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
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
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
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2/14/a1062229.html
食光、食氣、食果、食生、食素.
普拉納生活與宇宙微燃料和諧的生活風格、
優雅的靈性進化、一種生命更加寬廣的選擇.
吸收太陽光與天地之氣而不吃飯 (或少吃飯) ?
這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可以學習嗎? 這樣所謂的"食氣"與
靈性修行的關連是什麼? 潔絲慕音( Jasmuheen )
中國的覺通尼師:啟發眾人的食水者(只喝水 就可以生活)
辟谷食氣探秘
http://www.zhouyi.net/one.htm
辟 谷 食 氣 探 秘
溫 躍 宏
摘自《易學從橫錄》第二輯
神奇的食氣仙道之人
相傳,龍虎山的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其八世祖師傅張良的祖師老子李耳的點化下,七日七夜
練就了“大道真經”和“無為玄功”,並能仙道入門的吐納功夫,大戒之日,不但七日七夜
,甚至一月一年,亦可不食人間煙火。此種吐納功夫,只要“虛空抓一把,湊到口鼻處吞吸
”,再喝些水,就能飽肚充餓,功夫深者,便可一月不食食物。據載,老子傳給張道陵的“
虛空吞吸”大法,便是道家的吐納內功心法,若能按法得當練功,交替吞吸吐納,積之日久
,便可無形中達到日月精華匯聚,陰陽龍虎交江的“大道真經”中至高境界,在呼吸空氣中
,吸取天地萬物之精華,化為自身所用,從而也使自身內力亦不斷強大,真是神妙。
”The Essence of Buddha’s Teaching”─佛陀教化的精義。
聽我的老師說現代印度境內仍然很容易見到印度人,
甚至於婦孺盤腿坐在樹下靜坐。 .....我沒有用華文而用英文是因為“佛教”自漢朝末傳入經
過千餘年,“佛教”兩個字已失去原意。後來德昌兄公佈這次活動的主題就用了『釋迦牟尼
的成道及佛陀的教誨』。『佛』是個外來語的簡稱,全詞是『佛陀』原是梵文Buddha的古
譯音。其本意是『自覺覺他的悟道者』。『佛』這個字已經成為華語的一部份,已成為一個
通稱,也成為一個集合名詞。本文用『佛陀』而不用簡稱的『佛』字,主要的目的是因為要
強調今天我們要研究了解的對象是歷史上肉身證道為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佛』的釋達多太
子。主題『佛陀的成道及教化』上再加上『還我本來面目』?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要
點出佛陀成道及教化的焦點─所有的生命都本自具有清淨光明的佛性不待外求,只因為眾生
的貪婪、愚昧、及癡情把那完美無缺的自性給掩蓋住了。佛陀成道及教化四十九年所講的就
是這個。第二個原因是佛陀所傳的法,﹝『法』字用我們的平常話講就是道理或真理。事實
上『法』字也是個外來語,原是梵文Dharma的古譯借用字,它的原意為『所有一切有形及
無形的事或物,包括所有的思想、觀念、念頭等等』﹞,經過將近二千六百年的傳承,受到
不同地理國情文化的影響,尤其在中國傳承千餘年,受到帝王專制政權的利用與影響,佛法
被扭曲而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希望用今天這一個小時的時間把佛陀所傳的法,做個非常簡明
的介紹。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本人才疏學淺做這種不自量力的工作,希望不要鬧笑話才
好,請大家包涵。因為這個會是讀書會主辦的活動,所以所講的內容也比較學術性,但也不
離佛法本意。
大乘﹝ˋ﹞和小乘的差別
答:乘是乘﹝ˊ﹞具,交通工具。簡單說就是大的交通工具和小的交通工具。古印度大
的交通工具是大象所拖的車,小的交通工具是牛羊所拖的車。是佛陀後世學者用以強調自己
的法高於他人的分別心。大乘強調佛法重自度度度人,小乘則只重自度。事實上這只是北傳
佛法﹝中日韓等東亞地區﹞,自以為高於南傳佛法的說法。從修行的境界來說,唯一的差別
在於有無慈悲心。而這個慈悲心的考驗在於修練禪坐達到相當的境界產生有一種法樂,有人
耽於這種法樂不理世事做個自了漢就是小乘。有慈悲心的人不會耽於這種法樂,起座入世做
各種不同的布施,如講經說法,當義工服務人群等等都是大乘。
陳教授問二:佛經的名詞的翻譯似乎沒有一個準則,像﹝Aranyakahs﹞音譯為『阿蘭若迦
』,﹝Upanishads﹞又意譯為『奧義書』。
答:Aranyakahs以及Upanishads這兩本書是古印度的經典,是婆羅門教的經典。這漢文書
名是現代人翻譯的,並非古譯。後者應該是日本人翻譯的。關於佛經的翻譯史事實上本身就
是一門大學問,漢譯佛經所含蘊的語言及人文科學的資料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音譯的字,
應該可以找出許多台語的失傳的字,從音譯的辭彙也應該可以證明唐宋元的官話都不是北京
話。佛經的翻譯前後延續近千年。尤其是魏晉南北朝的鳩摩羅什及唐朝玄奘兩位大師的翻譯
事業規模可說是驚天動地,不僅由國家來推動,參與者更上千人。在世界文化史上可以算是
絕無僅有。近代歐文翻譯為漢文的規模及工作和佛經的翻譯相比,實在是無法比擬的。佛經
的翻譯是有一套規矩的,就是所謂的『五種不翻』是玄奘大師所訂的。這五種不翻譯的原則
就是拿來做為現代翻譯外文的準則仍然是可通的。『五種不翻』就是:
一. 祕密之故不翻、
二. 含多義故不翻、
三. 此方所無故不翻、
四. 順於古例故不翻、
五. 為生善故不翻。
可見佛經的名詞的翻譯是有一定的準則的。
