耕大豆等雜糧,但有些農民種大豆明明有附加價值,卻只當成綠肥,十分可惜。原因出於對一般農民小面積耕種,割豆機不來也無通路,農委會又要求繳
回才有補助,因此誘因不足。
有鑑於大豆種植靠面積規模,美濃農會決定帶著農民一起打拼。第一年,雖然實驗性質高,仍有30位農民、10公頃地投入先鋒部隊,其中3公頃種黑豆;農會邀請12月已全數採收完畢的白玉蘿蔔農民接著種大豆,一開口邀請,
連價格都還沒談,農民就答應了。
有計畫的推動大豆復耕,美濃區農會是第一次;高雄市美濃區農會推廣股股長鍾雅倫說,推大豆復耕的想法已經4、5年了,但要考慮的因素相當繁雜,包括號召農民投入種植,還要找對時間種,更不提採收後的行銷通路問題
。農民如此信任農會,是因這幾年來從白玉蘿蔔推廣種植開始,陸續的幾個計畫,早已博得農民的信任感,只要農會開口,農民都願意嘗試。
團體作戰種大豆
美濃秋冬里作種類多樣,已經無法再推大豆。圖為澄香蜜番茄。為何選擇一期種大豆?鍾雅倫解釋,美濃地區屬於3期作,秋冬裡作作物多樣性豐富,也適合種大豆,但此時農地已飽和、不適合再推新作物。就農地利用考量,
放二期作是最好的,但是二期作蟲害嚴重、還有颱風、大雨威脅,南部一年中90%的雨量都在此時,「爭不過老天爺」,因此也得放棄。
經過跟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過無數次會議,決定放在一期作,1月種、4月收,錯開水稻收割期間的烘乾期,附帶解決了水稻採收時人力與機器壓力。
多元效益國產卡好
此次種植的品種,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建議,大豆為高雄8號、黑豆為高雄7號;農會無償提供給農民,附帶條件則須於收成後還回等量的種子,由此掌握品種。
美濃紅豆種植面積高達1000公頃,位居全台種植面積第二,產量緊追屏東萬丹,顯示種植技術之成熟;大豆種植技術和紅豆大同小異,機器也可交換使用,但仍請高雄場研究員周國隆為農民上了兩次講習課。
第一批大豆預計5月初上市,售價暫定每公斤100元,飽含食品安全、糧食安全、農業經濟、農村發展,進而達到友善土地的永續效益。即使價格只勉強反映種植成本,相較於進口散裝基改大豆,豆製品1公斤也不過20元,十分
不利市場競爭,行銷壓力大。鍾雅倫初步計畫以認購以及搭配體驗活動,用心扶植國產大豆。
鍾雅倫說,此地原先種植白玉蘿蔔,已規劃為休閒農業區,過去已累績上千筆客戶資料,希望成為支持、採買國產大豆的客戶。
「當母親要為孩子準備豆漿時,有安全的黃豆可選」
鍾雅倫希望當消費者一提到國產、安全的雜糧,就會想到美濃的農產品。「農業是可以改變的,希望美濃農會的努力,能帶動其他地區跟著改變。」他有一個未滿1歲的女兒,小孩出生後發現過去小時候阿波柴燒豆漿的味道已
不可尋,要找安全的大豆,不知道要去哪裡找。
「以前小時候,豆花、豆皮、豆耜,傳統客家利用黃豆的智慧已不可尋」鍾雅倫說,雖然光靠美濃產量達到替代進口是不夠的,但至少當母親要為孩子準備豆漿時,有安全的黃豆可選。(系列報導,下篇)
2月春日的早晨,美濃區農民曾啟尚在1月剛播種的大豆田整理雜草,噴藥。在美濃農會號召下,他以兩塊田投入大豆復耕的行列,雖然強調安全用藥,雜草管理仍不可免。良好的管理下,雜草明顯少見。「雜草與大豆的競爭
,大豆贏了,雜草就長不出來了。」
大豆苗。
美濃農民曾啟尚。雖然他有部分田以生態農法種植,不過幾年下來經濟收益仍無法打平。此次配合美濃農會的大豆復耕,採取安全/減量用藥,調整農法,尋找平衡之道。
他使用了幾款農會推薦的農藥,管理大豆田。他說,慣行農藥的問題常出於用藥不當,農藥行因為競爭,擔心按照指示用藥,達不到效果,農民口耳相傳影響生意,因此都會將倍數減少,或下重藥確保有效。
用心相陪 安全用藥,無殘留最好
