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suiis專欄 /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 「超級英雄」與「超級動物英雄」:格蘭特.莫里森 談軍用實驗動物漫畫We3 (Part 2)

關懷生命協會 的專欄

「超級英雄」與「超級動物英雄」:格蘭特.莫里森 談軍用實驗動物漫畫We3 (Part 2)
2018/09/03
點閱率:1,131

作者:引言撰文與提問:麗莎.布朗(Lisa Brown)

 

「超級英雄」與「超級動物英雄」:

格蘭特.莫里森(GrantMorrison)談軍用實驗動物漫畫We3Part 2

格蘭特.莫里森是一位多產的漫畫劇作家,他在不少作品中觸及動物議題,其中最知名的就是We3We3,是一個分三期刊載完畢、講述「動物-機械生命體」反抗人類製造者的故事。

 

格蘭特.莫里森(GrantMorrison)We3

引言撰文與提問:麗莎.布朗(Lisa Brown

1980年代,莫里森參與了動保團體「動物解放陣線應援團」,投入動保多年的經驗,使他的編劇更有深度。在We3裡,我們可以嗅到一絲熟悉感,因為莫里森參考了實際的動物試驗事件。We3探討了軍用動物的相關意識形態,然而內容絕對不是在說教,也不是走甜蜜催淚的路線。

相反,We3的動物主角既讓人覺得可怕,又讓人覺得是可以理解而同情的;牠們並不扁平,而是被塑造成立體角色(譯註:動物對人類的情感有愛也有恨,有莫名的服從,也有不可化解的憤怒)。藉由「動物-機械生命體」,莫里森提出了一種讓人恐懼的未來景觀,一種很有可能成真的想像。

莫里森不只將實驗動物議題處理地化繁為簡,具有娛樂效果,而且也帶來新意。我(麗莎)請到他來分享We3的種種。

麗莎:你的寫作跨足多種媒介(譯註:包括電影、電視、電玩,與舞台劇等),但你選擇用漫畫來說We3這個故事。為什麼是漫畫?其他媒介所不及之處是什麼?

莫里森:這讓我與漫畫家法蘭克.昆禮(Frank Quitely)再度合作,去嘗試其他媒介作不到的視覺效果和敘事方法。

麗莎:關於動物角色的外型設計,是你跟法蘭克.昆禮一起合作構思的嗎?

莫里森:對此我們是有很長的討論過程。為了營造出一種逼真感,光是動物裝甲,昆禮就畫了70頁草圖。最後,相當程度上參考了日本摩托車的設計。

麗莎:書的開頭你列了感謝名單,謝謝他們對你的啟發。有些看起來是動物的名字。他/牠們是誰呢?他/牠們是怎麼啟發你說故事的呢?

莫里森:全都是貓的名字。這些貓生活在我的周遭,教導我動物的溝通,智能,與意識。我從牠們身上獲得的收穫更甚於任何書。

麗莎:80年代末你開始從事影響深遠的漫畫《動物俠》(Animal Man)的創作,也加入了動物解放陣線應援團the Animal Liberation Front Supporters Group)。這些經驗對於We3的創作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莫里森:沒有具體的影響。我只是喜歡動物,一直有養動物。我小時候接觸過《動物電影》(The Animals Film),那讓我非常不安與難過,使我終究作出了《動物俠》與We3這樣的書。

(譯註:《動物電影》是一部1981年發行的英國紀錄片,拍攝動物被人類剝削的各種處境。此片不只在英國,也在許多國家廣泛用於動保宣傳與相關教育推行場合中。)

麗莎:美國有同伴動物被偷走用於實驗室作科學與醫學實驗這樣不幸的紀錄。在We3中我們可見到三個主角原本家庭飼主張貼的失蹤啟事,這指涉美國的這段黑歷史。還有其他相關歷史事件和科學知識被We3影射參照的嗎?

莫里森:我想的主要是戰爭時期的動物利用。所謂的動物「士兵」一直都存在,而我的設定是幾年後的未來科技相關應用,創作一種科幻版本,去呈現若是政府決定以動物取代人類軍團,將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設定上,這些動物是為了作戰而培育出來的,受遠距離操控,參與某個不受民意支持的戰事。

麗莎:漫畫中動物所說的語言,是電腦與動物特質的結合,結合的方式真的很像一回事。你是怎麼想出這種語言的呢?