有一位心理學家用儀器探測喇嘛打坐入定的快樂程度發現,
快樂程度最高 最完全開悟的上帝天主^_^
不妨嘗試 打坐有無法想象的神奇
更新時間: 2014-02-14 AM [紐約時間]
打坐 | 神奇
【新唐人2014年2月14日訊】(新唐人記者宇晴綜合報導)現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繁華喧囂
中,不少人們在為生活瑣事帶來的壓力,與空氣污染帶來的疾病而煩惱。生活中附加的壓力
,更是讓很多人夜不能寐,失眠似乎也成了一種時尚的現代病。要如何消除這種生活壓力達
到修心養性的境地,下面就讓我們來探索一下,打坐的神奇之處。
研究發現,打坐又稱靜坐(西方又稱冥想),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
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
處,使大腦入于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祥,氣脈自然暢通。
《看中國》報導,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總之,若能如
法打坐,每日堅持,精進不懈,小則康強身體,祛病延年;大則開發潛能,彌綸天地。
打坐的好處
據悉,閉目養神是人在感覺疲累時,常用的一種方法,而實際上,最近一些科學家透過研究
發現,像這樣的靜坐還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讓人有更靈敏的反應。
據了解,試驗顯示,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試驗室曾經做過試驗,試
驗對象是一組八位年齡在三十四至六十四歲之間的佛教徒,在過去的十五至四十年間,每天
進行超過八個小時的打坐和冥想禱告。
據了解,作為對照組,則是十位健康的大學生志願者,他們年齡在二十至二十二歲之間,此
前從未嘗試過打坐或者冥想,僅僅在一個禮拜前接受過簡單的冥想訓練。兩組人員都被要求
完全放鬆地進行關於慈悲憐憫內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產生類似的感覺,而並不需要在大
腦中描繪具體事物。
據了解,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透過一些腦電波測量儀器,在兩組志願者打坐冥想前、冥
想過程中、冥想後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所在一組記錄下
來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蕩尤其強烈。因為人腦的
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引起的,而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
相關的區域。
事實上,在進行冥想前,兩位年齡較長的僧人就被探測出極強的伽馬波活動,因此,顯然腦
區域活動的波動完全是由於修行時間長短引起的,而與個體差異無關。
據了解,透過試驗,參与研究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坐禪和冥想能夠增強腦活動能力,並明
顯地影響腦部負責調節情緒和快樂相關的區域。簡言之,靜坐並展開想象是一種從身心兩個
方面都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
事實上,對於打坐有益,在中國古代就有此說,郭沫若在自己的《靜坐的功夫》一文中談到
∶靜坐這項功夫,在宋、明時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而來,但我覺得,當
溯源於孔子的弟子顏回,因為《莊子》上有顏回坐忘(即靜坐)之說。
在中醫藥學上,靜坐養氣也是為醫理所提倡的,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談到∶
「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記憶體,病安從來?」它是集中注意力,達到心神合一的一種
途徑,是一種通過冥想實現的心理暗示療法,近年來西方包括日本等國對於靜坐進行的科學
理論研究,就是對這門古老的放鬆療法的現代醫學詮釋。
坐雖好,但是除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1.靜坐需要注意地點時令,不要在飯前飯後半個小時內靜坐,也不要在當風的地方和冷氣
空調房間中靜坐,開始靜坐之前要進行一些暖身活動,讓身體的血脈充分暢通,冬季則需要
保持衣著寬鬆和溫暖。
2.有部分人並不適合靜坐。比如孕婦和一些特殊疾病病患,同時靜坐時,要注意一些特殊
反應,如後腿腳微麻是正常現象。初次靜坐者如果不能順利入定也不要勉強,一切以自然為
主,可以稍等一會放鬆心情再繼續,當然,如果有條件,最好能夠在有經驗的人指點之下進
行靜坐練習,不要盲目,也不要過於急躁。
打坐的好處是集中精神,養生保健。我國傳統的打坐養生功法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
時代,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
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
實在是打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打坐既可養生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各類練功門派
及佛家、儒家、瑜伽術對打坐都很重視。