今年美濃農會全力推大豆復耕,第一年以10甲地,投入無農藥殘留大豆種植,並且借鏡紅豆推廣經驗。最近,第一批配合產銷履歷的紅豆,已經送藥檢,對於零檢出的紅豆,將標示為優選,並且貼上美濃農會出品,代表著食
品安全與農民榮譽。
相形之外,大豆用藥只需紅豆的1/3,飲食上又比紅豆普遍,安全用藥更可行。此次由改良場開好藥單,讓農民選擇推薦用藥。
為了維護美濃安全的國產大豆,農民不但種植前參加教育訓練,農會也製作「耕作日誌」,從種植第1天到第120天,每天該做什麼、麼情況用什麼藥、多少量,都一清二楚;農事指導員過程中不斷提醒、叮嚀,開花之前的關
鍵期,指導用藥並盯緊用藥情形;遇到氣候變化,就找大家來上課,談應變對策,若問題嚴重則通報改良場,進行研究。
農藥檢驗有兩個關卡,採收期前,農民可以主動先採收一部分進行快速檢驗,類似預檢,可供農民參考,確認過關再進行採收。採收後配合生產履歷,全面送檢,符合標準即可取得農會保證收購、行銷。
提供利多收購 反映農業價值
高雄市美濃區農會不但在大豆、黑豆收購價錢好,早在幾年前就以優於公糧的價格契作水稻。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這是因為水稻種植能帶來土地、水源以及生物多樣性涵養的功能,水稻更有農業之母的稱呼,看似優
惠的價格,一方面鼓勵耕種,更大的意義在於反映農業價值。
大豆和黑豆的復耕也是相同的道理,面對國內這麼多進口、基改大豆,投入復耕,是提供消費者「安心」的選擇,也讓農民了解種植大豆不比種稻差,而且對環境以及永續都是好的。在農會服務即將屆滿20年,鍾清輝說,農
民種植第一要務,就是能填飽肚腹,絕不能虧待農民。
白玉蘿蔔逐漸成為美濃秋冬里作要角。(圖片來源:美濃區農會)第一次復耕選擇10甲地,是農會尚能承受的風險,但仍壓力不小,還好高雄市政府支持這項作法,他期待透過食農教育推廣國產安全的雜糧,農民有好收入,
消費者能接受、支持國產大豆,否則復耕就沒有意義。
即使壓力大,他對復耕大豆抱持樂觀的態度。7~8年前,他為了解決農村人口老化、觀光農業,推動白玉蘿蔔這項原本不起眼的作物,幾年來努力證明農村與農業是有機會改變的。
因為復耕帶動的復甦,讓水源清淨豐富,病蟲害減少,相對的用藥也可以得以減少,而這些改變農民感受的到,讓美濃的農業環境得以走向正循環。
用心支持 邁向永續 農民少用藥
面對無毒耕作的倡議,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溫仲良認為,應更務實看待;在台灣有機農業的知識架構尚未建構完整前,要求農民一步到位過於苛求;而安全用藥是有機農業必經之路,鬆解農民對農藥之依賴,慢慢調整
邁向永續之路。
溫仲良認為,是社會逼著農民去噴藥的。這個社會給農民的支持太少,讓農民孤單地去承受生產的困頓,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能夠藉以象徵自信與自尊的部分,只剩下產量,用大量噴藥的方式求取產量,尋求社會認同。
「今天在農村,除了農民之外,還有地方NGO、農業改良場和農會等團體站在農民身邊一起用陪伴的心情共同合作,讓農民感受到耕作這條路並不孤獨,甚至因為這樣的支持,而有能去面對耕作這件事,建立信心,台灣農業就
有機會提升。」因此農會的角色重要非凡。
溫仲良說,台灣都是小農,需要幫助,農會發展過程卻逐漸派系化;若能建立農民信任感,農會能發揮非常大的功能,代表當地農民發聲,而美濃農會正朝向這個目標,或能建立典範。
他認為,美濃秋冬裡作多元,歸功於越來越多年輕人返農,尤其在科技產業不斷裁員,年輕的農二代回鄉,發現農業也不錯,他們的所學剛好又能補充農業不足之處,帶來美濃農村難得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