莫里森:我從這些基本著手:狗理解大約75個人類的字彙(數字也許不正確,參考資料不在手邊無法提供確切數字),所以劇中的狗顯然比較適應人類的思維,作為群居動物,比較會努力要讓人類上司覺得牠好棒棒、想守住牠的軍團。而貓基本上是「你別在我眼前出現!」,字彙比較少。兔子則是看重下一餐在那裡,人類語言的使用上,則是以非常有限的字來討食物與照料。

設定上,每隻動物都有一定程度受限的表達能力,加入簡訊式的縮略風格,如你說的,就是混合一種人工,電腦化的元素。這個結果在我想像中,聽起來會如同小孩子透過史蒂芬·霍金的聲音合成器說話。

麗莎:儘管由機械操控,每隻動物各自有特別的性格(並不是像單一規格的機器人)。忠君愛人的狗渴望主人的認可,貓對人類不屑一顧,兔子嗜吃。你怎麼決定牠們何時出於動物本能作反應,何時是機控設計下的反應?或者你怎麼去整合?

莫里森:一旦牠們掙脫控制而逃跑,個性就變得比較鮮明立體,以及,姑且就說是比較「自然」吧。同時,牠們是基於要共事合作而訓練出來的動物,這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存在,所以我們也會看到一些非典型的動物行為。

麗莎:20085月,就在We3出版後才過幾年,匹茲堡大學的科學家就發表了這樣的研究成果,展示他們的猴子怎麼用機器手臂自己吃東西,這是完全靠猴腦操控的手臂。各大媒體對此消息皆避而不談技術開發為武器的可能性,也不談實驗的不人道之處。你會怎麼看這樣的實驗?你覺得We3裡面的事情是否將噩夢成真?何時成真?

莫里森:其實昆蟲已經被當成武器,變成遠端操控的飛行器。我有讀到類似的實驗用老鼠為對象,我相信還有很多實驗根本被封鎖了消息。因為沒有正常人可以接受虐待動物供人類用在扭曲的企圖野心上,而不去想到對動物殘酷就是反社會或是心理病態傾向的初步指標之一。所有我們能想像得到的恐怖實驗手法,可能早已經用在某個可憐的動物身上了。

麗莎:動物主角們從開始就惹讀者憐愛,即便牠們兇殘殺戮人類與其他動物。你是怎麼設法讓讀者同情牠們的呢?放在故事更大的脈絡之下來看,這有什麼重要的呢?

莫里森:因為我們對於被欺壓者(underdog)往往都有某種程度的同情,特別當故事裡有一隻名符其實的underdog(被欺壓的狗),所以主角動物們是獲得共鳴的。我們理解牠們的不幸遭遇,所以我們想要看到牠們逃離,存活下來,這是牠們應得的。這其中帶有《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或是《金剛》(KingKong)的元素,我認為我們心中仍有個位置給那野蠻生物,其既可憐又被誤解,處於一種在逃狀態,逃離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種種情勢與勢力。

同時,由於我不想把動物問題處理得太感傷多情,所以描繪牠們在現實世界中可能有的反應,必要時動用暴力的狀況,就是多加著墨的重點所在了。牠們是被暴力地改造成戰爭武器的動物,所以故事有很大一部分環繞著科學傲慢的後果,科學發生問題之後,牠們轉而跟創造者對立。我曾把這形容為「獠牙利齒的迪士尼動物」(Disney with fangs)。

 (譯註:《科學怪人》與《金剛》的主角,都是會讓人畏懼的「非人」生物,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讀者往往能夠同情主角的不幸遭遇,或開始理解主角那身不由己的暴力行為。關於莫里森的「獠牙利齒的迪士尼動物」(Disney with fangs)之說法,見另一個由Matt Brady執行的訪談:"Disney With Fangs" - Morrison on We3 

麗莎:把人類都處理成壞蛋,而動物都讓人同情的話,好像會比較動人。可是你也放了很有同情心的人類,以及很兇的動物去作平衡。這種作法怎麼改變讀者從故事領會到的重點?(或者說,怎麼改變讀者去判斷故事的是非善惡之走向呢?)

