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先生推動五菜一湯「梅花餐」
中山國中的公民與道德好書上寫的,
在無量壽素食餐廳有內場外場和收銀的服務人員,
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
有時美國的小費特別費給百分之十,
中英文版本菜譜設計的公筷母匙
果汁飲料甜點
主食主餐。簡餐 麵飯或素水餃
副食品 ,五菜一湯
五菜一湯,將湯鍋放在桌子中心點,菜盤沿著中心的湯鍋而擺,看起來像是五瓣梅花,因此得名。
但
梅花餐 五菜一湯既節約又夠營養。聯合報系資料照
●多年前蔣經國推行的梅花餐與現在政府所推行的五倍券﹝或三倍券﹞的目的、作用剛好相反。前者是禁止民眾多消費;後者是鼓勵全民多多消費;前者是扼殺自由市場的活絡,後者是是自由市場更暢旺;前者對台經濟有害,後者對台灣經濟有利。一反一正,形成鮮明對比。
平日宴客菜以「五菜一湯」為主。之所以稱之為梅花餐是指五菜一湯,以湯為中心,五盤或者六盤菜餚沿著湯中周圍擺放,外觀看似五瓣梅花而得名,每道菜盡量使用本地食材,並且讓菜餚看起來營養衛生又簡單。當然最後對於全民經濟還是有不小影響的。此事一般人都說起源於當年蔣經國認為全國各地以及各公家單位在用餐宴會上鋪張浪費、過於奢華,於是力推這種儉約與僕素的「梅花餐」,每道菜當然盡量使用本地食材,並且讓它們表面看起來營養衛生。
為了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近2年中國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推出所謂的「光盤行動」,要人們培養節約習慣,養成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習慣。而台灣早在1978年代也曾因為台灣經濟起飛國人奢侈浪費,政府因而提倡儉約與樸素,推動五菜一湯的「梅花餐運動」,營養簡單衛生又符合經濟效益,在當時政府各級單位響應之下蔚為風潮。孫院長是在行政院會中作以上表示。他說,行政院曾頒定「十項革新要求」及補充規定,與「推行革新工作重要措施」,對於不得隨便設宴與婚喪宴客應力求節約,均有規定。但對宴客菜肴,尚缺乏具體標準。
70年代是台灣前途非常吃力的年代,因為台灣剛剛退出聯合國不久,有點風雨飄搖的味道。同時1970年代臺灣經歷全球兩次石油價格飆升的危機,可能會導致臺灣經濟的衰退。行政院長蔣經國只好採取「擴大公共建設」的方案來因應,企圖消弭失業潮的來臨。1973年,「十大建設」建設計劃正式展開;其計畫包括進行中山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台中港、縱貫鐵路電氣化、中鋼煉鋼廠,核能發電、北迴鐵路、蘇澳港、中船造船廠及三輕石油裂解等工程;把台灣帶離經濟衰退與失業潮的危機。
從前「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為響應總統「勤儉建國」的號召,提倡五菜一湯的「梅花餐」運動,用意甚佳,政府機關首長與全體軍公教人員尤有以身作則,率先倡行的必要,以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改善奢靡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