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is村民活動中心
suiis村民佈告欄
|
||
|
||
|
李偉文 的專欄 今年夏天真的是非常熱,好幾次差點熱得受不了而開冷氣,自從十多年前搬到山上後,家裡只有在訪客超過十人以上時,才會開冷氣。 最近新聞才報導百年來,去年2016年是世界平均最熱的一年,但是我猜搞不好今年會再破紀錄,因為此刻歐洲的熱浪高達47度,法國的葡萄樹也在熱浪傷害下,預估今年葡萄酒至少減產20%。 究竟什麼是熱浪?以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連續5天以上的單日最高溫,超過去年當期平均最高溫攝氏5度以上。近年造成損傷最大的一次熱浪在2003年,單單歐洲就熱死了三萬五千人,法國最多,一萬五千人。 原來熱死人不是形容詞,而是真的氣溫殺人。在1970年代以前,全球暖化還沒那麼嚴重,歐洲的夏天還是很涼爽的,偶爾比較熱的日子,也是一、二天就過去了,因此歐洲是不裝冷氣的只有暖氣,早些年,連車子也都沒有安裝冷氣。碰到連續四五十度的高溫好幾天之下,年紀大或新陳代謝差的人,就撐不過去了。 台灣基本上不會有歐洲那樣高溫,高溫達47、48度的熱浪。台灣頂多連續兩三天36、37度,因為我們是海洋型氣候的海島地區,氣候多變,一下子有颱風,又有副熱帶高壓不斷互相干擾,所以高熱持續的時間不長;不像歐洲的大陸型氣候帶來的高氣壓,下沉的氣流不容易成雲下雨,而且這股高氣壓往往固若磐石,久久不動,以致於整個歐洲大陸溫度高、風速小,有如蒸籠。
其實這些年,全世界面臨夏天高熱,冬天又冷得不得了的極端氣候。2009年起,歐洲與北美州,幾乎年年冬天都異常寒冷與大暴風雪;甚至台灣前年1月底,連台北市也下雪。這種冬天極冷也與全球暖化有關,是因為北極震盪與極地渦旋。 地球自轉不是繞著南北極長軸垂直地旋轉,而是偏一個角度斜斜的轉,而且地球繞太陽的公轉也不是正圓形,而是橢圓形,這使得太陽光照到地球的角度不是很平均也不是很一致,但是卻又有一定的規律。這產生了地球上大部份地區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長期來也會有冰河時期與非冰河時期的間歇性變化。不過,氣候的變化雖然有跡可尋,但是因為會造成影響的可變因素太多了,任何預測都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地球的大氣與海洋一樣都會流動,影響流動有二個因素——一個是地球自轉與地心引力拉著它們動,另外就是太陽光照量不同形成的冷熱溫度的差異所形成的流動。空氣與水都會熱脹冷縮,一膨脹密度就低,會變輕,就會上升,冷縮密度大會變重就會下降。地表陸地比空氣容易吸熱,赤道與熱帶地區也比寒帶地區來得熱,冷熱不同空氣的流動,形成幾個大氣環流,也就是氣象報導常常說的什麼熱帶海洋氣團,副熱帶高壓這些名詞。
在北極圈內因為日照非常少,所以有非常冷的空氣,形成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極圈氣團,而且因為冷空氣會下沉,北極上空就會形成逆轉的低氣壓,也就是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的極地渦旋。換句話說,極圈氣團是離地面比較近的冷空氣,極地渦旋是高空快速旋轉的冷空氣。新聞報導所說的北極震盪就是指北極與附近地區,比如北美洲歐洲,靠近地面的氣壓強弱的消長,就像翹翹板一樣。有時候北極中心氣壓高,北美洲歐洲氣壓就低;相反的,若是北極中心氣壓低一點,南邊的氣壓就相對會高一點,這就是所謂震盪。 或許可以想像成極地渦旋是一個冰箱,極地渦旋夠強時,自己轉得很快不會散掉,就像冰箱門關著,若是渦旋不夠強,它就會被地球自轉及其他力量所衝散,冷氣就往外洩出,也就是往北美洲歐洲擴散,帶來超級冷的氣流。 雖然地球的氣候變遷非常複雜的,但是有許多學者研究顯示,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的消失,打亂了原本北極振盪以及其他氣流循環的規律,未來會更常出現嚴寒的冬天。北極海冰的消失減弱極地渦旋的強度,反而會提高北極冷氣團入侵南方陸地的機會。 總之,全世界每個人都得面對這種極端氣候所帶來的風險,不只是加一件衣服少一件衣服而已,還連帶著下大雨、乾旱、糧荒、瘟疫……等等,因此從個人到社會,國家都要有足夠的韌性來因應。 ※以上文章純屬作者見解,非本站立場
相關文章: 隨機文章:
|
|
|||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4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