莫里森:其實我們也都知道還是有很多人類是很關心動物的,如果我還堅守「人類壞壞,動物棒棒」(Four legs good, two legs bad!)路線,那就是我的過失。我盼望呈現的是,雖然動物可能大部分時候是純粹受到本能驅動的,人類仍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與行為模式。故事中許多人類角色,在一些事件的影響下就打開了眼睛。

(譯註:”Four legs good, two legs bad”出自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動物農莊》。)

麗莎:看到狗跟貓沒有了盔甲,露出電線與金屬從身體與頭顱穿出來的畫面,真是相當震驚。當昆禮一開始把這草稿給你看的時候,你也覺得難過嗎?這一幕處理地這麼露骨的用意是什麼呢?

莫里森:這就是我想要的視覺效果。實際已經發的場面,可能會比昆禮畫得更不忍看,其實這類植入身體的盔甲不太可能輕易脫除而不弄死動物,所以讀者所見是某種程度美化後的。那個當下動物看起來是滿身瘡痍,坑坑巴巴又病懨懨的,顯示牠們是如此地脆弱,但同時又凸顯了牠們是如此強韌有生命力。

【譯註:以下有結局劇情透露】

麗莎:關於故事結局,你選擇以光明收場而不是悲傷無望。這麼作的原因?

莫里森:虛構故事最棒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給個所謂的快樂結局。在真實世界,We3動物就會被逼到走投無路,遭受槍殺下場。我有段時間考慮過用這個悲慘的「現實版」結局,但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後來我自己喜愛上這幾個動物角色了,想讓牠們能有所歸。幸好牠們是活在由我處置的故事裡,得以活口。

麗莎:當We3一開始與於雜誌連載時,大家的反應如何集結出書之後的反應又是如何呢?有任何讓你意外的迴響嗎?

莫里森:We3很受歡迎,這倒不太令我意外,因為故事意念不複雜但強而有力,而且法蘭克.昆禮畫得非常棒。

麗莎:你在2005年進行了We3電影版的改編。將漫畫轉變成電影腳本曾面臨到任何挑戰嗎?這個電影計畫目前的進展如何?

莫里森:進度上,目前敲定好導演與電影公司,導演是《功夫熊貓》(第一集)的John Stevenson。現在在等待成本評估,這個過程會弄很久。

挑戰上,我發現改編We3非常順手。故事本身就很有電影感,設定單純,一路緊湊推展。電影腳本我覺得比漫畫腳本好,因為我加入了幾個因為受頁數限制而沒有出現在漫畫版中的場面。

(譯註:We3曾經進入電影製作的初步構想階段,但此計畫似乎已經中斷許久。)

麗莎:你一直都關注動物權議題。接下來你有任何關於動物主題的創作計畫嗎?

莫里森:我所有的故事其實通常都有動物在內,只是扮演的角色與出現的形式不一。我確實有另一個大型工作案與動物非常相關,很不同於以往我做過的東西,這目前還在草創的階段。

格蘭特·莫里森是漫畫領域中最具有原創性的劇作家之一。他重新設計下的蝙蝠俠漫畫《阿卡漢精神病院》(Arkham Asylum;繪者為大衛·麥基恩David McKean)全球發行量至今已經超過五十萬本,贏得無數獎項,是美國漫畫出版中最成功的原創作品。他在漫畫界(註:比較特定,或用保守的態度來說,是英語世界的漫畫市場)的頂尖地位超過二十年之久,其想像力與創作力有目共睹。

本訪談是由《觸角:視覺文化中的自然》期刊(Antennae)於2009年1月所進行。關於更多格蘭特莫里森的資訊請上他的官網:www.grantmorrison.com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

民國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魚」因緣,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組織,有計劃地作長期性的教育宣導,把「愛護生靈,珍惜物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於是熱心響應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詳細介紹...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
留言內容(500字以內)(輸入0字,剩餘 500字)

請稍候...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