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iis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最愛
限時特價商品
» 更多
 
現在位置:討論區 / 醫療保健 / 多喝水也會中毒,我水中毒

討論區/醫療保健 文章

主題: 多喝水也會中毒,我水中毒
作者: 做個素食英雄吧
文 章 編 號: 第 236444 篇
發 表 日 期: 2024/06/18 14:22:07
閱 讀 次 數: 509
此篇文章 回應:
回應此篇的文章:
推文人氣: (2)


住院時水中毒,

:忍辱、隨緣、放下

唯有心懷慈悲不殺生,才能世世吉祥無患。」於是佛陀說了一首偈語:

 「為仁不殺,常能攝身;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梵天。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電解質不平衡,不知為何,

 

原因想不出來,我吃藥後就口渴才喝水,

 

活佛世尊活著的時候親堂弟也對他下毒,

 

我都沒有膽,還是西藥吃太多的關係,我不相信西醫,

 

在醫院裡洗手間跌倒了撞到頭,

 

護理師說請看護一天新臺幣三千元,我家沒錢請長照,

 

恆定車禍後老人失智,沒有力氣走路,請護佐幫我洗澡,換尿布,

 

我還凹了憂鬱症狀的國軍幫我刷牙,

 

花蓮大地震時我超度了他們,

 

後來家母八十歲照顧我幾天發高燒走路昏倒撞到了頭,

 

差一點敗血病往生,好嚴重,同時住院,算內科,

 

陽壽每個輩子都是五十歲死的,我真英年早逝

 

心願落實,了無牽掛,離苦得樂,

 

守己安閒忍耐心、皇天有眼不誤人、神前祈禱勤修德、自得災消福降臨。江東先生得道

 

 

 

人體一次大量補充水分,卻沒有同時補充鹽分時,血液中的鹽分會被大量稀釋,造成細胞內外的電解質濃度不平衡,引起「低血鈉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

 

二.臨床表徵:

 

1.急性期:噁心、嘔吐、虛弱、不安、顫抖、混亂、嗜睡、昏迷等。

 

2.慢性期:頭痛、口渴、食慾差等。

 

 

 

血中鈉離子過低時會出現下列症狀 (正常人的血鈉值約為

 

135-145mEq/L)

 

1.低於130mEq/L:出現輕度的疲勞感。

 

2.低於120 mEq/L:出現頭痛、嘔吐或其他精神症狀。

 

3.低於110 mEq/L:性格變化,伴有昏睡的感覺。

 

4.低於100 mEq/L:呼吸困難,可能導致死亡。

 

 

 

四、造成水中毒常見原因:

 

1.藥物引起口渴副作用。

 

2.症狀:妄想或幻覺內容所致、思考邏輯異常。

 

3.心理因素:喝水排毒、促進解便、調和躁熱體質。

 

4.生理因素:腦部功能障礙(下視丘或海馬迴異常)。

 

5.抽菸(尼古丁)等因素所致。

 

6.抗精神病藥物。

 

五、治療:

 

1.説明飲水過量對生命危險。

 

2.限制水分攝取,保管水瓶,每日固定水量事先裝瓶飲用。

 

3.補充鈉鉀不足。

 

4.口含冰塊或易生津食物(仙楂、甜酸梅),來降低口渴感覺。

 

5.避免短時間大量補充水份。

 

6.每日早、晚監測體重變化。

 

7.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過度飲水帶來的身體危害及照顧的負荷。

 

8.必要時需緊急洗腎。

 

 

 

衛生福利部

,,

 

喝太多水也會出人命?短時間內飲水過量可能引發「水中毒」

2024/06/02 琅琅悅讀/ 好人出版/讀書共和

水喝多了也是會中毒

在當今這個崇尚健康生活的時代,「多喝水」幾乎已成為生活中的黃金法則。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健康建議:每天八杯水,健康好處多。然而,水,這個生命之源,當它被攝入過量時,又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

 

回顧二○○七年的一場令人震驚的事件,美國加州一家電臺主辦了一個看似無害的比賽——「Hold Your Wee for a Wii」(忍尿把任天堂帶回家),這場比賽不僅吸引了眾多參賽者,更以一種戲劇性的結局震驚了世界。競賽規則簡單卻極端:在限定時間內喝下最多的水,而不去上廁所,就有機會獲得當時熱門至極的任天堂Wii遊戲機。

 

 

