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李偉文 的專欄 / 神奇壯麗的動物大遷徙

李偉文 的專欄

神奇壯麗的動物大遷徙
2020/05/20
點閱率:659

這幾年朋友們在台灣各地以蝸牛的腳步旅行,間或會探訪世界各國的自然遺產。大伙對非洲肯亞與坦尚尼亞間的動物大遷徙都很有興趣,尤其最近這兩年聽已去過的朋友談到,因為全球暖化使氣候變遷加劇,動物遷徙的數量與日期變得比較不確定,這讓我們對這個行程更為憧憬,希望趁這個神奇的自然現象未消失前能到現場親眼目睹,同時因為路途遙遠又旅途顛簸,趁年輕體力好時比較不會累。

就在蒐集資料時想起台灣曾經翻譯過的一本書,由BBC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導演所寫的《自然界大變化:大氾濫.大饗宴.大遷徙》

長期以來,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自然生態紀錄片,總是非常精彩又深入,這除了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充裕的製作經費支持,也擁有一批非常專業又深具使命感、甚至可以說是狂熱的工作團隊。

不過觀眾在電影頻道上,不管是花二十多分鐘或四十多分鐘,很快地看完令人瞠目結舌的紀錄片,不管節目內容是多麼神奇,或是令人驚歎的壯觀,還是複雜豐富得令人感動,當關掉電視或轉換頻道後,讓其他節目炫爛的聲光影像立刻取代剛剛的感受,其實是有點可惜的。

這甚至還會導致幾個副作用。首先,光是看這些紀錄片,可能會認為地球還是這麼豐富、充滿生命力,那些環保人士所呼籲的什麼物種滅絕,大概是杞人憂天了!另外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們帶領民眾接近大自然時,會產生的困擾──那些常看生態紀錄片、見多識廣的朋友反而會產生很大的挫折感:怎麼在森林裡觀察大半天,什麼事都沒發生?!那些影片中的「精彩」鏡頭怎麼都看不到呢?

這本書的作者們,也就是實際拍攝影片的工作團隊,很誠實且誠懇的在書中紀錄他們在拍攝過程遭遇的困難。影片二十秒的畫面,也許是他們在酷熱的沙漠或極冷的海中守候好幾個星期才出現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讓我們瞭解到,大自然的確是神奇、壯觀,而且又物種豐富沒錯,可是,生物的數量與密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多,甚至脆弱得隨時處在滅絕的危機中。


2014年版的立體書封

他們紀錄了幾個大自然裡大規模的循環現象,有非洲沙漠定期的雨季、河水大氾濫,也有北美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生物與視覺大饗宴,以及人們常常在影片中看到的,草原上數千隻羚羊等動物的集體大遷徒。

這些現象都是地球的物種在漫長時光的演化過程中,配合著地形與氣候,以食物鏈關係所形成的複雜關係。可是若只從影片來看,會覺得很熱鬧,而且我們會感覺到,似乎離開我們生活的都市,自然荒野裡到處充滿了如此的景觀。幸好有這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文字來帶領我們思考,這些自然界大變化所依賴的平衡,也許即將被人類所破壞,物種也將隨之絕滅。

其實2011年二月、國際上最權威的雜誌《自然》(Nature)期刊刊登的研究報告就指出,人類很可能已經引發了地球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地球在過去五億多年裡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但是這五次主要都來自於自然或意外(磒石)事件,如今這次大滅絕的原因卻來自於人類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包括過度獵捕或活動範圍擴增侵蝕了物種的棲息地、人類遷徙帶動物種移動使不同地方的原生生態系破壞、各種污染、化石燃料產生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等等。

一般而言,物種的演化需要漫長的時間,整個地球原本就一直在變動中,但是這些變動基本上都是以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的速度遞變,維持著動態平衡。可是人類文明的出現,尤其在發明農耕技術之後,哥倫布大交換乃至近兩百年工業文明的急遽發展,才大規模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與平衡。而且因為變化速度太快了,物種來不及演化出因應的存活之道,難免遭到滅絕的結果。

一旦大部份的物種滅絕了,人類其實也很難在這個生命彼此都休戚與共的地球上獨活。我們讚歎生命的奧妙之餘,必須正視人類的責任,並且為地球的物種永續勇於付出行動。

 




作者》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也是一位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專欄見於各類報章雜誌,亦出版許多著作。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