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今年高中學測成績公布,數學科題目太簡單,滿級分的人數太多,高分群考生的鑑別度不足,負責出題的大考中心主任因而請辭下台。 我理解那些數學很強的考生,會因為學測沒有機會表現而選擇指考,卻又因為指考名額一年比一年少所產生的焦慮;我也知道頂尖大學明星科系也會因為滿分的人過多而增加甄選學生的負擔,但是不免想到,考試高分的學生,就是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嗎? 這個學年度剛開始施行的新課綱,回應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將各科筆試成績只作為入學基本門檻,而選才關鍵是看每個人的學習歷程,也就是在修課紀錄與成果,還有自主學習的表現,參與過與所選科系相關的活動……等等。 其實將筆試成績做為門檻,多年來已逐步在推動,從當初聯考滿分七百分分計較,到PR值為一百等分,學測級分的十五等分,甚至現在國中的會考分為三等級,概念就是不斷模糊考試成績。 因為時代的改變,能夠迎向未來的人才所需具備的條件也不同,從六十年前的課綱強調知識的學習,到二十年前九年一貫課綱希望學生有帶得走的能力,到現在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則強調素養,所謂素養就是一個人在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或許大家一聽到素養,態度、就昏頭了,因為知識或技能的學習與檢測容易操作,但是如何評估一個人的態度?什麼是態度? 相信大家都同意,只擁有知識及特定技能,在人工智慧一日千里的時代,根本不具競爭力,未來能存活的人才,是積極主動,有熱情,有動機的終身學習者,同時也必須是個能溝通協調,願意參與社會的行動者,這些特質就是新課綱所標舉的態度與素養。 為了將這些理想落實為課程,除了筆試測驗題目的改變,就是入學方式的調整,將筆試的重要性降低,並且規範大學端不得以太多考試科目的成績來篩選學生,留給孩子更多時間做自主探索。 以前因為科科都考,分分計較,所以想上好大學的策略就是加強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但是新課綱的精神其實是鼓勵將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好(真的不喜歡的就不要浪費時間去補習了),因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有熱情與韌性,不會被人工智慧給淘汰。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