珍妮佛·史崔吉,一位育有三名子女的母親,在這場比賽中為了讓孩子們擁有夢寐以求的Wii 而拚盡全力,她攝入了驚人的七.六公升水。這位二十八歲的女士,比賽結束後不久就因為嚴重的身體不適去世了。她的死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反思,人們開始質疑,我們對「多喝水」的認知是否真的正確無誤?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事實上,水中毒,這一名詞雖不常見,卻是一種真實且潛藏的危險。就在大約三年前,另一起水中毒的事件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一位四十八歲的女性,在短短兩小時內喝下了五公升的水,隨後因嚴重水中毒而昏迷,所幸最終她的生命得以保住。這起事件再次喚醒了公眾對於飲水過量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的認識。

 

透過這些真實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根深柢固的生活準則。在我們進一步探討水的雙面性之前,讓我們先從這些歷史事件中汲取教訓,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毒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物質的毒性都與劑量相關——即便是生命之源的水。

 

什麼是水中毒?

人體的構成有六至七成是水分。有醫學研究估計,正常成年人在沒有食物營養的情況下平均可存活八至十二週,少數或許可存活至二十五週。但在完全沒有攝取水分的情況下,綜合個體條件與外在環境因素可能三天後就會因脫水而死亡,由此可見水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人體會因缺水死亡,也同樣會因過多的水導致水中毒而死亡。

 

水中毒,也稱為低血鈉症,主要是因短時間內飲水過量超出安全限度,攝入的總水量大過排出水量,導致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下降時而發生,而鈉離子是控制體內水分平衡的關鍵成分。

 

人體腎臟每分鐘會生成一毫升的尿液,累積約二百至三百毫升就會因產生尿意而排出,但所攝入的水分也只有約40 - 60%由腎臟排出。因此,一旦短時間內攝取超過這個排尿速度的水分,不僅過剩的水分會稀釋體內以鈉為主的電解質而使血鈉偏低,細胞外的滲透壓變得比細胞裡面低,部分水分也會很快地由血液中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以達到平衡,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影響腦部運作、神經壞死。

 

通常在正常情況下,要不小心喝下過量的水並不易見。澳洲蒙納許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當人體攝取過多水分,體內水量失衡時,腦部會產生排斥反應而抑制吞嚥,使人體不再想要喝水或進食。

 

進一步的實驗更發現,在身體水分充足下硬是喝水,相較於運動後口渴、身體缺水的狀態下喝水,需要花三倍的力氣才能吞嚥下去。也就是人體本能不會讓人喝下過多的水,但如果有某種因素突破人體的本能防線,就可能導致水中毒,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水中毒的症狀

水中毒會導致大腦細胞腫脹,進而增加顱內壓,因此最初可觀察到的明顯症狀,有頭痛、性格改變、行為改變、精神錯亂、易怒和嗜睡等。隨後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肌肉無力和疼痛、抽搐或痙攣、噁心、嘔吐、口渴,以及感知和解讀感官訊息的能力遲鈍。

 

隨著病情的持續發展,可能會出現心跳過慢和脈壓差增大等生命徵象的變化。而大腦細胞因腫脹阻礙血流以致腦水腫,也可能壓迫腦幹,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腦水腫和中樞神經受損,都可能導致癲癇發作、腦損傷、昏迷或死亡。

 

 

水中毒的發生原因

外力強迫:前文提過,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要喝下過量水並不容易,因此正常人的水中毒,多半都是外力強迫所致,例如歷史上的酷刑水刑:灌水,將大量的水直接灌入受刑人的口、鼻、耳、肛門等,使其受水中毒症狀之苦或直接致死。

 

現代因外力所致的水中毒,則是有家長或者保母為懲罰或虐待小孩,強迫他們大量喝水、甚至強行灌水,因而導致孩子水中毒而亡。類似情形還有美國大學的兄弟會,在入會儀式上要求新生大量喝水,以致新入會成員喪命於無知、愚蠢與嬉鬧至近似霸凌的行為。

 

長時間耐力運動:除此之外,常見的水中毒危險因素尚有進行長時間的耐力運動,例如參加馬拉松比賽,常有馬拉松選手在賽程中昏倒,原因並非大家所以為的脫水,反而是喝下太多水。美國一項針對馬拉松選手進行的研究,明確指出部分參賽者在比賽結束後身體會出現低血鈉症,即水中毒,並有選手因此而喪命。

 

