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搭車前往碼頭,搭乘遊船遊覽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此湖總面積在雨季為18,000平方公里,在旱季時為6,000平方公里,而漁獲量之豐富,不僅源源不斷供應全高棉人民食用,亦可外銷。如果說,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吳哥窟建築奇蹟,滋潤且成就了柬埔寨人的心靈文化;那麼,東南亞第一大淡水湖的洞里薩湖,便是孕育柬埔寨人的衣食父母。柬埔寨四季如夏,沒有颱風、沒有地震,人民隨著自然的韻律,找到了屬於高棉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她更是孕育出一千年前吳哥文明的幕後功臣。
【洞里薩湖 Tonle Sap】
洞里薩湖(Tonlé Sap,意為「巨大的淡水湖」或純粹「大湖」),又名金邊湖,位於柬埔寨境內北部,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洞里薩湖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說Tonle Sap是來自希臘文「海」的意思,元朝的周達觀到達這裡時,將洞里薩湖叫做「淡洋」。
洞里薩湖呈長形位於柬埔寨的心臟地帶,每年的5-10月雨季,湖面面積可達11,132平方公尺,水深達14公尺;當旱季(12月—4月)來臨時,湖水準均深度為1米,面積為2,700平方千米;雨季因湄公河迴流,水深可達9米,面積則擴展至16,000平方千米。又深只有1公尺。懸殊的變化,使旱季時露出的湖底淤泥,成為農民播種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時,藏匿無數昆蟲及微生物的雜草沉入湖底,成為滋養魚類的天然飼料。居住在洞里薩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腳木屋內,隨著雨季來臨,湖水變化,房子可以「整間」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車搬走。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學校、商店、郵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觀。
因為湄公河水內含沖積物質所帶來的養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魚蝦,無論旱、雨季都出產甚豐。目前洞里薩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倉庫」,湖的週圍有三百萬以上人民直接或間接地以漁業為生。目前環湖的大城市除金邊市以外,還有:馬德望市、菩薩市、暹粒市、磅通市和磅清揚市。
生活在湖邊兩岸的水上人家,循著老祖先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住在傳統的水上高腳屋或是漁船裡,他們不需要時鐘來叮嚀時間,大自然就是他們最好的時間機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個個都是大地之子,早已與自然合而唯一。其中,越南村位於柬埔寨的右邊,因『大湖』與湄公河的流通,越南人要移民到柬埔寨來,並非難事;再加上水上人家原本就是流動戶口,管理非常不易,久而久之,有一部份就聚集成越南村了。要辨別兩村的人,就得看他們頭上所戴的帽子,越南人喜歡戴著傳統帽、或是扁平圓帽;很簡單,一眼就能認出來了。
湖面上,除了水上學校之外還有水上的小型動物園、水上環保局、水上餐廳、水上加油站......等等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這洞里薩湖上進行著,一艘艘的水上商店,有賣飲料的、賣蔬果的、賣木柴的,看他們載滿了貨物,划著船到處做生意,服務到家的買賣方式,倒也成了洞里薩湖特有的景觀。這裡的人用不著出門,就能買到生活上所需的物品,真是方便,難怪這兒的人個個這麼悠閒了。
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水上人家以船維生,發展出高機動性的買賣市場,自成方圓的組成了水上社區。看他們家家戶戶和樂融融,大人小孩的臉上時時掛著笑容;洞里薩湖所孕育的不僅是豐富的水中生物;同時也飽滿了水上人家的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