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愛樂芬 的大作中提到: 】
>大意是:很多純的素火鍋料生意都很差,加了魚漿粉之後生意就變好了
>(一般葷的多加,素的加個5-10%)
>
>就一個沒有任何信仰及尊重的純生意人而言,
>
>他不一定覺得他的行為有什麼眼前或日後的損傷
>
>我也無法證實真偽,但總覺得素食應該尊重真正的感覺的!
>(像葉林兄提到啊:都不大敢相信標示了)
>
>有些素料最直接的感覺已很”很車了”,
>
>還迷信於標籤上的文字及商家的口頭認可
>
>有時連素料店的老闆們都曾賣錯過不是嗎!!
今天去高雄七賢路附近的滴水坊吃飯~
吃素一年的朋友點了--[湯包]一份,
不過才吃了兩個她就覺得很葷吃不下去,
剩下的就打包了~
我才想起, 一年前去佛光山的時候,
當時還吃葷的朋友也點了同樣的湯包, 並且覺得很美味~
當時我試吃一個, 一入口覺得很腥, 隨即吐出~
今天打包的時候, 店內的師父詢問原因,
告知後, 她很疑惑的說, 店內的素料都是經過有經驗的人,
一層一層撥開素料檢視其內容物挑選的,
不會因為某種可疑的素料受歡迎就供應~
並且她說, 有些素料由於使用海藻海帶類等海中食材,
調出的口味幾可亂真~會很像魚漿的味道~
聽完後仍然很懷疑...因為朋友的感想是:
這種湯包的口感比以前吃的葷湯包還重-__-
不曉得有沒有可靠一點的素料鑑定法?
那位師父說, 她還會再詢問看看...
只是很疑惑這種湯包葷味的程度讓我和才吃素一年的朋友
都幾乎肯定--它是葷的, 難道其他人都吃不出來麼?!
或者, 味覺其實也會騙人?
不曉得有沒有去吃過的人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和感想,
以釐清湯包是否葷素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