精神疾患:心理因素,例如流行病學的研究,部分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有過度飲水的情況,這些人中約有25-50%患者會發生水中毒,尤其以思覺失調症患者占多數,其他尚有情感性精神症(躁鬱症)、器質性精神病、厭食症、人格障礙、智能不足及酒癮等患者也會有過度飲水現象。而服用精神疾病藥物,也會因口渴副作用導致喝水過量而水中毒。在日本就曾有三十多歲的女病患在住院期間,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一直覺得口乾舌燥,由於過度飲水問題不易被察覺,最終因沒有限制喝水量以致水中毒死亡。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原因,長時間在高溫炎熱氣候下工作的人、過度勞累者,也都是臨床上常見的低血鈉高危險群。另一族群是新生兒,尤其是六個月大前的新生兒。嬰幼兒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腎絲球過濾率太低,如果一下子喝太多白開水,腎臟會來不及將水排出去。

 

水中毒的治療與預防

一旦確認是水中毒,在治療上,症狀輕微的輕度中毒者只要限制水分攝取,以及補充高張飲料、接受電解質補充劑,以調節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通常就可以矯正低血鈉症。嚴重者則要緊急送醫治療,可能使用利尿劑和補充鈉、鉀,以保護心臟、大腦功能為目標,並矯正低滲性脫水情況。

 

過度飲水引起的水中毒,雖然只要矯正低血鈉狀況多半可以改善,但是要找出確切原因及預防有時很困難。因為長期的過度飲水,很多時候其低血鈉症狀輕微且慢性,以致身體沒有出現明顯水中毒的不適症狀,很容易被忽略。

 

因此,雖然鼓勵多喝水,但水分攝取量還是必須依個體的年齡、性別、體重、體質、工作性質、氣候等而有所不同。尤其重要的是,腎臟功能或是否有其他共病症,也會影響水分的攝取量。一般腎功能正常成人,建議平均每日飲水量大約一千五百至二千毫升(依體重每公斤 × 三十毫升),但要避免在短時間內一次喝下大量的水,適當地分次喝,且喝的時候慢慢喝。

 

運動員在運動前二至三小時內,先補充五百毫升的水量,而在運動中,最好每隔十至二十分鐘飲水二百至三百毫升,盡量不要在運動中都不喝水,等到運動結束後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

 

腎功能不好的人或洗腎患者,因為腎臟腎絲球過濾功能較差,更要注意攝取的水量。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各有不同的患病原因及嚴重程度,所以應諮詢腎臟專科醫師適合自己的水分及電解質攝取量。

 

 

書名:《我們與毒的距離只在一線間》

作者:姜至剛、陳佳煌、孫銘宗

出版社:好人出版/讀書共和國

出版時間:2024年05月29日

而嬰兒體重較輕,六個月前的嬰兒基本上不缺水,母奶與配方奶的水分來源就已足夠。但在嬰兒開始食用副食品後,因會減少喝奶量,相對水分也會跟著減少,此時可以喝些開水補充水分。但要注意,有醫學報告指出嬰兒一次喝進二百六十毫升的水就可能造成水中毒。

 

當然,一天喝多少水沒有絕對的安全數值,這些都只是參考值。一歲前的嬰兒不愛喝水,是身體的正常反應,不用特別補充白開水。要判斷嬰兒水分夠不夠,可從嬰兒排尿次數做初步簡單判別,一天排尿六次通常體內的水分是足夠的,但一天若排尿至十次以上,就應減少嬰兒額外的喝水量。

 

同樣地,健康成人一天排尿次數約六至八次,總尿量大約一千至一千五百毫升,如果頻尿且排尿總量超過二千毫升,可視為水喝太多了的徵兆。

 

●本文摘自好人出版/讀書共和國出版之《我們與毒的距離只在一線間:11個中毒案例教你如何與毒共處,劑量才是重點》

 

讀書共和國

 

焦慮忙碌的你需要一點鬆弛感!可透過積極心理暗示肯定自我

善用「一無所知」比「無所不知」更重要!


發表  回覆   引用  推文  相關  精華區  轉寄  板公告

推文內容:

做個素食英雄吧水,我限水時最多800_1500cc,出院後可以喝比較多的水,低鉀鈉,我還要去醫院裡抽血2024/06/19 8:33:09
澤地我的外號水鬼,一天喝6000cc水,湯不算2024/06/18 22:20:11
弘光科技大學蔬活素食料理班歡迎上學喔, (作者:做個素食英雄吧)
籲請全球國會制定純素法 (作者:做個素食英雄吧)


猜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內容:


建議使用IE7.0以上, FireFox 3.0以上, Chrom的瀏覽器,瀏灠模式1024x768
本網站內容、圖案、著作權 及責任歸作者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使用
© 1997-2025 suiis|素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