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w0.gif)
《華嚴經》說:「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譬如暗中寶,無燈不能見。」正因為善知識在我們的修學路上非常重要,有如大海中的燈塔,能指引正確的方向,因此經典中,對於善知識有很多的說明和事例。《瑜伽師地論》裡說善知識的條件有八種,即:
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初到中國時,因為和梁武帝言談不契,就北渡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禪坐。九年之後,慧可前來參謁,請他出來開示甘露法門,廣度眾生。剛開始達摩並沒有因為慧可前來求法而說法,最終見到他立雪地不動、積雪過膝仍屹立不搖,表達出求法的渴切,才收他為徒。後來達摩將衣缽及《楞伽經》傳給慧可,而有了東土的禪宗二祖。
這兩位禪師的傳承,非常重要!達摩是慧可開悟、得法的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慧可的懇切求法,達摩依然繼續面壁靜坐,就不會有禪的弘揚,也就不會有後來六祖惠能大師的「一花開五葉」,乃至後來的發揚光大,傳至世界各地了!如此看來,慧可也是達摩弘法、禪門弘傳的大善知識。
再說到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的惠能大師。他本來只是一位賣柴維生的平凡人,因為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心有所悟,開始了學佛向道之心。後來,到湖南黃梅縣參禮五祖弘忍大師,對談中,弘忍驚訝他的非凡根機。八個月後,惠能以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讓弘忍確定傳授衣缽之人。於是半夜喚他至法堂,為他講說《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豁然開悟,說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五祖傳法給了惠能,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師。
(1)安住禁戒:言行舉止要能如法如儀。
(2)具足多聞:學識廣博,善於開演法要。
(3)能有所證:有實修實證,能慈悲喜捨。
(4)性多哀愍: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5)心無厭倦:為大眾宣說正法,不辭勞倦。
(6)善能堪忍:遭遇困難時,能安忍不怨。
(7)無有怖畏:有膽識氣度,能處眾無畏。
(8)語具圓滿:善於言說,能令聽者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