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唸幼稚園的小朋友,如果你拿微積分考他,那不是強人所難嗎? 搞不好會讓那個小朋友痛恨數學。
同樣的,人家剛吃素,剛學著發願,總不能要求她發的願像佛菩薩一樣偉大吧。老實說,為家人而發願吃素,真的蠻偉大的阿,只不過跟佛菩薩比起來有格局大小的差別罷了。但凡事一開始總得從基礎慢慢的來學習不是嗎?
對於所有的新人,我們是否應該正面的鼓勵他們,讓他們永遠愛待在這個圈子,而不是把他們嚇出這個圈子,對嗎?
藉由吃素,期望從上天那得到"好處",應該就表示他們認同吃素是件"好事"!
--------不一定喔!!!
藉由吃素,期望從上天那得到"好處",是因為覺得上天好像比較喜歡吃素的人,為了得到好處,所以選擇短時間的吃素。
【 在 Michelle735 的大作中提到: 】
對於用吃素來交換條件,以及因宗教因素而短時間或特定時間才吃素的人,我實在是很難理解他們的心態!
他們會藉由吃素,期望從上天那得到"好處",應該就表示他們認同吃素是件"好事"!否則何必向上天要求"獎勵"?
那既然認同吃素是件"好事",為何要等到有條件交換時才吃?為何只吃短短的時間?為何不每天每餐都吃呢?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個故事,不再細述!
一個歷史故事:
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時,梁武帝久仰大名,約見達摩相談佛事。達摩從廣州到南京見了梁武帝,梁武帝問達摩:「朕一生,有何功德?」(我這一生舉建寺廟,剃度無數僧人,又行布施,設齋供養,這樣將有什麼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實在沒有什麼功德。)
現在許多人修善積福,和梁武帝有什麼兩樣?
六祖慧能說:「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六祖的意思是,追求福報,福報仍然是有,但不能化為功德,福報和功德是兩碼事。因為求福而特地行善,福報仍有,功德則無。梁武帝有為而行,心有所為而行其事,有所追求而造其功。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梁武帝是有所住而生心,非無心之道。
無所住而生心,即指不住相而起的心念。梁武帝則是有所相而起的心念。
簡單說就是,心懷有目的而去做的行為,非真正的功德啊。
對於用吃素來交換條件,以及因宗教因素而短時間或特定時間才吃素的人,我實在是很難理解他們的心態!
他們會藉由吃素,期望從上天那得到"好處",應該就表示他們認同吃素是件"好事"!否則何必向上天要求"獎勵"?
那既然認同吃素是件"好事",為何要等到有條件交換時才吃?為何只吃短短的時間?為何不每天每餐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